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溪流小黑籽

作品:《从无到有

    沈青眉毛轻挑。


    “文老师,现在可不是夏天,冷食冷水,肠胃会遭不住的。


    挖坑生火,除了能烤板栗、烤鱼外,还能把各自带来的饭菜热一热。


    再说了,这又不是下地干农活,恨不得三两口就把一顿饭对付过去。


    吃好喝好,才有力气寻找绘画素材,对不对?”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文月荷便不再坚持不生火。


    她望着对岸树木繁茂的山峰,道:“那行,听你的,有啥需要我帮忙的,尽管提。”


    “成,我来挖坑,你和小花捡一些细的干树枝,再薅点枯草。”


    “行~”


    随即!


    文月荷和沈小花,爬上了缓坡。


    大黄把鼻子埋进溪水里,吹出一连串气泡。


    沈青则在缓坡的坡底,挖一弧形的土坑,像是大卡车经过泥泞的土路,碾压出的车轮印般。


    再剪一些细铁丝,以纵横交错的方式,编出一个长方形的铁网,架在土坑上面。


    这时,师生俩抱回了树枝和枯草。


    沈青掏出火柴,以枯草作引子,点燃了树枝。


    沈青盯着土坑内橘黄色的火焰,“我去捉鱼,你俩把饭菜、板栗,放到铁网上烤,板栗要破开口再放,不然会炸,鸡蛋也是,剥壳后掰成几瓣再放。”


    “好~”


    沈小花掏出鸡蛋,往石头上一磕,沿着裂缝剥除蛋壳,把每颗鸡蛋掰成四瓣,再放到铁网上。


    文月荷放完食物后,翻出剪刀,着手剪板栗。


    沈青来到溪边,还未脱鞋,就看见一簇水草周遭悬浮着...火龙果籽?


    火龙果,属南方水果,它的籽绝不可能会出现在这里。


    沈青蹲下来细瞅,发现黑籽是...一条条小鱼的眼睛。


    那些鱼,长约6~8厘米,除鱼眼外,通体透明。


    是银鱼,别名炮仗鱼。


    活时全身透明,死时全身乳白。


    以蜉蝣生物、水藻为食,没有胃,只有一条管状的肠子,来贮存摄入体内的食物。


    银鱼寿命仅为一年,每年三四月份,母鱼在水草丛中产卵后,便会走向死亡。


    银鱼骨软肉鲜,可惜...太小了,没有渔网不好抓啊。


    沈小花见亲哥一动不动盯着水面,好奇凑上前,瞧见银鱼后,惊呼道:“哥,好小的鱼,我一口气能吃十条。”


    沈青眸子微垂,“没有渔网,没法逮鱼。”


    沈小花神秘一笑,“谁说没有渔网?”


    说完,把手伸进挎包,掏出一卷...纱网。


    沈青接过展开,发现它是个长1.2米、宽1.2米的蚊帐碎块,“小花,你从哪弄来的蚊帐?”


    “小美的姥姥,送给小美妈几套新蚊帐。旧蚊帐没扔,洗净晒干,剪成大块,用来做面粉筛和抄网了。我上回去小美家玩,跟小美妈要了一块。哥,它能当渔网使不?”


    “能啊!”


    沈小花高兴地屈膝,想原地蹦跶几下,但她忍住了,她怕吓走小鱼。


    沈青折回土坑旁,用镰刀割一长节藤条。


    握住藤条两端,向内施力,将其掰成一个圆。


    ‘首’和‘尾’要往外露出一小节,且二者的交叉节点,要用麻绳捆紧。


    接着,展平纹帐,盖住藤圈。


    从藤圈下方入手,捏住蚊帐向下扯,扯45厘米高度就行。


    将藤圈上方多余的蚊帐,向外、向下对折,包裹住藤圈,再剪一长节铁丝,以波浪状的走位,穿过双层蚊帐。


    轻轻一挥,铁圈内的蚊帐,便会呈类球形。


    拿起剪刀,咔嚓,把铁圈外缘多余的蚊帐,剪得只剩3厘米长,将其往里向上、再向下,重新裹住藤圈,并剪一长节铁丝,波浪状贯穿蚊帐。


    寻一根结实、y形的直树枝,用铁丝+麻绳,将藤条的首和尾,绑在‘v’形分叉上。


    如此,一个简易的抄网就做好了。


    沈青来到溪边,向下一瞅,‘黑点’都还在。


    沈小花蹲在一旁,放缓呼吸,紧盯...亲哥手上动作。


    沈青站在水草的东侧,慢慢将抄网伸向西南方。


    当藤圈即将触碰到水面时,抄网如疾风般,火速入水划出一道弯弧,再停留在空中。


    哗---


    水,透过蚊帐的网格,尽数落回了溪流。


    抄网底部,装了近二十条小鱼。


    啪---


    沈小花开心鼓掌,“喔,抓到鱼喽,哥,你真厉害。”


    文月荷听到动静抬起头,蚊帐做的抄网,空荡荡的,还左右摇摆着。


    抓到什么了?网底啥也没有啊!


