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5章 武则天逼问狄仁杰刘恒分析王仙芝想法

作品:《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明白了,这就是节度使们的嘴脸。


    【隋文帝杨坚:这种行为和杀良冒功也没什么区别。


    【唐高祖李渊:宋威是吧,朕记住这个混账东西的名字了。


    【宋太祖赵匡胤:老李你记住也没用,像宋威这种行为,在中晚唐多了去了。


    【周太祖武则天:节度使就是一种畸形的制度,太畸形了!


    武周世界中,武则天将目光投向面前毕恭毕敬的李隆基。


    本来还觉得这小子挺不错的。


    可如今视频这么一放,武则天又感觉李隆基好像不太行。


    搞出来的节度使制度都是什么玩意。


    流毒百年!


    若是让他成为大周的第二代皇帝。


    将来大周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你下去吧。”


    李隆基眼睁睁看着武则天从刚刚慈祥可亲的奶奶变成了冷若冰霜的女皇帝,眼角余光瞥了一眼金幕,脸颊肌肉不自觉地抽搐了一下。


    这个金幕,还真是“神助攻”啊。


    他只能无奈应是,恭敬退下。


    武则天看着李隆基退下的背影,沉吟良久,对一旁的狄仁杰开口道:


    “狄卿家,朕已经很老了。”


    狄仁杰圆脸上立刻露出不认同的表情,铿锵有力地开口道:


    “老臣不敢苟同。陛下春秋正盛,乃是做事业的时候。”


    “就知道逗朕开心,朕自己年纪多大,难道心里没数吗?”


    “狄卿,朕问你一句话。”


    看着表情严肃的武则天,狄仁杰沉吟两秒,试探性地开口道:


    “若是关系到龙子龙孙之事,臣斗胆请陛下别问。”


    武则天呵了一声。


    “你是皇帝朕是皇帝?朕偏要问!”


    “说白,对太平和隆基,你究竟是什么想法?”


    狄仁杰本想打马虎眼,但却发现武则天的眼神骤然变得极为凌厉。


    过往经验告诉狄仁杰,这种时候若是敷衍,那接下来的下场可不会太好。


    女人可都是很小心眼的。


    别看武则天是皇帝,但归根结底她还是一个女人,不可能不受这种与生俱来的基因所影响。


    狄仁杰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左右发现的确无人,这才道:


    “臣认为,两者各有优劣。”


    “皇太女殿下的优势在于,她将来会保证陛下今日为女子所做的诸多事情不被破坏。”


    “劣势在于,皇太女殿下有些时候在具体实操上缺乏足够手腕。”


    武则天听到这里,脸色和缓许多。


    这老东西还是说了些实话的。


    “继续,说说隆基。”


    “隆基殿下的优势在于,历史已经证明他可以成为一个足够出色,带领大周走向盛世的皇帝。”


    “劣势在于,若当真指定他为继承人,将来他会不会也和历史上一样晚年退化为昏君?这个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


    “古往今来,王朝之继承人乃是头等大事。”


    “臣斗胆臧否两位殿下,已然无比惶恐,生怕将来遭受灭族之祸。”


    “若陛下再追问下去,臣只能跪地请死了。”


    “你也下去吧,让朕好好地思量思量。”


    狄仁杰如蒙大赦,恭敬离开。


    安静的凤台中只剩下武则天一人。


    片刻后,武则天突然咦了一声。


    “这狄仁杰说了半天,真正的核心是一点不谈啊。”


    “老滑头!”


    凤台外,狄仁杰急匆匆地走向台阶,钻入一辆正在等候的汽车中。


    “快快,赶紧回府!”


    等到驶离皇宫后,狄仁杰这才庆幸地松了一口气,擦了擦即便是空调打到最冷都没停止的汗水,低声自语。


    “差点就上了陛下的套……唉,当宰相难,当女皇帝的宰相更难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宋威拦截议和使团,斩杀使者和尚君长的事情,对王仙芝的第二次招安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由于宋威得拿尚君长等人的首级去长安领赏,所以这件事情根本就不可能隐瞒。


    代表朝廷一方进行招安的招讨副都监杨复光获得了自家养父杨钦义从长安火速送来的消息后先是呆若木鸡,随后破口大骂。


    “咱家就说怎么都过了这么多天了还没消息,本以为是王仙芝这混账又临时缩卵,没想到竟然是宋威这个王八蛋从中作梗!”


    “咱家非废了他不可!”


    杨复光赶忙派人去联络王仙芝,说明事情经过。


    另外一边的王仙芝听完后,也愣住了。


    “尚君长死了?”


    “王将军,杨公公让我告诉你,这都是误会。”


    “他一定会上奏长安,让杨钦义公公主持正义,法办宋威!”


    王仙芝沉默良久,表情逐渐变得阴冷。


    他再抬头时,表情中已经没有任何温度,冷冷地开口道:


    “你回去告诉杨公公,招安这件事情就此作罢。”


    使者还想再说什么,王仙芝却已经失去耐心,厉声道:


    “滚!”


    汉初世界中,看着这一幕,刘恒微微皱眉,若有所思。


    刘邦的目光已经投了过来,带着几分笑意开口。


    “恒儿,想明白王仙芝为什么会果断拒绝了?”


    “说给朕听听。”


    “儿臣觉得应该还是一个信任问题。”


    从王仙芝的角度来看,第一次招安失败,黄巢的搅和当然是最大问题,可唐廷诚意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次招安失败就更离谱了,大唐的节度使(宋威)竟然能无视大唐监军(杨复光),直接杀掉了王仙芝的和谈使者。


    王仙芝当然知道宋威带的是山东兵,杨复光是中原兵,不是同一支兵马。


    但问题在于,这件事情给王仙芝再明显不过地揭露了唐廷内斗的一角黑幕。


    就算杨复光信守承诺给了王仙芝足够的官职,可将来如果又有一个宋威冒出来,以当过反贼的罪名来杀掉王仙芝呢?


    纵然杨复光愿意死保王仙芝,他的力量足够吗?


    就算杨复光的力量暂时足够,谁能保证杨复光一辈子不失势,能一直护住王仙芝?


    好,就算杨复光一辈子不失势,谁又能保证杨复光本人对王仙芝的看法一如既往,绝对不会翻脸无情?


    说白了,造过反这件事情是王仙芝身上背负的原罪。


    即便他投降了朝廷,这个原罪也一辈子都没办法消除,永远都像附骨之蛆一样在他身上。


    谁能承受这种一辈子脑袋都有一把长剑,随时随地都会落下来的危险人生呢?


    刘恒说到这里,给出自己的结论。


    “尚君长等人的死,应该是彻底打消了王仙芝原本那种天真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