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豆子的未来

作品:《从无到有

    这年头,自行车牌子少,但却流传这样一句话:飞鸽快,永久耐,凤凰一辈子骑不坏,红旗可以搞买卖。


    由此可见,凤凰牌属于耐用款。


    “谢喽~”


    沈青把车票揣进兜里。


    罗福摆摆手,“谢啥,这是你应得的。


    镇上供销社可能没有现货,你拿票去城里买。


    买完,骑上大坝,体验一把劲风迎面,吹得衣服鼓鼓的,还往后拽的爽感。


    嘿嘿,等枣子卖了钱,我再托人整一张红旗自行车票。”


    走大坝,相当于绕远路,最终还是要拐回太任路的。


    三人走到地头,瞧见罗有坐在塘边上,咔嚓咔嚓啃着枣子,塘坡上丢了一地的果核。


    罗有余光扫见三人,扭头问道:“村长,火碱一事,真一点头绪都没了?”


    罗广亮面不改色,“村子、姓名,都是假的,字迹也改了,还乔装打扮一番,叫我上哪找出这一号人物?”


    罗福凝眸看向坡上的枣核,“罗有,枣说是给锅盖敲的,我咋瞅着...咋一大半进了你的肚子。”


    罗有起身,揽住发小的肩膀,“欸嘿,我替他尝尝味。


    大福,村长说得对,在枣子未卖成钱前,得搭个窝棚守着枣林。


    一个人,咋看得完八亩枣林啊。


    我来陪你,你守东头,我守西头,怎么样?”


    “咦,一股子屎味,你窜裤衩上了?”罗福嫌弃地拨开罗有的手,“不怎么样,想天天偷敲枣子吃,门都没有。”


    说完,扭头就走。


    罗有嬉皮笑脸跟上,央求让他守着枣林。


    罗广亮望着二人远去背影,笑着摇头,“小时候闹,长大了也闹,欸,越闹感情越好。我们跟上去,沈青。”


    “好~”


    随后,几人回到村里。


    罗福等人,把沈青送到村头,又朝他感激一番,还送了一袋媳妇蒸的槐花豆渣馅包子。


    榕树下纳凉的妇人们惊了,一脸的不可置信,凑上前问这问那,暗讽几人在撒谎。


    直到罗广亮发话,众人才肯相信,有的附和夸赞,有的打探治树诀窍,有的阴阳人运气好。


    沈青没理他们,与罗福等人打声招呼后,就直接往南走。


    ……


    小路两旁杂草丛生,沈青眼尖发现几株黑豆,摘下已成熟乌紫色的果实。


    他边往前走,边抛起一粒粒黑豆,张嘴接住,咬破品味醇香酸甜之感。


    走了半小时,沈青回到了家。


    堂屋的门是锁着的,估计小花又去扬树林了,沈青抓了几只虾干,就着槐花包子吃。


    大黄闻着味走上前,吃掉地上的虾头,鲜味还引来了馋猫。


    小狸爬出猫窝,风一般冲到门口,‘∞’走位刮蹭人的脚踝,还仰头喵喵叫。


    精心喂养了半个月,小狸变了样。


    浑身有点肉了,绒毛茂密,还油光水滑的。


    猫身刮蹭脚踝时,会有麻酥酥、软软的触觉。


    性格也更活泼了,爬看桃、咬栀子、钻土豆秧、踢树叶、逮虫子、跑酷,疯到筋疲力尽,才肯找地睡。


    不过,幼猫嗜睡,它一天要睡18-20小时,再刨除吃饭,玩的时间并不多。


    喵呜---


    小狸不蹭了,改扒人脚踝了。


    “别急,有你的份。”


    沈青剥了一个虾干,将虾仁掰成几块,丢给了它。


    小狸叼起一块,边嚼边发出咕噜噜声,吃完整个虾仁,蹲在沈青脚背上舔爪爪洗脸。


    沈青一动脚晃掉它,它就又爬了上来。


    歇了片刻,就见沈小花拿着麻袋、竹竿,往院里走去,身旁还跟着豆子。


    “又去够蝉蜕了?”


    “嗯。”沈小花晃了晃麻袋,“都是我够的,没让豆子插手哦。哥,豆子找你有事。”


    说完,迅速溜进了仓库。


    沈青看向豆子,“找我啥事?”


    “正事!”


    “那进屋谈。”


    “好~”


    二人进屋坐下,沈青倒了三碗凉茶,茶色微红透亮,豆子端起小碗,一连饮了好几口。


    “酸,余味又有一点甜,喝了颇感神清气爽,这是拿啥熬的啊?”


    “不是熬的。我之前赶山,摘了点李子,去皮去核对半


    切开,晒成干装进麻袋内,这水...就是用李子干泡的。”


    “这样啊~”


    他也曾赶过山,拾板栗、采蘑菇啥的,也碰到过矮化的李子、毛桃、桑葚等,只想着摘点解解渴,没想过野果还有旁的用处。


    人家赶趟山,都能整出不一样的‘花样’,豆子打心眼里佩服。


    这时,沈小花抱着小狸走进堂屋,喝了一碗李子水后,安静的抚摸小狸的绒毛。


    沈青打量着豆子,脸虽然憔悴,精神头却不错,但眉梢之上,仍有一丝愁绪,估计未来要干啥,心里有了方向,但还未具体到某一个点。


    “豆子,你未来要做啥,有眉目了吗?”


    豆子点了点头,复又摇了摇头,“有,但没完全有,我想让你帮忙出出主意。”


    说着,从兜里摸出一张叠成方片的纸,递了过去。


    沈青接过纸,打开看了起来。


    纸上罗列诸多职业,如扛沙工、渔船工、窑工、矿工、采油工、摊贩等,除摊贩外,其余皆打了大叉。


    “你想摆摊做生意?”


    “嗯。


    我费尽脑筋,才想出十来个对人要求不高,但总招人的活计。


    我跑沙谷河坐船试了一下,头晕得厉害,差点翻栏栽进河里,扛沙、打渔是不行了。


    再刨去拿命换钱的,只剩下摊贩了。


    我不死守一条街,我整流动的。”


    流动摊贩?


    这年头,政策放开了,整辆车,做点小买卖,也挺好的。


    “摆摊...你年轻力盛、习惯早起、还会算账,可行。打算在哪摆,卖什么?”


    “搁学校门口摆,我问过人了,再过半拉月,学生们就开学了,至于卖啥---”豆子不好意思笑了笑,“小花说,她学校门口有卖搅糖、文具、头绳、弹子的,我...实在拿不准要卖啥,大青,帮忙出出主意呗。”


    沈青凝眸陷入了沉思。


    校门口生意,大都围绕用、玩、美、吃展开,前三个替代性太强,他倾向于‘吃’。


    想要钱包鼓鼓,定要卖价廉、色香味俱全、老远闻到就流口水那种小吃。


    可是,哪一种小吃,符合这些特点呢?


    沈青想得眉头发紧,忽的,余光扫见对面‘黑豆’样的脑袋,顿时来了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