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废煤窑野集

作品:《从无到有

    “一是,西郊的三角元花卉市场,那儿品类多、要价高,老板还很横。


    想想看,淘了许久,才瞄到一件心仪的,老板报了个超高的一口价,你心里堵不堵?


    二是,东郊废煤窑扬树林边的野集,集市虽小,花卉品类量却不输三角元。


    不过,那里鱼龙混杂,有人虚抬价格,有人低价走货。


    去了那,是淘到宝贝,还是被当冤大头,全凭自个能耐了,交易一成,双方都不能反悔哦。


    我这一盆水,就是在废煤窑淘的,市面上要价85,我只花了70,厉害吧?”


    说完,自傲的举起花盆。


    花盆晃悠间,沈青在宋梅清香之中嗅到一丝刺鼻气味,像是某种化学试剂挥发了。


    这不正常!


    悄摸感知,瞧见宋梅根部有一绿豆大的能量团,团内布有十数个灰点,表明它生了重病,但地上植株却翠绿可人。


    他大胆猜测一下,摊贩使用某种药水,令病重的宋梅回光返照,并在其恶化病死前,成功找到一冤大头---青年女子。


    沈青指尖微动,射出一缕缕蛛丝,涌进宋梅根部绿团中,剔除、击破一个个灰点,又原路飘回其体内。


    霎时,宋梅的叶片,比之前更有亮泽了,花儿也更鲜艳了。


    但其反馈回的能量,只有九子兰的一半,估计是人工养殖和野外的差别。


    “哇,阳光一照,真漂亮。”女子如视珍宝抚摸着叶片,“小伙,我帮忙指路,你不给点好处?”


    嘚,又碰到个指路索要好处费的。


    沈青手伸进兜里,掏出一把糖果,女子笑着接下,‘接囍’等同于‘借喜’,拿宋梅当敲门砖,升职一事准能成。


    “谢喽~”


    余光扫见先前相中的纽扣,被一妇人抓了起来,忙出声阻拦。


    “放下,那是我先看到的。”


    妇人呛怼,“你先看到,就是你的,哪门子的歪理?”


    随后,两个人吵吵起来了。


    沈青摇头往外走,穿过垂花门,他便走走停停,碰到实用、价廉的东西,就掏钱买了丢篓内。


    如,汽水、大料、电池、大米、打火机、毛巾等。


    出了供销社,去了街旁的修车铺,安了个车篮。


    还买了一根铁棍,横着绑在车后座那,背篓两侧都留有小孔,铁棍穿孔,再麻绳一系。


    于是,车后座两边,各多一个背篓。


    向西骑了二十分钟,进入了西郊地带。


    车轮下的路,由‘柏油路’变成了‘泥巴路’,越往前路越宽,两旁的土丘也越黑。


    一群群半大小子,顶着烈日在土丘上忙活。


    挖土,捶碎,摇晃簸箕,分离出大颗粒,过铁网筛。


    在风和重力的作用下,泥土先落,煤灰后落,刮取上层煤灰,装进麻袋内。


    是拿去卖钱,还是自家用,就不得而知了。


    民以食为天!


    这年头,乡下人离不开柴火,城里人离不开煤球。


    而,煤灰、红泥、木炭粉、生石灰、水的混合物,用模具一挤,便是蜂窝煤了。


    沈青爬过一个缓坡,瞅见了扬树林,摊贩云集,人来人往。


    别说,还挺热闹的。


    嘎吱---


    他跳下车,推车走上前闲逛,这儿除了花卉,还卖瓜果、蔬菜、小树等。


    须臾,他停在一三轮车小摊前,车兜内,装满了番茄、茄子,摊主是个瘦黑的老头。


    “小伙,想买番茄,还是茄子啊?”


    “都不买。”


    买卖不成,摊主并未失落。


    菜,是从自家园子里摘的,没啥子本钱,卖不了,番茄熬成酱,茄子晒成干,留着慢慢吃。


    沈青视线落在三轮车的车底,那儿有一株水管粗的葡萄树。


    根系被修剪成类球状,约1米5长,只保留了三个分枝,叶、果全剪掉了,横截面是浅绿色的,说明它还有生机。


    “葡萄树,卖不卖?”


    “卖!”


    “眼下并非开春,咋会想着卖它呢?”


    “唉~”


    摊主叹了一口气。


    “长的不是地方,原本,在菜园边上长着。


    今年啊,我俩儿子先后娶了媳妇,公社又给分了地。


    一大家子,挤一个院


    ,算什么事啊?


    分家,得有房子住吧,村里做主,将菜园旁的空地,划成了宅基地。


    这样一来,葡萄就碍事了。


    想整株移栽葡萄,需等到明年的开春。


    俩儿媳都不想等,为谁该分到那片宅子去,斗得不可开胶。


    唉,葡萄树,俨然成了互相找茬、发泄怒火的靶子。


    没法子,我只好把树起了,剪掉长枝子,拿过来卖。


    你若真心想要,一块钱拿走。


    这么粗的葡萄树,今年种下,明年就能结果了。”


    葡萄,果肉晶莹剔透,甜沁心脾,一株能结40-90斤,


    沈青心动了,不过买之前,得先问清楚一件事。


    “这株葡萄是啥品种?”


    他清楚有些品种的葡萄,哪怕熟透了,也又酸又涩,不能生吃,只能熬酱或酿酒。


    摊主咧嘴一笑,“老品种,龙眼葡萄,紫皮绿肉,个头大,甜得很。”


    龙眼葡萄,算是本土最古老品种之一了,除摊主说的外,它还有一特点---浓度大


    一刀将其切成两半,汁水不会往外溢,素有‘北国明珠’的美誉,当然熟过头了,还是会流汁的。


    “行,我要了。”


    沈青付了钱,摊主寻一麻袋,裹住葡萄根,递了过去。


    沈青将其插进篓内,向前走了十来米,闻到一股浓郁的花香。


    他寻着香气,来到一专卖盆栽的摊子前,发现,香气的源头,是一膝盖高的桂花盆栽。


    摊主是个寸头青年,腰上挎一大钱包,站在板凳上卖力的吆喝着,“4毛,4毛一盆,随便挑喽。”


    摊前的人们,弯腰挑选盆栽,碰到心仪的,拎起递钱走人。


    有人讲价,想少掏个几分,摊主摇头摆手,表示不行,若再执拗,摊主就跳下凳子,抢走盆栽。


    小型盆栽,季雪卖3毛一盆,但眼前摊子内的盆栽,个头、品相、包装,要比她那好一点。


    沈青停好车,拎起那盆桂花,凝眸搜罗一番,又拎起一盆金桔,摸出8毛往前举。


    “摊主,喏,挑了两盆。”


    摊主接下塞进腰包,“您走好,欢迎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