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7章 汉武帝道破石达开尴尬处境陈玉成陷入两难

作品:《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听到汉武帝的问题,刘据陷入思考。


    片刻后,他试探性地开口道:


    “为了石达开而战?”


    汉武帝呵呵一笑,点头道:


    “你说的没错,为了石达开而战。”


    就在刘据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却又听到汉武帝继续开口道: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了。”


    “石达开,他没有让人为他拼命的大义!”


    刘据眉头挑动一下,过了好一会才道:


    “父皇这话不对吧?历史上那些起兵造反的诸侯不也没有大义吗?”


    汉武帝摇了摇头,淡然道:


    “石达开和其他诸侯不一样。”


    “对大清来说,石达开是反贼。”


    “对太平天国来说,石达开——还是反贼!”


    刘据身体一震,瞬间醍醐灌顶。


    原来如此!


    在离开天京之后,那些忠于太平天国的人认为石达开背叛了拜上帝教,那些忠于大清的更不必说要杀石达开这个反贼而后快。


    无论站在大清还是太平天国的角度来看,他们都不喜欢石达开,都巴不得石达开去死。


    这种里外不是人的情况,必然会导致石达开麾下军队的士气下降,思想混乱。


    随之而来的,当然就是战斗力的显着下降了。


    汉武帝自顾自地给自己斟满了一杯茶,捧在手里,淡淡地开口道:


    “石达开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发动第二次天京事变,杀掉天王府所有心腹并囚禁洪秀全。”


    “纵然太平天国可能会四分五裂,但石达开只要手中有洪秀全,就有了大义。”


    “那是石达开唯一一个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说到这里,汉武帝吹了一口杯中热腾腾的茶汤,一饮而尽。


    “他选择离开天京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和成功无缘了。”


    刘据闻言,心中不自觉地浮现出一句话。


    方向选错了,再努力也是枉然!


    金幕中,画面回到了鄱阳湖外的太平军大营。


    看着面前波涛如海的鄱阳湖,年轻的陈玉成脸色极度凝重。


    龙感湖之战的失败,让这位太平天国主帅清楚地意识到了太平军在水战中完全打不过湘军水师的事实。


    可若是无法渡过鄱阳湖,又怎么去拯救九江城中的林启荣呢?


    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九江失陷?


    陈玉成的手猛然握紧,根根青筋绽放。


    “还有办法,一定还有办法。”


    年轻的将军转身回到了地图面前,死死盯着上面每一处山川湖海,寻找着可能的胜机。


    突然,他双眼一亮,目光落在了九江北岸的一处地方。


    小池口!


    半个时辰后,陈玉成猛然掀开帘子,快步走出。


    “传令,全军明日三更出发!”


    九江城外,湘军大营。


    来自鄱阳湖彭玉麟的使者飞马来报。


    “陈玉成部贼寇已经全部撤离湖口北渡安徽,应该是放弃救援九江了!”


    “黄文金部贼寇水师还在湖口一带盘桓,或许贼心不死。”


    湘军主帅李续宾听到这句话之后,顿时松了一口气。


    “只要没了陈玉成,万事好说!”


    诸多湘军将领闻言,也都露出笑容。


    在大清这边君臣心中,太平天国最难对付的无疑就是石达开,其次便是陈玉成和李秀成。


    如今李秀成还在安徽北部作战,陈玉成也撤离江西战场。


    九江无忧矣!


    镜头一转,到了刚刚渡江北上的陈玉成大营中。


    陈玉成刚刚安排完各军事宜,就收到了一封加急信。


    “李秀成兄弟?”看到信上的署名,陈玉成不由疑惑,嘀咕了一句。


    “这家伙居然有事找我?”


    两天前,桐城。


    李秀成站立于城墙之上,注视着城外重重叠叠的清军大营,脸色颇为凝重。


    【随着天京事变的爆发,清军在各处战场上陆续发起反攻。】


    【清军安徽巡抚福济、提督秦定三、总兵郑魁士集结六万余人围攻桐城,意图进一步南下进攻安庆。】


    【由于石达开出走,陈玉成前往九江,洪秀全手中只剩下李秀成一支可用之兵,便命其急速前往桐城救援。】


    李秀成年轻的脸庞上闪过一丝战意,沉声道:


    “立刻集结兵马,随我出城击破贼军,绝对不能让其扎营成功!”


    桐城大门打开,李秀成指挥三千太平军冲出城门,对着清军营地杀去。


    数倍于太平军的清军从四面八方杀出来,双方激战在一起。


    李秀成如今已经是太平天国排名至少前三的宿将,他麾下的兵马自然无比骁勇。


    在同等数量下,清军往往只能支撑片刻时间,就被杀得败退。


    但打着打着,李秀成就发现了不对劲。


    清军的数量太多了!


    除了背后南面的桐城,其他三面都是敌军。


    无论李秀成指挥麾下兵马击溃其中任何一路,其他两路清军都会立刻冲上来进行包抄,让李秀成无法继续追击扩大战果。


    稍微拖延一段时间,新的敌人又重整旗鼓而来,让李秀成继续陷入三面重围。


    激战半天后,李秀成不得不率领麾下兵马撤回桐城之中。


    再度清点了一番城中兵马后,得到的数字让李秀成心惊。


    “将军,城中可战之兵已经只剩下三千二百人了!”


    李秀成下意识地问道:


    “城外的贼军数量多少?”


    “回将军的话,至少在六万以上,以绿营兵为主!”


    这个回答让李秀成如坠冰窟。


    绿营兵的确是垃圾不假,但李秀成麾下就三千兵马,这一比二十的战斗,压根没法打!


    李秀成深吸一口气,急速回到房间之中,写下求救信。


    镜头一转,陈玉成伸手打开了这封信,看到了上面异常简短的内容。


    “清妖百营围城,粮道尽断,玉成兄速援!”


    陈玉成呃了一声,捏住下巴,陷入沉默。


    按照之前的想法,知道水战打不过湘军的陈玉成是打算绕到湖北东部,抵达九江对岸的小池口。


    在小池口处,还有一支太平军驻扎,和九江城隔着长江对望。


    只要能抵达小池口,陈玉成就可以尝试冒险强渡长江,和城内林启荣一起来个里应外合,对包围九江的湘军李续宾部进行突袭!


    可现在,李秀成的求援却来了。


    究竟是先去救东北方向困守桐城的李秀成,还是按照原计划继续前往西南方向的小池口?


    陈玉成陷入了两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