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6章 韦庄一首秦妇吟李世民直接破防

作品:《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洛阳城外人烟稀少,道路旁边的村庄满是残垣断壁,偶尔能听到几声乌鸦鸣叫,经过时还有几具骸骨在视线中一闪而逝。


    “中原繁华之地,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韦庄喃喃自语,心中既有害怕,也有可惜。


    从唐宣宗时代开始,由于气候的改变,各种天灾不断。


    吐蕃帝国因此而四分五裂,大唐也同样未能独善其身。


    再叠加如今黄巢起义这人祸带来的战火,更是让中原十室九空,一个惨字都不足以形容。


    突然,韦庄咦了一声,猛然拉住缰绳。


    路旁的树丛中突然奔出一名二十左右的年轻女子,对着韦庄招手。


    “这位官人,可否帮帮妾室,带着妾室离开!”


    韦庄听完,越发惊讶。


    “你这口音……是关中人?”


    女子也听出了韦庄的京兆口音,不由惊喜交加。


    “官人也是长安人吗?”


    “不才韦庄,出自京兆韦氏。”


    “妾身听说过您的才名,妾身的父亲乃是……”


    说到这里,她突然不说话了。


    韦庄下意识地打量了一下对方。


    皮肤白皙细嫩,身体丰腴,衣着华丽,只是因为躲藏而显得有些脏污狼狈。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名出自长安的官宦人家大小姐。


    韦庄呼出一口气,伸出右手。


    “姑娘,黄巢乱兵随时都可能出现,还请姑娘暂时委屈一下,与我一同坐马离开。”


    大唐女子其实没有像宋明时代那么封闭,这从她那敞开的领口中就能看出来。


    女子确认韦庄身份后显然已经很信任他了,闻言便在韦庄帮助下上马。


    两人同马而行,丝丝缕缕的香味钻入韦庄鼻尖,不免让他有些心猿意马。


    为了转移注意力,韦庄决定主动开口。


    “姑娘是长安人士,为何会出现在洛阳郊外呢?”


    这年轻女子一听韦庄这番话,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她一边轻声哭泣,一边将这几年的经历娓娓道来。


    她原本待字闺中,父亲已经说好了一门亲事。


    只等三媒六聘,就嫁给情郎,然后生儿育女,操持家业。


    前年腊月初五那天,她在家里逗弄着来自西域的鹦鹉,街道上却鼓声震天,各种厮杀声传来。


    她惶恐不安地去找母亲,母亲派人出去打听,说是博野的唐军内讧。


    但很快父亲骑马回来,告诉她黄巢军已经杀入长安了。


    全家人乱成一团,立刻在父亲的嘱咐下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左邻右舍也都惊慌失措,那些平日里温文尔雅雍容大气的官员贵族们仓皇躲避逃亡,有人爬墙有人钻狗洞,极为狼狈。


    全家人还没来得及逃走,黄巢军队已经进入街道控制了局面。


    最开始的几天还好,紧接着就是那场波及整个长安的超级劫掠。


    她的家人都在那场劫掠中被杀,母亲和几个姐妹受尽黄巢部下的污辱而亡。


    只有她侥幸被黄巢麾下一名将军看上,这将军对她极为喜爱并收为妾室,才让她免于一死。


    随后,她经历了唐军短暂的第一次收复长安,见证了黄巢第二次夺取长安后的洗城。


    她看着大街上满满当当的尸体,许多人她都还认得,是大唐最为顶级的公卿世族。


    后来,黄巢军兵败,她也随之被带离长安,一路跟随来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时,收下她的那位将军在跟随孟楷作战时被杀,将军的家人一片混乱,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家产当场动手。


    她趁着混乱逃入山林之中藏了一夜,一直到黄巢军离去后才敢出来,正好就碰到了经过此地的韦庄。


    韦庄安静地听完,也是不由叹息一声。


    “姑娘,你受委屈了。”


    女子倾诉完毕后,心情明显舒缓许多,用衣袖摸了摸眼泪,低声叹道:


    “女子只不过是浮萍,飘到哪里就算哪里。能苟活便是侥天之幸,妾身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官人是要去杭州吗?妾身在杭州也有一些亲眷,若是官人能愿意将妾身带去杭州,妾身感激不尽,来世做牛做马回报您的恩德!”


    韦庄又叹了一口气。


    “同是天涯沦落人,姑娘又何必如此客气呢?”


    “那我们就一路同行吧。”


    当天晚上,两人找到一处山上并未受到战火波及的偏僻佛寺,凭借着出众的气质和自报家门,获得僧人们允许入内暂时居住一晚。


    房间中,韦庄回忆着白天和女子交谈的一幕幕,再回想起自己在三年来的经过,不由感慨万千。


    黄巢,打破了多少人的大唐幻梦啊!


    无数情感从韦庄心中迸发激荡,他很快铺开纸张研好墨,随后提笔写下了诗名。


    《秦妇吟》。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前年庚子腊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金鼓。”


    “扶羸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


    “南邻走入北邻藏,东邻走向西邻避。”


    写到这里,韦庄突然停笔。


    他开始闭上了眼睛,陷入了自己的回忆中。


    片刻后,韦庄再度睁开眼睛,继续落笔。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


    “轰轰昆昆乾坤动,万马雷声从地涌。”


    韦庄又停了下来,这一次沉默了更久的时间。


    脑海中,沾染无数血液的街道,数不清的刺耳惨叫声,刀光剑影中倒下的无数尸体,又一次地在韦庄的脑海中不断回荡着。


    终于,他再度落笔。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写完这一句话,韦庄猛然脱力,手中毛笔不由自主地掉落在地。


    外面传来了敲门声和女子的声音。


    “韦官人,睡醒了吗?该上路了。”


    韦庄身体一震,下意识转头望向窗外。


    春日晨曦渐明,不知不觉,竟已过去一夜!


    诸多弹幕再度飘过。


    【秦始皇嬴政:这韦庄人是挺倒霉的,写的诗还真是相当不错!


    【汉高祖刘邦:读来身临其境,画面感满满。


    【汉武帝刘彻:单单一首诗便能得窥黄巢之乱全貌,也难怪韦庄能在金幕中获得如此之多的戏份了。


    【唐太宗李世民:唉!!!


    贞观世界中,李治好奇提问。


    “父皇为何不高兴呢?”


    “诗写得越好,不就说明当时的大唐越惨吗?”


    李治愣了一下,也笑不出来了。


    三国世界。


    孙权几乎快要发疯了,对着面前的吴国大臣们怒吼。


    “朕都已经签订条约割让领土给蜀汉了,刘备和诸葛亮答应给朕的援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