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搭建竹棚

作品:《从无到有

    季常拽着一矮树枝,嘴巴笑得都快咧到耳后根了。


    “好了,真好了,我在这儿绕了一圈,树上一个黑点都没瞧见。今年的收成有着落了,沈青,太谢谢你了。”


    沈青摆摆手,“不用谢,我入股了种植园,治疗柿子树,是我应该做的事。”


    王仁宝环顾四周,想象当初这儿得多落败,才会落下层层黑叶。


    柿树病到这种程度都能救活,小伙真真是个人才啊!


    “沈青,那药水,你咋配的?”


    “王村长,抱歉,药水配方是绝密,不能往外透露的。”


    对方不愿说,王仁宝也不再追问。


    “往后,谁家庄稼、果蔬遇到棘手的病害,能找你帮忙不?”


    “能啊,备齐治疗费就能。”


    做一份工,得两份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沙沙---


    季常踩着落叶走了过来。


    “太棒了,我悬着的心,可算是落下了。沈青,你中午别回家了,去我家吃饭。我打瓶好酒,宰只兔子,整桌好菜。你、我、村长,咱仨喝一杯。”


    “别...别带上我。”王仁宝摆摆手,“我老喽,肝胆都不好,吃不了肉,也喝不了酒。敢碰一点,我家那口子,非打断鸡毛掸子不可。”


    沈青也摇了摇头,“今个不行,我待会还有事要忙,赶明儿有时间再聚。”


    季常追问:“什么事?”


    “私事!”


    豆子爷翻过老黄历了,说6月27号,也就是今天,是个宜动土的黄道吉日。


    这年头,人们测算吉日,一般会翻老黄历或万年历。


    老黄历,别名黄历,是由上古时代的人们,在岁星纪年和占卜的基础上,设想天体运行变化所得。


    相传由轩辕黄帝创制,但直到唐朝,才有定型的黄历。


    时间跨度一般为一年,记录在小薄本上。


    万年历,起源于商朝。


    相传国君祖乙,命万年(人名)观测日月变化。


    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


    祖乙为了嘉奖万年,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


    是以,万年历中的‘万年’,虽有纪念创制者、象征时间跨度大之意,却并非真指一万年,一般为百年,记录在大厚书中。


    尽管,二者的起源、时间跨度、记录载体皆有不同,但都能用来测算吉凶。


    “行,赶明儿再聚。”


    局,没攒成,季常并没有失落,他一个人,也能喝酒庆祝。


    只是,一个人的话,媳妇怕是不同意宰兔子。


    没关系,切盘腊肉片炒一炒,也是道美味的下酒菜。


    随后,三人在柿林里转了转,之前的病树,皆往好的方向发展。


    有的青翠繁茂,不见一颗黑点,有的枝挺叶绿,偶尔,能瞥见零星的黑点。


    出了柿林,三人寒暄几句,便分两路走了。


    ……


    吱吱---


    沈青骑车进了豆子家,豆子把车停进堂屋,扛着工具跟沈青走了。


    回家后,沈青拿出一串25厘米长的鞭炮,火柴点燃引线,把鞭炮往院子里一扔。


    啪!嘣!


    震耳响声消失后,留下一地红纸,和刺鼻的白烟。


    白烟散尽,大黄朝红纸奔去,沈青却制止了它,“别去,回来,小心有哑炮,一爪踩下,直接炸飞。”


    哑炮,指因故未能爆炸的炮,受点力,就有可能砰嚓一声炸开。


    前世!


    沈青曾听闻隔壁村一小孩,过年在红纸堆里捡鞭炮玩,许是捏炮力道有点大,鞭炮直接在其指间炸开了。


    皮开肉绽,满手是血。


    送到医院,保住了手指,却留下可怖的疤痕,且,灵活性大打折扣。


    沈青幼时,也在红纸堆里捡过鞭炮。


    抽掉引线,一层接一层剥掉鞭炮的卷纸,剥到露出炮药为止。


    把火药堆到一块,再用香火点燃,便可欣赏微型烟花表演了。


    现在想想,真是无知者无畏。


    丫的,红纸堆里的鞭炮,甭管出于啥原因没有炸开,那都是哑炮,都有炸得你皮开肉绽的几率。


    大黄很听话,主人不让去,它就不去,卧到院口看家去了。


    “大青,给!”


    豆子递过来系有红布的铁锹。


    沈青接过铁锹,在白石灰画的四方区域,也就是仓库所处位置,挖了一锹土。


    寓意---动土了。


    豆子高呼,“嚯,开工喽。”


    随后,二人开始忙活建竹棚。


    先铲掉上层的软土,再撒上买来的土,又借来驴和石滚,将地压瓷实了。


    光是整理两竹棚的地基,就耗了两天时间。


    沈小花穿着塑料凉鞋,踩在仓库地基上,称这儿比麦场的地更瓷实。


    沈青摇了摇头,称一个是两天速成,一个是长年累月碾出来的,没啥可比性。


    动工的第三天,该整竹棚框架了。


    豆子爷不放心他俩,放下手头工作,过来帮忙。


    豆子爷人老眼不老,眼睛似水平仪一般厉害,哪里歪了、短了、长了,他一眼就能瞧出问题。


    搭框架时,先用形似洛阳铲的铁锹,在白石灰线上,每隔1.5米,挖个1米深的小圆洞。


    3.8米长的毛竹段,竖着插进圆坑内,撒点碎姜石,再埋上土,并用脚踩瓷实了。


    竹棚占地9㎡,长和宽皆为3米。


    值得一提的是,毛竹顶端横截面,被锯出了凹槽,便于搭支架。


    且,位于南北对立面、中央的毛竹,长度为4.5米,用来支撑屋脊使。


    一根根3-3.5米长的毛竹段,被榫卯、铁钉、铁丝,固定到了支柱上,弄出了竹棚的框架。


    竹片并排填补框架,整出四面墙。


    向西的那面墙,有个高1.8米、宽1.2米的口子,留着安竹门。


    细竹竿‘井’字形排列成网,钉在屋顶处。


    上方铺上藤席,并糊上添有麦秸碎的湿黄泥。


    再将编成1米长草把的干茅草,一把叠一把的铺上去。


    末了,手握剪刀,将边缘处的茅草修剪平整。


    并用三个合页,安上竹门,还上了把锁。


    如此,仓库就算建好了。


    随后,三人用同样的法子,在菜园空地搭建兔棚。


    不过,兔棚和仓库,略微有点差别。


    比如!


    主体框架搭成了,离地0.5米左右,在承重柱上横着固定一圈毛竹。


    并成排的毛竹片,直接铺上去,充当竹地板。


    门,是朝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