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简易的烤炉

作品:《从无到有

    此刻,瓜旁的小刺猬,仍在埋头滋滋啃瓜肉。


    沈青突然想起来,头回发现菜园进了偷瓜贼那天,他称抓住后,要一脚将它踢到百货大楼。


    眼下,甭说踢了,抓都不够呛。


    “喂,别吃了~”


    这一声呵斥,惊动了偷瓜贼。


    它猛地抬起头,三瓣嘴和小黑鼻糊满了瓜汁,圆溜溜的眼睛,发懵的望着庞然大物。


    刺猬:???


    夭寿哦,都怪瓜太好吃了,大怪物走到跟前,都没有发现。


    它受了惊,没卷成个刺球,反而扭头穿梭于瓜叶下。


    甭瞧它腿短,跑起来还挺快。


    沈青凭借簌簌晃的瓜叶,判断着刺猬的方位。


    他怕踩断瓜藤,便大步跨出瓜地,正好瞧见刺猬似晾衣绳上的毛巾般,挂在篱笆最下面的横杆上。


    刺猬后腿乱蹬一翻,方翻过横杆,溜进了蚕豆秸秆垛。


    一般来说,蚕豆和油菜一样,在九成熟时整株割下,拉回家里晒干,再用‘连盖’打出蚕豆,秸秆垒到院角。


    是以,地头鲜少出现蚕豆秸秆。


    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长在边边角角的蚕豆,会晚几天再熟,割下来已是十成熟。


    农户便就地展开晒布,蚕豆秧往布上一放,便啪啪挥动连盖。


    捶完蚕豆留下的秸秆,是堆到地头,还是拉回家,全凭主家的心意了。


    未成想,紧挨着菜园的秸秆垛,竟被刺猬做了窝。


    沈青返回瓜地,摘下那个豁洞酥瓜,掷到蚕豆秸秆旁,再顺着那根瓜藤,继续搜寻。


    须臾,他于瓜藤尾端,发现一中等个头的酥瓜。


    瓜柄打弯发蔫,说明瓜熟了。


    果断摘下,与手上另一酥瓜比较口感。


    结论:后摘的那个,外脆里酥,酥而不面,香甜如蜜,明显更胜一筹。


    一回是碰巧,二回是偶然,三回可实打实证明异能有提升口感效用。


    沈青眼眸微眯,笑望青山方向,那可是异能‘1级冲刺2级’的好地点。


    他又搜罗几个瓜,摘上一篮菜,分给兔子、母鸡一点,便出了菜园。


    茄子,切滚刀块,辣椒,切成菱形,豇豆,掰成小段,番茄,切成大块……


    起锅烧油,油热下菜,加料炒香后,撒油渣,兑水煮个十分钟,再撒点荆芥,即可出锅。


    主食,是大锅热的包子。


    兄妹俩一口包子,一口烩菜,吃得那叫一个爽。


    另一边,蚕豆垛底,探出一个小脑袋。


    黑豆样的小鼻子抽动几下,没嗅到大怪物的气息(刺猬视力弱,靠气息分辨事物),便胆大的溜到酥瓜前,大口啃食瓜肉。


    啃了几口,就朝身后发出酷似小狗哼唧声。


    很快,蚕豆垛又有了动静,冒出一大二小三只刺猬,它们溜上前,围着酥瓜大快朵颐。


    ……


    午后,蝉鸣悠扬,尽管燥热依旧,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慵懒与宁静,让人直犯困。


    沈青躺床眯了一会,便去了豆子家。


    豆子正用背篓,打屋后向院里运青砖头。


    豆子爷握着砂纸,打磨着木床,称磨掉毛刺,再刷两遍核桃油,过几天阴干了,就能搬回家用。


    家具,一般刷核桃油和木蜡油。


    二者皆属于干性油,涂抹在家具表面,阴干后会形成一层油膜,能防潮、防虫、防止木材开裂。


    沈青表示慢工出细活,不急。


    哗---


    豆子倒出篓内的砖头,“我刚载了半袋大豆,送到葛麻子的作坊,大约明天能全做成蛋白肉。


    还买了几袋水泥,又去收破烂那淘了些玻璃瓶。


    大青,我们要做烤烧饼的那种烤炉吗?”


    “不是。”沈青摇了摇头,“制法简单,今天加点班,就能整好,模样...有点像土灶,但锅是翻过来的,锅沿下是平的,锅壁有个洞,充当灶膛使。”


    “哦~”豆子听得似懂非懂,“不管了,我听你指挥,就行。”


    “动工之前,先选定一个地吧。”


    豆子环顾四周,动火的家伙,得离住房、秸秆垛、树王远一点。


    “厨房侧面,怎么样?”


    沈青往东搂了一眼,那是块平整的空地,被烈阳晒得发白,“可以,动工吧。”


    “好嘞~”


    沈青用生石灰,在空地上画出长1.6米,宽1.2米的区域。


    二人挥动抓钩,扒松上层的软土,铲走再撒上一层黄土,并用石滚压瓷实了。


    水泥+沙子+水,搅成浓稠状,用刮刀抹到青砖上,在四周垒墙。


    值得一提得是,东边的那堵墙,中间不砌,充当储物门使。


    沈青砌了十几块砖,就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


    砌得歪歪扭扭,很影响烤炉底座的稳固性。


    遂站到一旁,指点豆子怎么砌。


    砌到80厘米高时,上三块长条形青石板,平铺在墙顶。


    随后,视青石板为底,继续砌砖,砌到30厘米高为止,东边那面,无需再留空地。


    向30厘米高的区域内,依次倒入姜石、石子、碎玻璃、沙子,并使劲压平。


    再铺上一层青砖,充当烤炉底部的保温层。


    以区域对角线交叉点为圆心,画个直径1米的圆。


    以圆为底,用沙子堆出一个半球体,两侧各插一根2.5厘米粗的木棍。


    将报纸打湿,贴在沙子、木棍的表面。


    挖一些黄土,过筛后分成三分。


    一份,加水搅成面絮状,团成小臂粗的圆柱,垒到报纸上,糊满,再用手戳出无数小坑。


    一份,加水、麦秸碎搅成面絮状,团成圆柱,垒到小坑上,糊满后,两侧各贴数个玻璃瓶,使劲把瓶按进泥里。


    一份,加水揉成泥团,厚涂到看不见玻璃瓶为止。


    沈青持着小铲,铲掉一大块泥土,修一修截面,整出一长方形的灶膛口。


    整到这,烤炉的制作,算是初步完成了。


    忽然,一只大狸花冲进院子,嘴里还叼着一只麻雀。


    豆子咧嘴一笑,指着已被泥土包裹成圆锥状的木棍道:“嗐,它挺像猫耳朵的,就是---”


    沈青用手,在圆锥上,压出了凹痕。


    豆子赞道:“欸,这回更像了。”


    狸猫撇了豆子一眼,便溜到檐下,咔嚓咔嚓咀嚼着麻雀。


    那只猫油光水滑的,一身的腱子肉,但眼睛总是半眯着,那是混社会的标志。


    猫混没混社会,从眼睛就能看出来。


    没混,眼睛全睁,清澈、活泼、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