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赵于氏传衙问话

作品:《狄仁杰故事之常乐案

    李文扬张了张嘴,正要说话。


    突然,那中年妇人面露痛苦之色。


    她朝着李文扬扑了过去,扯着李文扬的衣袖,大声哭喊着,“这位官爷,你说的不是真的。你是骗我的,是不是?”


    李文扬猝不及防,差点被冲击了一个趔趄。


    段诗雨走上前去,拉开那中年妇人,连忙安慰,“这位大姐,请节哀。”


    那中年妇人继续哭诉。


    “当家的,半年前还好好的。做完这一次买卖,也该回来了。怎么会,怎么会这样?不可能,民妇不相信。”


    李文扬稳住脚步,也上前劝慰,“这位大姐,事情已经发生,别难过了。”


    这时候,中年妇人哭地更大声了。


    李文扬无奈地摊开双手。


    段诗雨走到那中年妇人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再次安慰,“这位大姐,还请节哀顺变。咱们立即赶往县衙,看一看是不是你的丈夫?”


    那中年妇人心中抱着一线希望,渐渐地止住悲伤。


    待平复了心情,她转头吩咐,“赵管家,备好车马,带着丫鬟香儿和我一块去。”


    “是,夫人。小人这就准备,请稍等片刻。”


    赵管家领命,转身进了院子。


    约莫过了不到半盏茶的工夫。


    赵管家牵着马车,来到大门口。那中年妇人和丫鬟香儿上了马车。


    李文扬和段诗雨,解下树上的绳子。


    二人骑马在前领路,赵府管家驾驶马车跟随其后。


    一行人快马加鞭,离开了永乐庄园。


    常乐县衙,大门口。


    约莫过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


    “吁,吁——。吁,吁——。”


    李文扬、段诗雨和赵管家猛地拉住马缰绳,一行车马紧急停在常乐县衙大门口。


    赵管家下了马车,站在马车旁边,看护着马车。那中年妇人和丫鬟香儿跟着下了马车。


    “守门衙役,把马牵到马厩。”李文扬运足力气,大喊一声。


    随后,李文扬和段诗雨跳下马来。


    值守的守门衙役走出门房,接过马缰绳,将马牵进县衙,前往马厩。


    李文扬和段诗雨走到尸体旁边。


    段诗雨向马车旁边的三人招了招手,“赵管家,你们三人过来,认一认死者。”


    三人紧走几步,来到尸体旁边。


    那中年妇人上前一步,掀开白布。


    “当家的,你怎么能去了呢?”


    看到死尸的一霎那,中年妇人愣了愣神。随即扑了上去,抱住死者,嚎啕大哭了起来。


    段诗雨和丫鬟香儿安慰了好久,终于渐渐地停住了哭泣。


    “三位乡邻,请进县衙,狄大人有话要说。”


    李文扬沉声说明,随即在前带路。


    常乐县衙,二堂。


    太阳刚刚落山,晚霞红透了半边天。


    李文扬和段诗雨,带着那中年妇人、丫鬟香儿和赵管家,走进二堂。


    李文扬向前一步,拱了拱手。


    “启禀大人,受害者家属带到。”


    那中年妇人看到周五哥、冯小六和古鱼儿也在场,顿时变了脸色。


    她哭喊着高声怒骂,“你们三个狗奴才,我赵家不曾亏待过你们。为何当家的死了?你们还活得好好的。”


    说着,就要扑上前去,被段诗雨拉开。


    “公堂之上,不得喧哗。本官问你,姓甚名谁?”


    狄仁杰大喝一声。


    那中年妇人顿时吓了一跳,止住哭泣,跪下叩头,“民妇赵于氏,是赵永超的妻子。”


    狄仁杰看对方挺可怜,也就缓和了语气。


    “赵于氏,你误会了。这三位仆人,全力保护东家赵永超。奈何东家走失,以至于不知何故丧命?怪不得这三位仆人。”


    说罢,狄仁杰把赵东家携带货银回常乐县,中途遇到强盗,东家失踪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这时候,赵于氏如梦初醒,知道是错怪了三个仆人。


    于是,她连忙道歉,“民妇不知就里,错怪了三位好人,还请见谅。”


    周五哥、冯小六和古鱼儿连忙还礼。


    狄仁杰想了想,转向赵于氏。


    “赵于氏,你丈夫是否有仇家?”


    赵于氏摇了摇头,向上一拜,“民妇并未听说,有什么仇家?当家的,人缘好,从不与人结仇。”


    又问了一些问题,仍没有有用的线索。


    狄仁杰思索了一会儿,最后嘱咐。


    “赵于氏,如果没有其他要说的,你就先回去吧。你以后想起任何知道的,关于死者的事情,随时来县衙报知。”


    赵于氏站起身来。


    狄仁杰转头看向周五哥三人,”周五哥、冯小六、古鱼儿,你们也一块回去吧!”


    “是,草民告退。”


    随后,赵于氏一行人,转身离开了二堂。


    常乐县衙,大门口。


    在县衙大门口,周五哥等人抬起尸体,放上马车。


    一行人回去安葬死者,暂且不提。


    常乐县,北城门贫民区附近。


    一座秦砖汉瓦的巨大宅院,陡然出现在常乐县北城门贫民区附近。


    这宅院分前、中、后三个院子。


    进了大门,就是前院。


    这里亭台楼阁,显现在红花绿柳之间;池轩泉坛,倒映于青松翠竹之中。右侧有一处假山,怪石林立,苍翠欲滴的灌木丛点缀其中。


    经过一小段连廊,穿过穿堂,进入中院。


    道路上铺满了青灰色的秦砖,中间有一个井字形的汉白玉,点缀着路面。


    正前方是三间大厅,中间是正厅,左右两侧是宴会厅。


    中院前后通达,尽显开阔视野。


    道路右侧中间是一条道路,两边有两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房屋飞檐上的神兽栩栩如生。


    沿着道路向前,先是厨灶间,然后有个小拱门,过了小拱门,就是仆人住的厢房。


    道路左侧的最左边,靠近围墙的地方,是一个大戏台。


    后院是书房,以及主家和重要仆人睡觉的厢房。


    后院的后面是一片紫竹林,再往后就是漫长的荒野林地。


    主家司马茂才,人到中年,已经有点发福的样子了。


    他身穿宽大的锦缎长袍,右手拿着大蒲扇。迈着悠闲自得的步子,一边向院子里走,一边摇着大蒲扇。


    刚到中院,看到一个仆人正在和一个丫鬟闲聊。


    那仆人看见司马茂才,立马走了过来,打了个招呼,“老爷,您来了。”


    司马茂才看了看那仆人,“阿福,都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