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编制汉军

作品:《让你去和亲,你在敌国登基了?

    拓跋礼一想,确实是这个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谁会做赔钱买卖呢?


    在想通了大乾不会攻打北凉后,拓跋礼也着实松了口气。


    如今北凉国内的麻烦一大堆,如果南边的大乾还对北凉虎视眈眈的话,实在让人有些睡不好觉。


    “驸马言之有理,适才是朕多虑了!”松了一口气后,拓跋礼这才想起来安抚张玄。


    “皇兄!你不要听这小子的花言巧语,依我之见,这背后一定是有阴谋!”拓跋义仍旧不依不饶。


    而张玄脸上则挂着几分神秘的微笑。


    阴谋?你太看不起人了!


    我使得可是阳谋!


    张玄踏前一步说道:“陛下!臣这里还有一道下策,陛下要不要听?”


    听人讲话讲一半是很难受的,拓跋礼自然让张玄继续讲了下去。


    而拓跋义则一脸警惕地盯着张玄,他还是觉得张玄来北凉的目的并不简单!


    “所谓下策,就是编制新军!”


    没等拓跋礼问“新军从哪里来”,张玄就主动答道:


    “燕京以南有大量的汉户,这些人一半依附于鲜卑贵族,为他们种地,还有一半则是自耕农!”


    “这些自耕农便是新军的来源!”


    拓跋义听后立刻叫道:“你果然还是想颠覆北凉,居然想编制汉军!”


    “哈哈!”张玄再次大笑,“敢问王爷为什么编制汉军就是颠覆北凉?”


    “这还用说吗?他们都是汉人,自然心系南朝!届时再由你这个南朝皇子登高一呼,和南朝辉映,我北凉岂不是危矣!”


    张玄再次问道:“就算依王爷所说,这些新编成的汉军真的听我的话,跟着我造反,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吗?”


    这一下把拓跋义给问到了,思索半天也没想到有什么好处,最后只冒出来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张玄闻言摇了摇头,“大乾最爱用的就是良家子充当兵员,王爷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拓跋义沉默不语,他不想再顺着张玄的思维走了,他感觉张玄这人舌灿莲花,自己一味回答他的问题,说不定会被他带到沟里去。


    张玄随即自问自答道:“就是因为这些人不太容易造反!他们家里都是有产业的,可不是那帮流民!若是造反不成,牵连的可是全家!”


    “造反可是杀头的买卖,没有泼天的富贵,谁肯跟着干?大王不妨想想,这些北凉的汉军,若跟了我背叛北凉,对他们而言真的有什么好处吗?”


    “地他们都有!官位他们也奢求不上!一旦失败,那就是全家遭殃!要知道大乾可没有空余的土地来安置这些人,所以他们也没法举家内附!”


    “所以我以为,这些新编制成的汉军,才是北凉的未来之基!”


    “今后无论是面对北边的游牧民入侵,还是南方的摩擦,这些人都是誓死向前!因为在他们身后就是他们的家乡父老,他们赖以生存的田地!”


    “所以他们会成为最拥护北凉的一批人,也是最忠心于陛下的人!”


    张玄的一席话显然说到了拓跋礼心坎里!


    没错!拓跋义手中的士兵是很能打,也是他坐上皇位的根基。


    但这群人同样也是骄兵悍将,以往能去大乾抢劫还好说,出兵的钱,基本就由大乾付了。


    可自从被挡在关隘之外后,军队内部日益不满的情绪就开始滋生了。


    每次派兵总要花上一大笔的开拔费用,这让北凉朝廷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变得更加难看。


    想想也是,你把别人从草原弄来,不给好的待遇,别人怎么会为你卖命。


    拓跋礼知道士兵们的难处,可士兵们却不会体恤他的难处。


    一旦自己手上没了钱,这些昔日的倚仗,恐怕就会立刻转变为刺向自己的利刃。


    毕竟在这些人看来,都是姓拓跋的,谁当皇帝不都一样吗,自然是拥护那个能给自己发钱的!


    而组建一支只忠心于皇室的汉军,不仅可以省钱,而且还能制衡那帮日益骄横的草原士兵。


    当背叛有了代价,别人即便是想收买,那也会花费更多。


    “其实组建汉军的想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法,朕也一直有,只是担心阻力过大,一直未能下定决心!”


    “如今再听驸马之言,才惊醒此乃必行之举!驸马果然是天纵之才!北凉有驸马,何其幸也!”


    面对拓跋礼毫不吝啬的夸赞,张玄只是微微笑笑。


    张玄的反应被拓跋义看在眼里,对张玄更加戒备。


    宠辱不惊,这是干大事的人才有的品格,有这种品格,又有如此才能的人,会安安心心当一个贤内助驸马吗?


    张玄自然是不甘心只是当个驸马的,但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他可不想扯着蛋。


    只要拓跋礼同意了组建汉军这一提议,那他早晚有染指这支军队的机会。


    而只要拓跋礼不想亡国,他也就必然同意组建汉军。


    这是由北凉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张玄只不过稍稍推了一把,让事情朝着自己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此所谓因势导利也


    !


    张玄献完了三道计策后,拓跋礼便派人将张玄送回了鸿胪寺馆。


    在张玄走后,拓跋礼随即便向拓跋义问道:


    “十三弟怎么看张玄这人?”


    拓跋义微微犹豫了一下,“国士无双,王佐之才!”


    “哦?”拓跋礼显然没想到拓跋义对张玄评价这么高,毕竟刚刚拓跋义还对张玄很不客气。


    “张玄虽有大才,但坏就坏在太有才了!臣弟无能,看不穿他,我怕日后婉儿被他所控,我们拓跋一氏的基业从此姓了张!”


    拓跋礼听后微微一笑,“这点我倒是觉得十三弟你过虑了!你别忘了我们那帮子彪悍的亲戚们!朕这个皇位都坐得不甚安稳,更别说他一个异邦人了!他要是上位,是乃取死之道!”


    “以张玄的聪明才智,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拓跋义闻言随即叩首道:“陛下思谋远虑,臣弟不及也!”


    表面上看,拓跋义似乎相信了拓跋礼的判断,他自己也说不出反驳的理由,但总有隐隐的不安!


    张玄一个南朝人,真的会尽心尽力地为北凉出谋划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