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6章 刘伯温登场刘备触景生情怀念三顾茅庐

作品:《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朱元璋的目标是天完政权位于安庆一带的前线统帅赵普胜。


    说起来,赵普胜和朱元璋也算是有缘分的。


    当年的巢湖水师,赵普胜就是老大哥。


    后来廖永安等人选择跟朱元璋,赵普胜则投奔了天完政权。


    这一年的时间以来,赵普胜和朱元璋麾下多名将领都爆发过战斗。


    即便是徐达这样最顶级的智将和常遇春这种最顶级的猛将,也无法彻底击溃赵普胜夺取安庆。


    如果说陈友谅整合天完政权的未来是朱元璋的梦魇,那赵普胜就是朱元璋眼下的大麻烦。


    不除掉赵普胜,那就不用谈什么弄死陈友谅了。


    可问题又来了。


    离间的策略定下了,具体的操作怎么执行?


    朱元璋扫了一眼面前众人。


    李善长比较擅长的是后勤组织。


    徐达擅长战场统兵。


    常遇春更不用说,一个“当世项羽”的名号,压根和阴谋诡计没关系。


    朱元璋心中不由叹息。


    还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啊。


    【或许是命运眷顾朱元璋,就在他为赵普胜之事左右为难时,一个消息传来。


    朱元璋的幕僚孙炎兴冲冲地进入书房,禀报了一个消息。


    “平章大人,卑职不辱使命,将刘伯温先生请来应天府了!”


    “刘伯温先生来了?”朱元璋闻言大喜,推案而起。


    “立刻把善长、徐达他们都找来,随我一起迎接刘伯温先生!”


    城门口处,一辆马车缓缓停在朱元璋等人面前。


    一名四十来岁,做儒士打扮,看起来颇为儒雅沉稳的男子缓缓走下马车,对着朱元璋拱手行礼。


    “刘基见过平章大人。”


    刘基,字伯温,处州路青田县人。


    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尤精象纬之学。


    曾在至顺四年高中科举,成为当届进士。


    以大元科举的难度,刘伯温这个进士可谓分量十足。


    中榜后,先被大元朝廷授江西高安县丞,后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职。


    后因大元政坛歧视汉人之风气愈演愈烈,辞官回家隐居。


    这是正儿八经在大元官场中摸爬滚打过的能人,同时还是浙江文坛的领袖人物。


    即便是朱元璋核心班底中学识最丰富的大儒朱升,也远远不如刘基。


    这也是为何刘基的到来会让朱元璋如此高兴并亲自出迎的原因。


    “元璋盼望先生多时了!”


    大明世界,御花园。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四代同堂,正在游览此地。


    朱棣看着面前的随身金幕,不由嘀咕一声。


    “父皇,这刘伯温当真值得如此重视吗?”


    都是自家人,朱棣说话也就比较随意。


    朱元璋扫了一眼正在拿着一个拍子跑来跑去追蝴蝶的曾孙朱瞻基一眼,心情不由大好,对朱棣说话的语气也破天荒地和蔼了不少。


    “刘伯温的到来,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对朕的认可,懂吗?”


    朱棣愣了一下,随后恍然大悟。


    “浙东集团?”


    “你小子还算是有点脑子。”


    朱升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对话中就明确指出,朱元璋缺乏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背叛的“自己人”,也就是血脉至亲。


    在长子朱标只不过才几岁的情况下,朱元璋只能选择提拔侄子朱文正、李文忠这些亲戚。


    但由于时间太短,朱文正和李文正还没有这个能力制衡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些淮西集团的功勋班底。


    刘基,或者说以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就不一样了。


    浙东集团,指的是以处州路(温州)为核心的士绅集团。


    浙东集团之中不乏像刘基一样在大元出任过高官的人物,同时还有许多财力深厚的士绅、商人大家族。


    只要朱元璋能将浙东集团引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浙东集团有能力马上站稳脚跟,对淮西集团进行制衡。


    这样一来,朱元璋就不必再顾忌来自淮西集团的背叛,可以更加放心大胆的施为。


    “父皇,淮西集团真的这么被您忌惮吗?”


    “除了李善长之外,儿臣的外舅(徐达)和常叔叔(常遇春)其实都很忠心吧。”


    “放在如今看来,朕建立的大明当然是天命所归。”


    “可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候,朕只不过是一个出身淮西小山村的普通农民泥腿子罢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目光变得深邃,语速越发缓慢。


    “放眼大明之前的历朝历代,从来就没有像朕地位这么低下的泥腿子能成为开国皇帝。”


    “你真的以为,淮西集团中的某些人就完全信任朕吗?”


    “不要用大明建立的现在,去倒推元末群雄争霸的当时!”


    朱棣身体一震,瞬间明白了过来。


    “原来如此!”


    朱元璋走的是一条没有任何人走过的路。


    从农民、乞丐到开创王朝!


    当朱元璋尚未成功时,跟随在他身边的人之中,很多人并不相信朱元璋真的能改朝换代。


    但朱元璋偏偏又没有足够的“自己人”,必须要用这些不相信他的人来出任关键职位,为自己支撑局面。


    这非常危险。


    朱元璋根本没办法确定这些不相信自己的家伙什么时候会背叛。


    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加入,意义就在于能最大程度地削弱这种背叛的隐患。


    朱棣西征时在欧洲也搞了不少阴谋,又想深了一层,猛然抬头。


    “所以父皇您在刘基加入之前,也从未称王!”


    朱元璋再度露出笑容。


    “老四,你变聪明了,都学会举一反三了。”


    “没错,只有在浙东集团加入之后,朕才能放心地打出旗号,自成一派!”


    为何在濠州时,朱元璋对郭子兴多番忍让?


    为何占据应天这么久,朱元璋依旧还只是韩宋政权的平章,不像张士诚、徐寿辉一样称王甚至建国?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太低!


    朱元璋当然不会因为出身低下而轻视自己。


    但建立王朝是必须要得到天下人承认的。


    朱元璋的最大短板就在这里。


    他是元末群雄所有诸侯中出身垫底的,天下人认可度最低的那个,没有之一。


    甚至连真正的“自己人”都没有!


    朱棣呼出一口气,看向朱元璋的眼神中满是敬佩。


    父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大明……


    除了强,朱棣还能说什么呢?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朱元璋带着刘基回到府中,在大堂落座。


    寒暄几句后,朱元璋开门见山:“敢问伯温先生,对当今天下大势有何看法?”


    乱世之中,君臣是相互选择的。


    纵然早就得知刘基大名,朱元璋也要考核一下,亲自验证一下刘基的才能。


    若刘基是个草包,朱元璋凭什么允许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加入自己麾下?


    “不知平章大人以为,当今天下谁可称雄?”


    “刘福通拥立小明王于开封,自然是天下豪杰之雄。”


    “刘福通鼠目寸光,韩林儿傀儡一个,元廷少则一二年,多则四五年必能将其剿灭。”


    “陈友谅占据武昌,张士诚盘踞苏州,皆兵强马壮,可为天下之雄。”


    这是一个试探。


    “陈友谅性如豺狼,阴鸷过人,并非明主。”


    “张士诚不过守户之犬,更不足为虑。”


    “哦?那伯温先生的意思是……”


    刘基看着朱元璋,微笑开口。


    “天下之雄,自然只有一个,那便是您——朱元璋大人!”


    一条弹幕随之飘过。


    【昭烈帝刘备:这场景,让朕有种回到当年三顾茅庐请诸葛丞相出山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