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殿下想彻底解决胡元吗?

作品:《奋斗在洪武元年

    “这些东西不用往京城送了。”


    朱标笑眯眯的说道:“既然是棒子们送给姐夫的,那姐夫尽管收下,回头我跟我爹说一声就行,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想办法赶紧开了榷场,想办法攒下一些钱粮。”


    杨少峰忽然又不太想要这十几个箱子了。


    这他娘的算什么?


    拿着棒子送给本官的东西赏赐给本官,然后再让本官想办法坑蛮子,攒钱粮?


    这让杨少峰有一种朱标是空手,而自己是白狼的感觉。


    可是真要舍弃这十几个箱子,貌似会更亏?


    毕竟榷场是早晚要开的,钱粮也是早晚都能积攒下的。


    杨少峰怎么算都感觉自己有些亏。


    本着独亏亏不如众亏亏的心思,杨少峰干脆笑眯眯的望着朱标问道:“敢问殿下,陛下要积攒钱粮是打算干什么?”


    朱标微微叹息一声道:“还能干什么?肯定是继续北伐胡元。”


    略微顿了顿,朱标又补充道:“胡元底蕴犹在,控弘之士不下百万之余,战马不下百万匹,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不得不慎。”


    嗯?


    老登要是想攒下钱粮去干别的事儿,那自己多少要给他找些乐子。


    可要说是派兵北伐,那自己还真不能给他添堵。


    暗自琢磨一番后,杨少峰才斟酌着说道:“臣刚刚已经说了,榷场什么时候开都行。”


    “不过,棒子那边儿的土地也不见得就比登州府的土地好多少,再加上棒子的士绅们也不干什么人事儿,棒子们根本拿不出多少粮食。”


    “要积攒粮食,还是得着落在安南那些猴子的身上。”


    “还有占城。”


    “暹罗。”


    杨少峰说着说着就愤怒起来。


    “那些地方可都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沃土!”


    “那些猴子们懂个屁的耕种?”


    “可怜我登州百姓辛辛苦苦耕种一年,到头来落下的粮食还不如猴子随手撒一把种子收获的粮食多!”


    “还有天理吗?”


    “还有王法吗!”


    瞧着越说越愤怒的杨少峰,朱标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劝道:“姐夫,姐夫,胡元,胡元为重,更何况四川还有明夏割据,交址之事,还是暂缓为上。”


    被朱标这么一说,杨少峰也慢慢冷静了下来。


    这事儿确实挺操蛋的。


    后世都说朱重八定下了一大堆狗屁不通的规矩,说朱重八不懂经济,说朱重八定下的卫所军制和工匠世袭制遗祸无穷,说朱重八定下不征之国纯属扯淡。


    实际上,这种说法大多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洪武年间的大明是个什么情况?


    北边的胡元亡而未亡,胡元朝廷随时都有可能反扑。


    西南腹地的四川有一个国号明夏的政权割据,明玉珍死后继任的国主明升在洪武三年的时候还曾派兵攻打大明。


    再往西边还有一个帖木儿汗国虎视眈眈,被欧罗巴蛮子们称为“十五世纪最伟大、最有权势的国王之一、闻名于世的征服者”帖木儿,还在梦想着恢复蒙古帝国荣光。


    东北的棒子不必多说,向来讲究“事大”的棒子们一直在胡元和大明之间反复横跳。


    东南的闽、浙一带真假倭寇横行,连带着山东、南直隶等大部分沿海地区都不安稳。


    南边的交址、暹罗、占城和缅甸等国虽然表示臣服,但是李二凤曾经说过: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这些藩属都有过趁大明北伐的机会偷偷抢占大明地盘的黑历史。


    好嘛,四面八方要么是有仇的,要么就是不乖的。


    在这种情况下,朱重八能搞出什么样儿的经济策略?


    能搞出卫所军囤以解决北伐粮草的需求,能利用匠户制度来解决军械的需求,这已经是在没有工业化基础的时代所能做出的最优解。


    不过,这种情况也就到此为止了。


    谁让本官有上帝视角呢?


    杨少峰微微一笑,对朱标说道:“殿下,想真真正正的,彻底解决掉胡元吗?”


    朱标微微一怔,随即便向着杨少峰拱手说道:“请姐夫指点。”


    杨少峰呵的笑了一声道:“敢问殿下,彻底解决胡元的难点在哪里?”


    朱标略微斟酌一番,说道:“彻底解决胡元的难点,其实就跟汉时匈奴、唐时突厥的问题一样,草原之人闲时为民,战时为兵,骑兵又来去如风……”


    正当朱标盘点着解决胡元的难点时,杨少峰却笑了笑,说道:“殿下想的岔了。”


    朱标微微一怔,问道:“岔了?”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殿下说的是与胡元打仗的难点,却不是彻底解决胡元的难点。”


    向着朱标告了声罪,回到书房拿了纸笔回来后,杨少峰干脆在纸上随意画了几条线。


    “这条线代表长城。”


    “长城以北,降水量不如长城以南,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不宜耕种。”


    “由此,才导致了草原之民以游牧为生。”


    “而游牧为生的最直观后果就是没办法像中原百姓一般以耕种为生,只能逐水草而居。”


    “不能以耕种为生,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储存粮食。”


    “不能储存粮食,就意味着无法应对白灾、黑灾和灰灾。”


    “逐水草而居,往往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抢完了就跑。”


    “所以,这才是匈奴、突厥和胡元等游牧民族一到冬天就会大举南下劫掠的真正原因。”


    朱标的脸色有些难看。


    自家姐夫说的这些东西好验证吗?


    很容易就能验证。


    只要查一查历代史书上关于下雨、下雪等等记载,再查一查北方诸多部落南下劫掠的记录,只要两者之间能对应上,就说明自家姐夫说的是对的。


    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


    既然草原上不适宜耕种,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哪怕大明能彻底干掉胡元,也没办法真正长久占领草原?


    草原上以后是不是还会冒出一个新的势力?


    朱标越想越是心烦意乱,过了好一会儿才望着杨少峰道:“姐夫……”


    杨少峰笑了笑,说道:“殿下,草原百姓没办法以耕种为生,不代表他们不想稳定生活。”


    喜欢奋斗在洪武元年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洪武元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