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公子才是真正的第一功臣

作品:《三国之荆州少主

    黄祖的举动,把在场所有人都弄懵了。


    不止老百姓目瞪口呆,现场变得鸦雀无声。


    连远处迎接的一众官员,也开始满脸错愕。


    “这……这到底怎么回事?”


    “让伯瑜公子去牵马,他怎么坐上了马背,反而让黄太守牵马。”


    “我没看错吧,黄太守那性如烈火之人,竟然老老实实给伯瑜公子牵马?”


    ……


    一众官员低声议论。


    蔡瑁更是气的胸口快要炸开。


    他远远指着刘琦,对刘表道“使君,伯瑜他这样做,不妥当吧?


    黄继先乃解襄阳之围,首功之将,


    却当众为伯瑜牵马,成何体统?”


    刘表此时也已经满头雾水,他吩咐道“派人前去,赶紧让伯瑜下来。”


    可是有人前去传令,黄祖却不予理会。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牵着马,缓缓来到刘表以及荆州众文武跟前。


    蔡瑁赶紧厉声呵斥道“伯瑜,你疯了么?


    让你去为黄太守牵马,


    如今为何却让黄太守为你牵马?”


    刘琦没有说话,黄祖大声凛然道“大公子,当得如此礼遇。”


    在场众人全都听得有些发懵。


    这黄祖是脑袋不好用了吧?


    本来给他准备的迎接礼仪,他却对一个废物公子如此推崇。


    “继先,你这是何意啊?”刘表满头雾水的问。


    黄祖看刘表的表情,拱手道“使君须知,之前岘山一战,正是大公子阵前设谋,并亲自埋伏于岘山小道,三箭射死孙坚,黄某才能击败敌军。


    所以此战若论首功,非大公子莫属,黄某不敢贪此天功。”


    听了他这一番话,在场众人像是滚油里浇入一瓢凉水,瞬间沸腾了。


    “什么?孙坚是大公子射死的,我怎么听着像是玩笑话。”


    “黄太守像是开玩笑的人么?再说有这大功劳,他能往外推?”


    “可我怎么也不能相信,文弱的大公子,能诛杀江东猛虎啊。”


    “你没听说过,是岘山设伏,然后用箭射死的么?”


    ……


    此时刘表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迟疑的问黄祖道“继先所言当真?


    那孙坚,真的是我儿所杀?”


    “那还有假?”黄祖道“而且这诱敌深入之策,也是大公子所谋划。


    若非大公子出手,此番黄某甭说取胜,恐怕连老命都要丢在岘山。


    所以公子于黄某有救命之恩。


    黄某为大公子牵一次马,又有何妨?


    我荆州有此文武全才之贤公子,实乃荆州之幸,使君之幸。”


    听到黄祖的话,刘表诧异的看着马背上的儿子道“我儿立下如此大功,为何不立即前来报知为父?”


    刘琦淡淡的道“您是我的父亲,我是您的儿子。


    儿子为父亲做事,乃是天经地义,我为何要报功?”


    刘表听了这几句话,感觉特别顺耳。


    是啊,父子之间,发生的任何事都是家事。


    要是报功,就生分了。


    可是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此前一直懦弱的儿子,却突然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


    诛杀孙坚,解荆州之围,这是何等大功?


    关键是儿子还如此淡定,昨天回来,啥都不说。


    一直到今天黄祖说出来,才真相大白。


    蔡瑁昨天还一直督促,要对儿子进行惩戒。


    谁承想,儿子刘琦才是首功之人。


    他满意的点点头道“伯瑜虽为我儿,但有功也该赏赐。


    就封我儿为五官中郎将,参赞军务。”


    “多谢父亲!”刘琦赶忙下马道谢。


    五官中郎将是比二千石的武职,有了这个职衔,就能名正言顺的带兵了。


    他斜看了一眼旁边的蔡瑁。


    此时蔡瑁的脸色,跟烂茄子扔在地下,踩了两脚那么难看。


    他之前极力撺掇刘表惩罚刘琦,谁想到刘琦竟然立下首功。


    又有谁能想到,孙坚接连击败华雄、吕布、董卓,竟然死在刘琦一个文弱废物手上?


    眼见刘琦因功受封,他心里虽然酸溜溜的,但却也无法阻止,只能无奈的看着。


    欢迎仪式在尴尬中收场。


    进到城内,刘表举行庆功宴。


    这场合黄祖成了主角,接受诸文武前来敬酒道贺。


    而刘琦虽然算作首功,但在场大部分都是蔡瑁的人,所以很受冷落,没人敢来给他敬酒。


    毕竟谁都明白,这时候给他敬酒,就是打蔡瑁的脸。


    其实刘琦也懒得跟这些人打交道,瞅个机会尿遁回府了。


    回到府中,就看见一个小男童,正在洒水和泥,捏了一个粗糙的泥人。


    那正是刘琦昨天救的那个小童。


    小孩子身无大碍,吃饱了之后,马上就活蹦乱跳了。


    “你叫阿桂是么?”


    刘琦蹲下身,逗那小童玩儿。


    那小童看了刘琦一眼,点点头道“我叫阿桂,你叫公子么?”


    刘琦笑着道“他们都这么叫我。”


    那小童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下,给刘琦磕了个头道“我阿母让我给你磕头,感谢你救了我们。”


    “你的感谢,我收到了,快起来吧,”刘琦把阿桂拽了起来,好奇的道“你这是捏的什么呀?”


    阿桂指着那泥人道“这是我阿父,我们从蜀地走了好远的路,来荆州就是找他的,可是没找见。”


    “你阿父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帮着你找,”刘琦问道。


    阿桂歪头想了想道“我阿父叫王喜,蜀郡人士。”


    刘琦道“行,我记下了,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帮你打听。”


    “阿桂,”这时那苗氏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训斥儿子道“你跟公子说什么了?”


    阿桂道“我跟公子说,我阿父叫王喜。”


    苗氏呼一口气,对刘琦恭恭敬敬的道“小孩子不懂事,让公子见笑了。”


    “没有,小阿桂挺乖的,”刘琦摸了摸阿桂的头,然后迈步走远。


    阿桂抱住母亲的小腿,紧张的道“阿母,我说错话了么?”


    苗氏蹲下身,温柔的抱了抱儿子,欣慰的小声笑道“阿桂没说错话。


    外人若问起,阿桂就说父亲叫王喜,蜀郡人。


    但是,阿桂在心里一定要记得,你的真名,叫甘瑰。


    你的父亲叫甘宁,字兴霸,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阿瑰记下了,”甘瑰乖巧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