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福禄县衙来公文

作品:《狄仁杰故事之常乐案

    一年半之后,时间拉回到现在。


    关内道,雍州,京都长安,刑部。


    刑部尚书唐临、刑部侍郎刘燕客和大理寺卿段宝玄在一起议事。


    “段大人,你看下这几个案子,断的如何?”刘燕客将几副案卷副本递给段宝玄。


    “唐大人、刘大人,你们都看过了?”


    “段大人,我和唐大人都已经看过了,今天特意请你来看一看这些案子。”


    段宝玄接过来一一查看,不时的点头称赞。


    翻阅已毕。


    “唐大人、段大人,这些案子断的好啊。尤其是失踪少年案和浆果毒汁案,线索少很难。这是何人断的案子。”


    “是常乐县令狄仁杰。”刘燕客看向段宝玄。


    “没听过啊,这是何人?”大理寺卿段宝玄不解地看向刑部的两个主官。


    “段大人,还记得上一次科举殿试吗?有一个举子,考了四十七名进士,被圣上破格提拔为县令。”刑部侍郎刘燕客缓缓解释。


    “记得了,是他。果然不俗。这两个案子,只怕你我也难以破解。”段宝玄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单看十年前的福禄县悬案,就不容易破解。”刘燕客也点头赞同。


    段宝玄捋了几下胡须,眼睛转动几下。


    “本官刚看了,福禄县官道上大树后的死尸案,历任县令一直没有线索,成了悬案。到现在终于告破了。狄仁杰真是人才啊!”


    这时候,刑部尚书唐临看向段宝玄,“段大人,我和侍郎刘大人已经商议,决定保举狄仁杰升任府衙司马。”


    “唐大人,想让我也联名保举?”


    “正是。”


    段宝玄再次捋了几下胡须,眼睛转动几下。


    “狄仁杰上任才几个月破解了这些案件,五月到七月破解了牌九少年失踪案,八月破解了龙葵浆果案,真不简单。我愿意联名保举。”


    “段大人,你看看。”


    刘燕客趁热打铁地递上联名公文。


    段宝玄接过联名公文。


    他打开看了看,见刑部尚书唐临和侍郎刘燕客已经签名。他也毫不犹豫地在公文上签了名字,将公文递还给刘燕客。


    这时候,唐临转头看着刘燕客,拱手施礼,“劳烦刘大人辛苦一趟,将公文上呈中书省。”


    “是。下官这就去。”刘燕客起身,赶往中书省。


    关内道,京都长安,中书省大门口。


    刘燕客来到中书省大门口,走上前。


    “刘大人,来此何事?”一个看门衙役伸手拦住,随即拱手施礼。


    刘燕客双手递上公文,“劳烦兄台,帮忙上呈许大人。”


    “回去听信吧!”


    那看门衙役接过公文,摆了摆手,转身进入大门。


    刘燕客还想嘱咐几句,一看如此情景,只得返回。


    “报——,报。”


    看门衙役跑进政事堂,将公文双手递给检校中书令许敬宗。


    “慌什么?”许敬宗瞪了他一眼,接过公文,“下去吧!”


    说罢,将公文扔在一旁,自顾自忙别的事。


    “是,许相爷。”


    那看门衙役拱手告辞,转身离开了政事堂。


    陇右道,肃州,福禄县。


    “吁——,吁——,吁——。”


    五名衙门公差在福禄县衙大门口,紧急拉住马缰。


    五人翻身下马,向县衙走去。


    走在最前面的身穿快班捕头衣服,其余四人身穿捕快衣服。


    一个守门衙役走出来,上下打量着五人的装扮,见五人虽然穿着衙役衣服,却并不认识。


    他心想:“这几人,不是福禄县衙的人,否则肯定认识。”


    想到此,守门衙役高声断喝,“什么人?来福禄县衙做什么?”


    那身穿快班捕头衣服的人,上前一步,拱手施礼,“麻烦向县令大人通报一下。就说刑部的快班捕头尉迟洪亮,特来拜见福禄县令,有紧急公务。”


    说罢,将一封公文递交给守门衙役。


    “尉迟捕头,请恕在下刚才无礼。您几位稍候,在下这就去。”


    那守门衙役不敢怠慢,接过公文,转身直奔县衙二堂。


    县衙二堂里,县令姜名山正在和几个捕头商议公事。


    那守门衙役进来,上前一步,拱手禀报,“大人,刑部的捕头尉迟洪亮,特来拜见。说是有紧急公务。”


    说罢,走向前去,将一封公文递交给姜名山。


    姜名山听后,愣了一下,心中充满疑问,待恢复了神情,接过公文,“快快有请。”


    那守门衙役,后退一步,“是,大人。”说罢,转身走出了县衙二堂。


    姜名山拆开公文看了一遍。将公文放在桌子上,皱了皱眉。


    那守门衙役来到县衙门口,“尉迟捕头,姜大人有请。”


    尉迟洪亮等人听了,牵马走进县衙。先把马牵到马厩,拴好。然后向县衙二堂走去。


    在县衙二堂门口,尉迟洪亮让四名快班衙役在此等候,自己走向二堂。


    福禄县衙,二堂。


    姜名山远远的看到身穿快班捕头衣服的公差,向县衙二堂走来。


    因为已经看过公文,知道那公差就是刑部的快班捕头——尉迟洪亮。


    尉迟洪亮走进二堂,向前一步,拱手施礼,“刑部快班捕头,尉迟洪亮。见过姜县令。”


    姜名山满脸堆笑,拱手还礼,“尉迟捕头,请坐下说。”


    尉迟洪亮看向姜名山,“谢姜大人。因公务繁忙,在下就站着说了。”


    姜名山点了点头,“请便。”


    尉迟洪亮开口说明,“十年前,司马东雄劫杀的一个小富户。移尸福禄县一段官道的大树后,当时案件报给福禄县上任县令。姜大人可记得?”


    “确有其事,是前任县令办的案子,本官在案件卷宗中看到过,此案成了悬案。本官无能,接手后也一直未能破解。”


    “姜大人,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常乐县令破解当地案件时,顺带破了此案。请姜大人,勾决此案。”


    “本官这就处理。”


    “在下还需尽快赶回刑部,向刑部侍郎大人复命。就此告辞了。”


    姜名山想了想,“既如此,本官就不挽留你了。”


    “姜大人,后会有期。”


    尉迟洪亮拱手告辞,退出了二堂。


    随后,带着四名快班衙役,驾驶车马,离开了福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