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狠人

作品:《大秦龙婿

    放在前世,五万斤粟米和一万金,一辆重卡都装不满。


    可现在,只能用牛车拉,怕装的多了牛车会更慢,这么些东西,硬是装了整整一百辆牛车。


    车队一眼望不到头,颇为壮观。


    当车队来到西城门的时候,苏修发现,昨天见到的那些流民,这会儿已经被许元德和一帮子衙卒带到这里等着了。


    流民们看到运粮车队,浑浊的眼神一下子就冒出了绿光,全都伸长了脖子使劲儿咽口水。


    就连许元德,也是目露震惊之色。


    当然,他惊讶的不是苏修在一夜之间就搞到了粮食。


    那些粮食看着多,即便煮稀汤,也不够四千多流民吃一个月的。


    许元德注意的是那几十个护卫。


    尤其是带头的玄策和庆之,怎么看,二人都有着将军的气质。


    前有宦官亲自传令,如今又有将军亲自护送运粮队,看来苏修在咸阳的关系,比他预料的还要硬啊。


    “两位大哥,麻烦你们先把东西护送到三里亭的亭衙,我要稍晚一些才能回去。”


    看到许元德已经准备好把流民交给自己了,苏修立刻招手把玄策和庆之喊了过来,交代他们道。


    “是,苏公子。”


    二人话都不多,得到苏修的指示后,同时应了一声,便立马回到队伍跟着车队继续赶路了。


    吩咐完二人,苏修才朝着许元德走了过去,微笑着一拱手,打招呼道“县令大人,有劳了啊。”


    许元德慌忙摆手,回笑道“是苏亭长帮了我的忙才对,回头我一定在清氏酒楼设宴,好好的谢谢苏亭长。”


    苏修可不想再跟他一起吃饭了,当下道“设宴就不比了,县令大人若是真想谢我,就再给弄一些粮食吧。”


    苏修心里也明白,五万斤粟米,根本就不够流民们吃的,还是得另外再搞粮食。


    “这……”


    听到苏修要粮食,许元德顿时为难起来。


    若是县衙的粮食充足,他就不会为了流民的事情头疼了。


    “大人放心,我会给钱的,按照市场价给,不会让大人为难的。”


    苏修当然能看出这老东西不愿意出粮,随即又补充道。


    一听给钱,许元德顿时眼前一亮,“好说好说,我一定想办法给苏亭长搞到粮食。”


    给钱,粮食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他们这些县衙里的大老爷们,谁家还没个几万斤的存粮啊。


    不说别人,就是许元德自己家里,存粮就不少于十万斤。


    存粮卖钱可以,可要是免费救济流民,那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就算是存粮发霉烂掉,被老鼠吃了,也不能给流民一粒粟米!


    没办法,这是权贵圈里的默认的潜规则,救济流民们的粮食,必须要由上面拨派!


    “那我就先谢过大人了,若是没有其他事,我就不耽误大人的时间了,现在我就带着这些流民走吧。”


    苏修很了解这些大老爷们的心思,都是属仓鼠的,就算流民饿殍千里,他们也不会白白拿出一粒粮食,而且还要坐地起价。


    若不是怀疑自己上面有人,许元德绝不会有这种讨好的嘴脸。


    懒得再跟他继续啰嗦下去,苏修马上拱了下手道。


    “如此也好,我在县衙随时恭候苏亭长。”


    许元德也不想继续跟一群流民站在一起了,都不知道多久没洗澡了,身上还有虱子跳骚,四千多人聚集在一起,那味儿,早就熏的犯恶心了。


    顺着苏修的话茬,许元德立刻转身面向流民们,指了指苏修道“这就是我于你们说的苏亭长,跟着他走,你们都能有饭吃!”


    “苏亭长,那我就告辞了。”


    把苏修介绍给流民们,许元德立刻就带着衙卒们走了。


    “跟我走吧!”


