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官兵两千,优势在我

作品:《花瓶通古代,我囤货娇养了女帝

    抄了那些世家,大宁可以吃饱很久。


    不仅财物堆积如山,粮食也是,多不胜数,就算今年开春就干旱,春耕没办法收成,但单靠抄家得来的粮食,也足够熬上半年。


    还有田地,也是极多。


    直接释放了宁国将近八成的,被世家兼并的田地,再分配下去,归还给现在的百姓耕作,可想而知那些世家地主进行的土地兼并情况有多严重。


    超过八成的宁国农民,都是世家地主等佃农,要被他们无情剥削。


    释放的不仅是土地,还有人口。


    那些被迫卖身,要为奴为婢的世家奴仆,人数也是不少,这些人恢复自由,可以种很多田地,能增加不少税收、兵源等,直接促进了大宁的进一步发展。


    世家豪族、贵族地主这个群体,真的就是宁国的蛀虫。


    宁无双看到户部清点上来的,相关的抄家数据,也是被震惊到了,不过她首先要了一箱玉石珠宝,这是专门为宋翊准备的。


    “什么奖励?”


    宋翊听到陛下这么说,好奇地问。


    宁无双拿起手机,把摄像头对准了,放在边上的一大箱子珠宝:“这些都是朕,要送给你的,送过去,你快接收。”


    随后她一个念头,一箱子的珠宝,就出现在宋翊面前。


    里面全部是一些玉石、珍珠、明珠、金银首饰等等。


    把箱子打开,珠光宝气,洋溢而出。


    “那么多!”


    宋翊说道:“多谢陛下了。”


    他还是收下,把箱子搬到衣柜里面,和之前宁无双送来的,藏在一起。


    要知道宋翊现在,根本花不完这些珠宝,只要没有什么坏习惯,可以传给后面几代人。


    宁无双笑道:“财迷。”


    “陛下也是啊!”


    宋翊说道:“陛下这一次,肯定收入了一大笔财富和粮食,有了那些钱,能更好地救济百姓,以及锻造武器,也包括普及教育,对吧?”


    “对啊!”


    宁无双郑重地点头道:“有了钱,朕可以做到很多事情,特别是你之前提到的科学,不过朕一时间还没能找到合适的人负责。”


    科学这个东西,一定要传授下去。


    掌握了原理、技术,要比什么都重要。


    宁无双真切的感受到,现在有钱真好,很多伟大的想法,都可以变为现实。


    和宋翊聊了一会,把珠宝送过去了,宁无双又要回去藏书阁处理政务。


    宋翊不再打扰,拿出一些珠宝研究,决定明天再拿一些出去变卖换钱,珠宝的来历没办法说清楚,他一直以祖上是地主为理由,都是祖上留下来的。


    只要不是一整箱,大量地拿出去卖,就不会被关注上。


    ——


    “三哥,前面就是了。”


    余成带领两千士兵,来到王家余孽落草为寇的那座山附近。


    不仅是余成来了,余庭随军出战,也来了这里。


    这一次他来的目的,只是为了试用炸药,看看用在那些贼军身上效果如何。


    之前只是炸野猪,但实战还没用过,毕竟暂时不用打仗,大宁现在也不想打仗。


    “好多年没有行军了。”


    余庭说道:“幸好没有拖慢你们的速度。”


    此时的他,不是坐轮椅,而是坐在马背上。


    尽管双腿废了,但余庭一身实力还在,还能骑马,至于轮椅,就放在运送辎重的马车上。


    余庭只需要翻身一跃,就能稳妥地坐在马背上。


    虽然双腿没办法踩着马镫,但自身的实力够强,就不会摔下去。


    这个时候,有亲兵把余庭的轮椅搬来。


    余庭伸手一按马鞍,轻飘飘地从马背上落下,再稳定地坐在轮椅上面,一点也不费劲。


    “三哥的实力,比以前更好了。”


    余成羡慕又欣慰道:“就算以这种状态,坐在马背上杀敌,应该也不难吧?以后要重回战场,还是有可能的。”


    余庭说道:“都是神明带给我的信心,要不是他让我看了无情,我现在还是颓废的。只不过,要上战场,还远远不够,就算我能重返战场,但也不一定上阵杀敌,指挥作战也行!”


    这段时间,他除了制造炸药,还看书。


    看很多的书,不断地看,以增加自己的信心。


    宋翊给了宁无双《战国策》这书,后来宁无双找人印刷,推行纵横之术,余庭也能得到这本书,其中孙膑的事迹对他的影响特别深。


    孙膑被庞涓挖去了膝骨,也是废人。


    但他不仅没有颓废,还留下了兵书。


    这些对余庭的影响很大,因此找到了人生未来的轨迹,同时让他想清楚很多事情。


    “三哥一定可以。”


    余成鼓舞道。


    “走吧。”


    余庭说道:“按照我说的,先派人劝降,告诉他们,只诛首恶。其余的人,只要下山归降,就能成为良民,可以分配田地,如果带着贼首下山,还有大功。”


    要灭了山上的人,不一定需要打上去。


    有时候用点计谋,也可以做到。


    余庭比较主张用计,在灭了贼首的同时,又能为大宁增加数千劳动力。


    以红薯土豆的高产,数千人去种地,产出的粮食数量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好!”


    余成说道:“来人,在山下大叫。”


    这里没有音响,也没有扩音器等东西。


    要把劝降的意思传递上山,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派人在山下叫喊。


    数十人一起出现在山下,迎着山上高呼,劝降的条件,真的很能打动那些普通人的心。


    山上的贼首,名字叫做王寿安。


    他是四大家族王家的偏房庶子,在帝都王家被围,王岳等人全部被捉到时候,正好在外面,没有在家,后来发现宁国正在全面打击他们世家豪族的人,一时间无处可去,无处可逃。


    无奈之下,集结其他世家,正在逃亡的人。


    还有各种的家奴等,占据了这座山,准备反抗到底。


    他们肯定不敢束手就擒,这样一定得死,反正都是要死了,倒不如反了拼一把,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


    “王兄,山下有官兵来了,正在招降。”


    这个时候,一个世家在逃人员说道:“他们给出的条件特别诱人,我们部下的人要承受不住诱惑,心思开始动摇,随时有可能下山投降了,怎么办?”


    如果山上的人,要下山投降。


    那么他们几个贼首,那就要死定了。


    官兵还说,他们的人头,可以立大功,一下子变得不知道多危险,情况紧张得不行。


    王寿安冷声道:“山下来的只有两千人,我们有五千,怕什么?优势在我,集结所有人,下山把那些官兵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