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欲戴帝冠,必承其重。

作品:《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高明,你觉得呢?”此话一出。


    李承乾下意识地想要点头,表示赞同,但只点到一半,便猛然顿住。


    紧接着,他豁然抬眸,满脸震惊地望着秦明。


    “秦明,你...”


    与此同时,殿内的李世民和殿门口的长孙皇后,则是目露沉思之色。


    夫妇两人双眼死死地盯着勾肩搭背的秦明和李承乾,迫切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他们会说些什么。


    秦明见李承乾双目圆睁,嘴唇颤抖,震惊得说不出来,心中立即有了决断。


    他决定再给李承乾来一剂猛药,彻底将事情挑明。


    于是,秦明微微一笑,眨了眨眼睛,故作疑惑道:


    “我怎么了?难道我说得不对吗?”


    秦明按在李承乾肩膀上的手掌,微微用力,笑呵呵地说道:


    “司马懿厉害吧?可他还不是被曹丕和曹叡这两代帝王,压得死死的!”


    秦明停顿了一下,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旋即朝着李世民踱步而去。


    他给李承乾留下一个背影,紧接着秦明低沉且富有磁性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欲戴帝冠,必承其重!”


    “他刘协自己没本事,收服不了魏王,葬送了大汉的基业,这又能怪谁呢?”


    “就是可惜了我家丞相,为了光复大汉,劳碌一生,却最终落得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恶名。”


    秦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


    “若非刘协无能,丞相又何至于此?”


    言罢,他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落座,端起茶杯饮了一口。


    而此时的大殿内却是一片死寂。


    李世民等人全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久久不能不拔。


    李世民的眼神愈发深邃,显然已经知晓了秦明这一番话的用意。


    他赞赏地看了秦明一眼,旋即便将目光落在了李承乾身上。


    殿门口的长孙皇后,眉眼含笑,望向秦明的眼神中满是欣慰之色。


    这一刻,她觉得能够与秦明结识,并且不遗余力地拉拢他,让其成为自己的女婿,是她此生做得最对的决定。


    另一边,李承乾依旧站在原地。


    他垂首而立,默默无言,眼眸中尽是思索之色。


    他喃喃自语道:


    “欲戴帝冠,必承其重....”


    秦明刚才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犹如洪钟大吕,震散了李承乾心中的迷雾。


    良久,李承乾的眼神越来越明亮,渐渐地多了一丝自信与坚定。


    他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旋即,李承乾整理一下衣襟,缓步走到秦明面前,作揖行礼,语气诚挚道:


    “秦兄所言极是,高明受教了。”


    “为君者,当有承重之能,亦需明辨是非,知人善任。”


    李承乾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秦兄今日之言,让高明受益匪浅。”


    “今后,我定会铭记于心,努力提升自身,不负父皇与母后的期望。”


    李承乾的这一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侧目。


    尤其是李世民,他看着儿子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欣慰与赞赏。


    秦明见状,立即猜到李承乾是领会了他的意思。


    如此一来,秦明暂时也就放心了。


    但表面上,他却连忙起身,将李承乾扶起,装出一副懵懂无知的模样,讪笑道:


    “哎呀,太子殿下言重了。”


    “臣只是随口一说,哪有这么多深意。”


    这时,长孙皇后笑意盈盈地走了进来,朝李世民微微福身,柔声道:


    “陛下,妾身以为贤侄那句‘欲戴帝冠,必承其重’,言辞精辟,意境深远,实乃金玉良言。”


    “陛下何不将此佳句挥毫落纸,当作勉励之语赠予高明?”


    李世民闻言,微微一笑,目光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无舌,取笔墨来。”


    无舌闻言,立马招呼内侍们将早就准备好的书案,搬了过来。


    李世民提笔蘸墨,酝酿了一下情绪后,开始在宣纸上挥毫泼墨。


    他的字迹苍劲有力,每一笔都蕴含着帝王的威严与气度。


    不一会儿,“欲戴帝冠,必承其重”八个大字跃然纸上,仿佛带着某种无形的力量。


    写完之后,李世民轻轻吹干墨迹,盖上自己的私印,这才将这幅字递给了李承乾。


    “高明,你身为储君,回去好生揣摩这八个字的深意。”


    “为君者,不仅要具备过人的智慧与勇气,更要懂得如何在重压之下,保持坚韧不拔的性格与勇气。”


    李承乾接过这幅字,双手微微颤抖,眼中满是敬意与感激。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语气中带着坚定与决心:


    “儿臣定会铭记父皇教诲,不负厚望。”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而又在纸上写下了“深山藏虎豹,乱世出英雄。”这十个大字。


    待墨迹干透,他将其递给了无舌,微笑道:


    “让人裱起来,挂到甘露殿。”


    无舌双手接过宣纸,躬身应喏。


    就在李世民想要命人将书案收走,换上宴席时,


    一直围在书案前的李治,突然拽了拽李世民的衣袖,眨巴着灵动的双眸,怯生生地开口说道:


    “阿耶,稚奴也想求一副字...”


    李世民闻言,目光柔和地转向了李治,见他稚嫩的脸上满是期待与渴望,心中一软。


    他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头,笑道:


    “稚奴也想要一幅字?好,那你想让阿耶给你写哪几个字?”


    李治眨巴着眼睛,思索片刻后,认真地说道:


    “阿耶,孩儿最近在读《荀子》,里面有一句话让稚奴印象深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李世民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


    他点了点头,赞许道:


    “这句话很好,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方能成就大事。”


    说罢,李世民再次提笔蘸墨,在宣纸上挥毫.....


    这时,一群身姿婀娜的宫女,缓缓步入大殿。


    她们手中端着精致的托盘,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精致菜肴。


    随着宫女们缓缓步入大殿,空气中弥漫起阵阵诱人的香气。


    正在殿内与兕子嬉戏玩耍的秦明,见此情形,顿时来了精神。


    他摸了摸兕子的小脑袋,微笑道:


    “兕子,饭菜上来了,咱们先去净手,回来再用饭。”


    兕子闻言,眉眼一弯,轻轻点头说好。


    旋即,兕子便牵着秦明的大手,缓步走向了偏殿的净手处。


    长孙皇后见状,微微一笑,转而继续吩咐内侍和宫女们布置宴席。


    不多时,宴席开始。


    李世民坐于主位,长孙皇后与他并肩而坐。


    李承乾、秦明等人分列两侧。


    兕子则乖巧地坐在秦明身旁,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秦明的投喂。


    李治则孤零零一人,跪坐在李承乾下首的矮桌前,时不时地偷瞄一眼兕子。


    见其眉眼弯弯,满心满眼都是秦明的模样,


    李治一下子就破防了,望向兕子的眼神,那是要多幽怨,就有多幽怨。


    [兕子,你个大骗子...]


    [说好要与我同桌用膳的....]


    [还说什么...我是最好的兄长,原来都是骗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