    等到他们一走,苏修就对着流民们大手一挥,大声喊道。


    这个时候,讲任何道理,画什么饼,流民们都是听不进去的。


    因为他们现在已经饿的麻木了。


    还不如让他们留着力气赶路呢。


    随即,四千多流民就浩浩荡荡的跟在苏修身后,一路来到了他选好的安置地点。


    安置地点附近有一条小溪,能解决水源问题。


    而且这里地势平坦,土地也不肥沃,是流民们最佳的安家之地。


    “今日先搭建临时的木屋,大家一起动手,我去给你们弄饭吃,顺便也把你们的身份验传做了。”


    苏修指了指周围的小树林,示意他们可以伐树造物。


    说完这句话,他就回了三里亭。


    流民虽然可怜,但对待他们,也不能太圣母。


    光给粮食吃,很容易把他们养废了,很多事情,还是得让他们亲自动手。


    只有自己动手了,才会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这十车就留下吧,等下还要送给那些流民,顺便再装上四千六百金。”


    回到三里亭后,苏修直接来到了亭衙,看到正在帮忙把粮食往亭衙仓库运的玄策,苏修连忙拦下他吩咐道。


    “是。”


    玄策重新将手中的一袋粟米放回到牛车上,问道“现在就去吗?”


    苏修摇头“等下午再说吧。”


    苏修想看看,到底有多少流民,能从麻木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一些。


    “李虎和大蛮,你们两个把其他亭卒和刀吏都喊上,先去给那些流民都登记造册,给他们身份验传。”


    吩咐完玄策,苏修又吩咐亭卒道。


    趁着这个功夫,苏修歇了一口气,等到两拨人都把东西准备好后,他就又带着人回到了流民们的安置地。


    让苏修欣慰的是,起码有一半的流民,这会儿已经忙碌起来了。


    他们手里没有伐树的工具,就现做。


    附近的小溪有很多石头,可以做成石斧。


    有了石斧,就能砍树了,虽然砍的有点儿费劲,但几个人合伙砍,不一会儿就能砍到一棵大树。


    妇女们会把树皮剥下来搓成麻绳。


    就连一些孩童,也加入了劳动,他们干了不大活,就去捡柴。


    苏修注意到,其中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虽然很瘦弱,但一趟一趟的把干柴抱到了一堆,并且还会指挥其他的孩童怎么堆柴火垛。


    不过,仍旧有一半的流民,习惯性的躺在地上晒太阳睡觉。


    似乎是看到苏修带着人来了,还带来了粮食,立刻坐起了身子,眼巴巴的等着苏修生火熬粥。


    看到这一幕,苏修什么话都没对流民们说。


    而是转头对玄策和庆之沉声道“两位大哥,你们等下带着兄弟们看好锅灶,谁敢抢夺食物,就直接杀了。”


    玄策和庆之听到这话都没有太意外。


    别人或许会认为苏修是个悲天悯人的大善人,不然不会收拢没人要的流民。


    可他们是见过苏修狠辣的一面的。


    当初他们二人奉主人之命,悄悄跟着苏修去过帽儿山。


    当时他们还纳闷儿,苏修深更半夜的去帽儿山干什么,结果到了帽儿山才知道,苏修竟然是去捕杀盗贼的。


    玄策和庆之永远忘不了,苏修上帽儿山如履平地,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提着七颗人头下山的那一幕。


    唯一漏网的贼首,还被他带着去的瘸腿少年,用奇怪的弓弩给射杀了。


    这种事情,虽说他们也能做到。


    可苏修平时,都是弱不禁风的俊后生模样啊。


    也是打那一次过后,玄策和庆之就明白了,苏修并不是表面看起来,能任人欺负的普通俊后生。


    记得把捕杀盗贼的事情告诉主人以后,主人的眉头也蹙了很久。


    正是这件事,才让巴清后来断定,苏修是个准备起义的狠人。


    所以,自始至终,玄策和庆之二人都有着心理准备,苏修很有可能会用雷霆手段管理流民。


    果不其然,这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