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1章 甘露之变让李世民极度无语牛李党争的介绍

作品:《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宦官们并未开口,而是统一地将目光投向了左神策军中尉,如今的首领仇士良。


    “那老奴等就陪陛下走一趟。”


    【多年以来,大唐宦官固然掌权时间很长,但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同样也有派系之分。


    【就在不久之前,仇士良刚刚联合皇帝李昂将另外一名掌握军权的大宦官王守澄诛杀,成为宦官之首。


    【此时的仇士良自认为和皇帝李昂属于盟友关系,并无多少戒心就答应了这个提议。


    很快,众人来到了左金吾卫营地中。


    按照李昂、李训君臣事先的计划,他们已经在左金吾卫的院里帐慢后面埋伏了几百名金吾卫将士。


    只等着仇士良等宦官一到,就来个一网打尽。


    然而在路上时,韩约自知事关重大,说话时颇为紧张,甚至满头大汗。


    这看在仇士良眼中,不由产生疑惑。


    “且慢!”


    众人纷纷侧目。


    “怎么了?”


    “老奴觉得这里有点不对劲。”


    话音刚落,一股大风突然吹来。


    帐幔的一角被掀开,露出了里面埋伏的金吾卫将士。


    仇士良心中大惊,猛然一声大叫。


    “不好,把陛下带走!”


    几十名宦官一拥而上,强行架住皇帝李昂就走。


    李训、韩约等人大惊,慌忙招呼金吾卫将士追杀。


    然而宦官们跑得飞快,一下子就夺到了宣政殿,将大门紧闭。


    “快召集神策军!”


    此时韩约等人拼命地冲击宣政殿大门,但他们压根就没有准备攻门武器,对沉重的大门无可奈何。


    一刻钟后,由宦官掌控的神策军赶到,当场将数百名神策军以及宰相韩约、李训等人杀了个干净。


    大殿中,仇士良咬牙切齿地看着李昂。


    “老奴等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竟然想要杀掉我们?”


    面对诸多穷凶极恶的宦官,李昂大惊失色,颤抖开口。


    “误会,这是误会!”


    仇士良呵呵冷笑,目露杀机。


    “无论是不是误会,从今往后,陛下就老老实实待在后宫吧!”


    【由于这件事情因“天降甘露”而起,史称“甘露之变”。


    【在甘露之变中,忠于唐廷的大批文官武将被仇士良为首的宦官们杀害。


    【侥幸逃生的宦官们展开了无差别的报复和株连,长安城内成千上万官员被杀,甚至出现了上朝时文武百官加起来都不到三十人的惨状。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都颇为无语。


    【秦始皇嬴政:这么简单的计划都能执行失误?


    【汉高祖刘邦:这个韩约,做点事情就满头大汗,废物一个!


    【汉武帝刘彻:李昂也没有识人之明啊,怎么能用韩约担当这么重要的角色呢?


    【唐太宗李世民:唉!!!


    李世民的心情非常复杂。


    当年自己可是一手导演了可谓天衣无缝的玄武门之变。


    斩首路线,斩杀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对父皇李渊和长安的控制等等,全部都做得天衣无缝。


    还特地在发动前暗中和李靖等中立派官员串联,取得了这些人的默认。


    和玄武门之变相比,这个甘露之变简直就是过家家的水平。


    当然,这些宦官也蠢,差一点就中计。


    但更蠢的是李昂君臣,连如此之蠢的宦官都搞不定!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甘露之变后,大唐的朝政权力彻底被宦官所掌握。


    【由于朝廷中枢李训、韩约等人被大规模地清洗,另外两股一度被排斥到地方上的文官集团开始逐步回归中枢。


    金幕中出现了两个人。


    【牛僧孺,前大唐平章政事,现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李德裕,检校尚书左仆射、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苏常杭润观察等使,出镇浙西。


    【牛僧孺为寒门士子,代表着通过大唐科举出身的新兴士人。


    【李德裕则出自五姓七望中的赵郡李氏,是隋唐时期顶级门阀的代表人物。


    【两人各自代表着寒门和高门,并因此产生诸多不同的政治理念,史称“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的开启,要追溯到唐宪宗时期。


    时年二十五岁的寒门士子牛僧孺心怀壮志参加科举,在策论中针砭时弊,极得主考官欣赏,欲取其为进士。


    但李德裕的父亲,时任大唐宰相李吉甫为了打压寒门士子让更多的门阀子弟入选,竟直接将牛僧孺判了一个“妄议朝政,斥退”。


    然而牛僧孺之名已经彻底传开,等李吉甫死后,牛僧孺立刻就被启用为监察御史。


    随后牛僧孺又结识了李宗闵,两人招揽了一批志同道合出身寒门的科举官员,“牛党”自此诞生。


    另外一边,作为五姓七望门阀联盟盟主的李吉甫死后,这个盟主的位置经过一番波折传到了其子李德裕手中。


    “牛李党争”自此成型,双方之间开始相互弹劾、缠斗。


    皇帝李昂对这种党争极为不满,在继位之后就先后把牛、李两党的重要人物全部都贬谪去了地方。


    这恰好也让牛李两党极为幸运地躲过了甘露之变后仇士良宦官集团的报复和屠杀。


    由于屠杀过多,仇士良不得不从地方上抽调官员入朝填补空缺。


    但这位宦官也担心牛、李两位党首威望过重,一旦入朝后说不定又要再来第二次甘露之变。


    故而牛、李二人依旧还在地方上任职。


    出于“寒门更容易掌控”的想法,仇士良更多地提拔了地方上的牛党寒门官员。


    另外一位牛党首领李宗闵因此被调入长安出任平章政事,成为宰相的一员。


    同年,仇士良以皇帝李昂的名义发布圣旨,让李宗闵负责主持进士科考试。


    画面中,诸多卷子正在不断送到李宗闵的面前。


    大唐科举和后世科举有很大不同,最明显的地方就在于——试卷不糊名。


    考生的身份对主考官而言一目了然。


    所以大唐的科举有一种风气,考生会在科举几个月前就带着自己的文章来到长安,然后去找那些朝廷中的官员或者门阀大族们投递文章。


    若文章被赏识,这些考生一般会和高官、门阀的女子们订立婚约,获得对方的全力支持。


    然后,准老丈人们就会发动人脉,开始全力运作了。


    除了牛僧孺那种惊才绝艳,实在没办法让主考官违背良心黜落的天才之外,牛党的绝大部分寒门士子,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进士的。


    李宗闵甚至都没有去细看卷子中的内容,大部分扫了一眼姓名,随后就用朱笔批注。


    “录进士科。”


    “落榜。”


    “斥退。”


    随着一张张卷子被快速拿走,一张新的卷子出现在了李宗闵面前。


    这位大唐宰相依旧是习惯性地扫了一眼上面认真誊写的名字。


    【山东冤句人,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