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搬进新家,分粮

作品:《黑心大小姐带着空间下乡啦

    老太太震惊,


    “你,你居然舍得买这带油水的东西?


    老头子,有啥事你跟我说,咱还有孩子呢,你看孙子孙女多好,咱家人在一块,啥困难都能过去,你可千万不能做傻事啊。”


    刘光明冲进来,带着一身的木屑,手上还拿着刨子,后面跟着儿媳妇孙香。


    “谁要做傻事?谁要做傻事?”


    一惊一乍的,两个孩子捧着半个菜包子一口还没敢动呢,齐齐的看向爷爷,


    刘三爷哭笑不得,


    “让不让我说话了?谁要做傻事了?我是想说,这不是我买的,我今天不是送新来的小知青去公社吗?这是人家塞给我的,我以为是大饼子就收了。”


    老太太送了口气,拍着胸脯坐回炕沿上,


    “吓死我了你!”


    门口的俩人也才注意,孩子手里捧着的是吃的,刘光明皱眉,


    “爹,让孩子吃了,好吗?”


    刘三爷回头就对上孙子孙女的目光,手里捧着好吃的,也在使劲的忍着,却一动不动,


    “虎子,小花,吃吧,没事。”


    两个孩子都不大,虎子7岁,小花才5岁,赶的不是好时候,他们压根就没吃过几次饱饭,就是菜包子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两个,一听到允许,“啊呜”一声小脸就埋进去了。


    “人家既然给了,就说明不差这两个,这玩意也不在一时,既然来了咱们村,常来常往,总有还回去的时候。


    刚才人家不是定了些柜子啥的吗?你去给人好好弄着,笤帚都给扎紧点。”


    “哎爹我这就去。”


    刘光明媳妇也跟着出去,


    “我去看看炕席,把那些毛刺都磨一磨,别扎着她手。”


    简单检查了一圈,不得不说,是真认真啊,晚饭时跟村长也是一顿好话,不光刘卫民听的高兴,连王桂花也跟着坐直了不少,这可是他男人领导的好。


    刘秀在一边佩服的看着小知青,几句话把她爸妈哄得乐呵的,她妈那打遍全村的性子,居然笑的跟朵花似的,旁边的小黑蛋更是震惊的盯着他奶,刘建设和刘大莲俩人看着他们爹跟小知青俩人,就村里人干活的话题互相吹捧,从修房子说到盖房子,从除草说到铲雪,从杀猪说到上山打猎,从陷阱说到刘柱子,然后刘卫民叹气,


    “哎,柱子也是可怜,摊上这么个妈,现在人还不知道死活,这二嫂子以后这养老啊,唉!”


    “平时好东西给谁了,让谁给她养老呗!”


    “瞎说,哪有有儿子却去找侄子养老的?”


    “那要这么说,谁家自己有孩子,整天的虐待自己孩子,却倾尽家底去贴补侄子的?


    要说这柱子叔,我也够佩服的,居然能忍受这么多年。


    要是我,”


    “要是你,你能咋办?”


    简单嘿嘿一笑,不说了。


    “叔,那个房子明天就能搬进去吧?”


    “搬吧,歇两天,收拾利索的,上山也只能在外围,不能往里去,听见没有?也最好找个伴,你刚来,这环境都不熟悉呢,别乱走。”


    第二天一早,简单拎着自己的全副家当,大包小包的搬进了新家,等刘光明把定好的东西送来,归置好,就算是正式开始了她的知青生活。


    大队部,这几天给简单干活的三十来个人几乎都在,看着村长脚边的粮食袋子。


    “你们都知道,小简知青把村口放哨的那个小房买去了。


    本来我是想着,连卖房子,带你们给修房子,一共要50块钱。


    人家看出来咱们缺粮,主动说拿粮食抵,我想着外面现在这粮食也紧缺,咱们出去没有粮票,也买不成,黑市的2块钱一斤,咱们又买不起,就答应了。”


    “她下乡来带了245斤粮食,我是我和三叔一起接回来的。


    然后昨天,三叔拉着她去邮局,把家里邮的粮食也取回来了,240斤。


    小知青说了,她一个人,吃得少,就留50斤,其余的都给我们。


    你们算算。”


    30来个人顿时就热闹了,


    “我算不明白了,400多斤50块钱,黑市400斤就得80多,哎呀,这比黑市还便宜啊。”


    大部分都直接红了眼眶,心急的干脆直接就问,


    “村长,俺们都记着,以后小知青有啥事俺们能帮一把,指定不能眼瞅着。”


    “是啊,村长,你就说吧,咋分?”


    刘卫民思索着,村里300多号人,400多斤粮食也只能救个急,


    “都是自己人,我也就不说那些没有用的了。


    我是这么想的,先让你们过来,是这两天你们干活了,这个工钱肯定是要单独算的。我也不跟你们兜圈子了,工钱一人二斤,有没有不同意的?”


    家家都断粮了,二斤粮那就是能救命的,之前好年景的时候也就是供顿饭,还不一定能有这么多呢。


    “没有没有,”


    “同意,就是乡亲们有活,我们该搭把手也得干啊。”


    “行,不愧都是我刘家屯的汉子,小知青还跟我夸你们呢,说你们不光干活好,仔细,心眼好,都给她收拾利索了不说,柴禾还都给弄了那么多,省了她不少事,一个劲儿的跟我说,一定不能让你们白挨累。


    那就去喊人吧,一家来一个就行,带着装粮食的袋子。”


    “哎,这就去。”


    高大的汉子撒丫子就往外跑,


    “分粮啦分粮啦,一家来一个人!”


    虽然分到个人手里并不多,一个人一斤多,像刘三爷这样的,一家也拿回来七斤多。虽然都是粗粮,但是多加水,熬成稀粥,可是也能坚持好些日子呢。


    当晚,村里各家都喜气洋洋,烟囱也冒起了烟,来回走动的村民也都有了笑模样。


    地里干旱的没有活,每天都有人上山,万一碰着野菜啥的,那可是老大的好事。


    没有野菜,也就当捡柴了,冬天冷,烧起来也费柴着呢。


    简单背着背篓出来的时候,山上已经有不少人了,经过昨天的分粮,村民们对这个小知青都是很热情,简单也笑嘻嘻的应付着几句家长里短,然后找了个空,钻进了另一条小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