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小辈们都跟着享福
作品:《夫妻齐穿书!老公科举我躺赢!》林十七转头对周琅道,“相公,和官老爷说,他们想讹诈咱们家五十两银子。” 周琅配合道,“五十两是巨款了,这讹诈罪可以坐三年大牢了。” 看热闹的人,都忍不住噗嗤笑了。 林老根夫妻也对视一眼,明显地慌了。 林母自恨自己嘴快了。 她们来的时候,其实是想要一百两银子,老周家都盖新宅子,买大马车了,肯定赚了不少,要一百两银子他们肯定能拿出来。 这不是,看在这里围观的人太多了,没好意思张口。 换成了五十两。 没想到,五十两都要坐牢三年。 “女儿,女婿,你们好狠的心呐!莫想吓唬我,这世上没有生下来的一团肉,只管自己享福不管父母死活的道理……” 还在强撑。 这边,周婆子开始哀号了,“哎唷,我心口疼得不行,郎中来了没有?快给我治啊,别让老林家人跑了,不出草药费了……” “娘,来了,来了,郎中来了!” “娘,村口也来一群官兵老爷……来替咱们做主了……” …… 老林家人心里发虚。 这明显占不到便宜,还有可能被大出血。 两人在地上蹲不住了,互相扶了起来。 “你个周婆子,你活该被气死,你们老周家缺大德,以后是要遭报应的!谁给你出草药费?不要脸,我动没有动你一下子。” “林十七,你个大孝的东西,将来,你死了,下地府,我们老林家世代祖宗都容不下你的不孝女,我们老林家咋生了你这样大逆不道的东西!早知道,当初生下来就把你给扔到后山喂狼去……” “当家的,咱们走,老周家都不是人……” 再一看林十七的身边,有个七八岁大的小姑娘,生得极为好看,但是,神情不好惹,想必是她的养女。 又骂道,“外面捡条野狗回来都当宝在养,穿细布的衣裳,对亲爹娘老子这样,林十七你是要遭报应的啊!” 哭着喊着走了。 林大根兄弟两人早在人群里溜走了。 没过一会儿,郎中就来了。 给周婆子检查了一下身体,没有大碍,周婆子就是装的。 老林家人一走,她神清气爽的。 招呼大家,“让诸位看笑话啦,家门不幸呐!好了,现在该干嘛干嘛去。” “老四,你再去放一挂鞭炮,庆祝瘟神走了。” 众人都被周婆子给逗笑了。 各自忙活去了。 上梁仪式完成,后面只有一些收尾的工程了,搞好了,老周家人就开始开席面了。 一共准备了十桌席面。 就摆放在新宅子的院子里,与屋廊下面。 新宅子那边的院子建得大,屋廊也宽阔。 摆十桌席面一点都不拥挤。 周老汉笑眯眯地,招呼众家主们坐下吃席。 德高望重地坐最上桌。 有些家里小孩子嘴馋不愿意回家去吃饭的,会跟着自家大人身后,等自家大人少吃一点,投喂他们,主家老周家也不小气,每桌饭菜上得足足的,十个菜就有六个大菜,都用大海碗装的,有肉有鸡有鱼有虾的,分量十足。 还给身后的小孩子们发放大窝头。 这跟上桌吃饭没啥区别了。 来吃饭的大人们都感谢主家大方,小孩子们也开心啊! 一片热闹,欢声笑语。 好多人感慨,“老周家人真厚道,发了财不小气,对咱们乡亲都照顾。” “可不是嘛,咱们村里人来换豆腐,哪次,周婆子不是给咱们把秤放得望望的?多给一二两呢。” “这样才是积德行善之家呢。” “对啊!所以,上次他们家大郎被人诬陷的事情,逢凶化吉就是因为老周家积来的德化解的呢。” “就是就是,祖上积德,小辈们都跟着享福。” “哪天,我们家要是发财了,我们也这样大办……” …… 客家们一顿无脑夸的,主家们听得心情舒畅。 就是王氏听到众人提及大郎的时候,想分辩几句,她家大郎是自己清白,没人听她的。 因为今天她的表现不错,周婆子安排她出来坐席吃饭了。 要不然,她现在还在后院里挑粪呢。 …… 林十七夫妻,也坐在上桌,一般年轻小媳妇是不够资格坐上桌的。 因为她在老周家里劳苦功高,算是有资格坐上桌的人了。 这顿饭吃得宾主相宜。 席间,周老汉老夫妻,感谢了这段时间以来,所有帮忙盖房子的乡亲们,还有村里的人支持。 还挨桌敬了酒。 每桌上不仅有大鱼大肉,还备有一大坛子的黄酒,可以畅饮。 新宅子就算这样落成了。 饭后,林十七她们就把她们的私人东西,搬入了新宅。 她挑了一间最大的正房,新宅子做得精细,每间正房屋里,都摆放上了新床。 这次来帮忙做宅子的人多,木匠都来了好几个,门窗,床,桌椅,柜子等大件家具都给打出来了。 堂屋里一套大气的四方桌椅,厚实宽正,靠前面还有神龛台,边角还有长条茶水桌。 两间正房里,新床,五斗橱,衣柜,储物的大箱子,简单的桌椅配套,都是齐全的。 林十七只需要把她们随身的衣物搬过去就成了。 剩下的一间上房,给了小哑娘住。 厢房里就没有置办家具了,暂时都空着。 厨房做得很大。 占了一整个厢房的位置,数间通透,灶台彻了数个,柴火垛码得整整齐齐。 是专门做豆腐坊的。 正门左右两边都搭了宽敞的屋檐,用柱子撑起来,可以做工坊,晾晒通风区,也可以生豆芽,储物等等。 豆腐坊边上开了一个小门,连接老宅。 方便一家人进出,跟一家人没区别。 林十七在王氏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之下,搬进了新宅子。 小哑娘有新宅子住,也很高兴。 瞧他小嘴都上扬着,让他住杂物间这么久,可为难他了。 杂物间又闷又潮湿,铺盖几天不晒就上潮不暖和。 新宅子宽敞大窗户通透。 说起来,还是林十七夫妻在建宅的时候,特意交代加大窗户尺寸的,因为乡下建房子有老旧思想,怕窗户大了,通风屋子里不暖和,又怕窗户大了,不安全。 周琅改良的窗户尺寸,以及窗户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