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出发王莲村

作品:《从无到有

    “好看,跟月季花一样好看,坐,吃饭。”


    沈小花入座后,惊讶道:“红烧鱼?玉米锅贴?”


    “玉米面,粮油站买的,鱼,陶洼里捞的,尝尝看。”


    沈小花拿起一个锅贴咬了一口,一面焦焦的,嚼着嘎嘣脆,一面很松软,嚼着有一丝丝甜味。


    她又夹了一块红烧鱼,汤汁浓郁,咸香微辣,鱼肉鲜嫩可口。


    “哥,好吃哎,我能吃两...不,三个锅贴。”


    沈小花咬一口锅贴,再咬一口鱼肉,吃得倍开心。


    沈青将盛锅贴的箩篮往前一推,“成,锅贴管够,想吃几个都没问题。”


    “好呦~”


    沈小花食言了,她吃了两个锅贴,肚子就撑得溜圆,再也吃不下了。


    她边揉肚子,边传舅舅交待的话---辛乡王莲村有音了,林有祥愿意卖菱角苗,明天一早来许家寨,再乘车去辛乡。


    沈青勾了勾唇角,真是个好消息。


    沈小花称明天是周末,想跟着一起去辛乡,沈青以路太远、要忙正事顾不上她为由,给拒绝了。


    ……


    清晨,细小的云片,在浅蓝明净的天空里,泛起了小小的白浪。


    许家寨的村东头,有个占地约四五亩的池塘,许保康家就在池塘边边上。


    沈青拉着板车来到村东时,看到数不尽的鸭子,像成团成团的白棉花浮在水面上。


    池塘边,有个占地约四五亩的梨林,树上结满绿色的小梨,树下白鸭啄食野草。


    许保康家的房子,就建在池塘和梨林之间,青砖灰瓦,还垒了院墙,墙头涂了层水泥,并插满碎玻璃。


    “有人在家吗?”


    大门是敞开的,沈青边拉车进院子,边喊道。


    “有呢!”张桂玲握着长圆柱形的面团出了厨房,看见来人笑道:“呀,大青来了,先进屋坐,你舅搁后舍拾鸭蛋呢,一会儿就回来。”


    “妗子,你先忙,我不坐了,我到后舍瞅瞅去。”


    后舍,就是泥土+麦秸碎+茅草,垒成的鸭舍。


    未到其地先闻其味。


    沈青未走进鸭舍,就闻到了鸭屎味。


    走进去味道更浓了,浓到他不得不捂住鼻子。


    鸭舍是长条形的,中间有个一米宽的过道,过道两侧搭着离地30厘米高的竹排,竹排上放有干麦秸。


    北侧竹排上,许保康拎着个大竹篓,弯腰捡拾麦秸上的鸭蛋。


    南侧的竹排上,一留齐刘海,扎一长条低麻花辫的女子,正...愤怒扯断一把把麦秸。


    扯断了,还好,扯不断,她就会发出刺耳的嘶吼声。


    许保康挪动竹篓时,瞅见了沈青,他抬手打了个招呼。


    沈青走上前,“舅,玉娟又咋了?”


    “唉---”


    许保康长叹一口气。


    “还不是男人闹的。


    昨个,玉娟包了饺子,煮熟跑到村西头的小学献殷勤,想邀教数学的江风江老师,周末去城里看电影。


    结果...人不领情,还呲了她一顿,说什么别站太近,影响不好,别无故打扰他学习进步之类的。


    玉娟气得不轻,扯麦秸撒气呢。”


    “爸!!!”玉娟下了竹排,羞愤得直跺脚,“爸,你咋啥话都往外说?”


    许保康不以为然,“大青又不是外人,你认死理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大青说不定能给你出点主意。”


    “他?”玉娟瞪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连女人手都没摸过的毛头小子,能想出啥主意。”


    沈青:???


    “爸,我一定...一定会把江风追到手的。”


    玉娟气走了,许保康又叹了一口气,“唉,玉娟拎不清啊,江风怎么着也不会看上她的。


    人是知青,哪怕回不去城里了,分了村里的地,也是赁给旁人种,裤腿不沾泥的人民教师,玉娟,要有她大姐一半通透,那就好了。”


    两年前,插队知青大批量返城,无法返城的,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在乡下结了婚,甚至生了孩子,以小家为重,留在了乡下。


    第二,城里没啥子亲人,回去既没钱也没权,生活都是个问题。


    第三,在乡下有正式工作,想留下来继续发展。


    沈青在记忆里搜索了一番,江风,符合第二和第三。


    江风,长相白净,文质彬彬的,对于见惯乡下糙汉子的小姑娘们来说,温儒尔雅的书生,可是道天菜,玉娟就是迷妹之一。


    许保康和张桂玲共生了四个孩子。


    大女儿许玉娜,老实本分,嫁到了辛乡,生了俩女儿。


    二女儿许玉磊,聪敏好学,考上了省会师范大学。


    三女儿许玉盼,机灵能干,在玉城一饭店内当服务员。


    四女儿许玉娟,人特轴,认死理,一门心思扑在江风身上,旁人给她介绍工作,她总以工资低、活太累、不自由等一口回绝了。


    “舅,你不用犯愁,玉娟长得不赖,不缺人追的,她追不动江风,不代表旁人追不动她啊。”


    许玉娟个头1米6,圆脸圆眼圆鼻子,开朗活泼,很受村里小伙喜欢。


    许保康摇了摇头,他认为只有江风结婚生娃了,玉娟才会死心另找一个。


    “不说这个了,大青,吃过早饭了没?”


    “吃过了。”


    “那行,我这就收拾收拾,带你去辛乡。”


    “好。”


    二人出了鸭舍,许保康放好鸭蛋,打鸭舍旁边的棚屋内,牵出了一头骡子,“大青,这骡子漂亮吧?”


    沈青上下打量一眼骡子,“毛发棕黑油亮,四肢筋健强韧,腰部肌肉紧实、线条流畅,是头好骡子。”


    许保康摸着骡子鬓毛大笑,“我在牲口行转悠了半个月,才寻到这匹好骡子,它拉着又快又稳,待会你坐上车试试就知道。”


    辛乡的王莲村,离许家寨十几里路,走路去是不可能的。


    许保康将自家板车上的缰绳,套在骡子上,车兜铺上棉被,又倒着放了一个密封的陶罐,喊沈青上车走人。


    许保康一屁股坐在了车头,手里还抓着个长杆鞭子。


    沈青抬腿迈进车兜,车轱辘还未转,张桂玲和许玉娟拿着东西跑了过来。


    张桂玲往车里塞一布包,“里面装了馅饼和咸鸭蛋,路上饿了,就吃点垫吧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