    当兄妹俩走回土坑边时,文月荷才解清心中疑惑,网底有鱼,透明的小鱼。


    文月荷:“这鱼...怎么吃?”


    “银鱼很干净,不用宰杀,直接烤就行。”


    “哥,我来弄。”


    沈小花双手伸进抄网,捧起所有银鱼。


    银鱼受到惊吓,乱蹦挣扎着。


    然而,力道太小,既蹦不出去,又撞不疼人。


    簌---


    银鱼落到了铁网上,胡乱蹦扭30秒后,便一动不动了,表面析出水分,颜色逐渐向‘乳白’转变。


    沈青折回溪边,脱掉鞋袜,挽高裤腿,握着抄网踏进溪流中。


    溪水冰凉,激得他双腿汗毛直立。


    须臾,肌肤适应了溪水温度,不再感觉寒冷刺骨了。


    沈青淌水来到一块石头旁,用力将其翻个面,底下没有螃蟹,也没有虾虎鱼。


    他也不气馁,继续淌水,翻动一块块石头。


    可惜,成果不尽人意,只抓到两条虾虎鱼,还不够分呢。


    大黄站在溪边,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全程抽搐鼻子、支棱耳朵,不知道分辨什么。


    忽的,大黄不再抽搐鼻子,反而朝一块水缸大的石头轻吠。


    有情况?


    沈青走向大石头,于背水的‘石头-溪底’夹缝处,瞧见一条受伤流血的黄鳝。


    伤口,位于背部,呈三角形形状,不是咬痕,应是被小石头砸的。


    沈青招招手,大黄立刻下水游上前。


    沈青挑挑眉,大黄立刻站在鳝鱼北侧,并张大了嘴巴。


    沈青将抄网置于鳝鱼西侧,捡起一个大鹅卵石,用力砸向鳝鱼南侧。


    咚---


    鹅卵石冲撞溪底,发出震耳的响声。


    大黄狂吠,也整出不小的动静。


    鳝鱼受了惊,来不及分辨,便往安静处游去...游进了抄网。


    为防鳝鱼跑掉,沈青猛地抬起抄网,迅速上岸,还抄起一块石头,捶向鳝鱼脑壳,捶得它再也动不了了。


    “哥,逮到啥了?”


    沈小花隔着二三十米远喊问道。


    “一条黄鳝。”


    沈青薅一撮草,系紧鳝鱼腹部,拎着它走回土坑旁。


    持筷翻动板栗的文月荷,惊讶地看向鳝鱼,“这么长...得有一斤重吧?”


    沈青掂量一下,“没那么重,五六两吧,也够吃了。”


    说完,着手处理鳝鱼。


    剪断鱼头,从颈椎下剪,划开鱼腹,刮除内脏,洗净后,剪成块状,摆到铁网上。


    至于虾虎鱼,早就被文月荷宰杀上火烤了。


    沈青穿上鞋袜,在附近坡底溜达一圈,薅了几株辣蓼和盐篷菜,洗净剪碎,撒在鱼肉上面。


    “它俩,一个辣,一个咸,都能当调料使。”


    文月荷略感好奇,“操作很熟练嘛,你经常野餐?”


    “不是。”


    沈小花摇头抢答。


    “我哥很懂植物。植物往面前一摆,味道、药效、是否有毒、得病了怎么治,我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样啊!”


    文月荷了然的点了点头。


    这时,一股浓郁的坚果香,萦绕在四周,提醒众人板栗烤熟了。


    沈青夹起一颗板栗,轻甩加速冷却,剥除硬壳,将栗仁递给小花。


    沈小花接过,塞进嘴里,粉糯香甜,还很瓷实。


    “唔,好吃欸,哥,文老师,你俩也快尝尝看。”


    文月荷尝了几颗板栗,“嗯,细腻微甜,口感确实不错。哦,对了,包子、鸡蛋随便拿,甭跟我客气。”


    “好~”


    沈青拿起一个包子。


    底部被烤得焦黄,一咬嘎嘣脆,满口都是麦香味,馅料是...槐花和豆渣,带点油脂香,应是掺了猪油。


    吃完包子,拎起一条银鱼,鱼肉鲜嫩,鱼骨脆爽,口感又奇特又好吃。


    沈小花则夹起一块鳝鱼,鱼肉细嫩,咸辣适口,鲜味之中,还夹杂一缕青草香。


    大黄溜上前,坐在主人身旁。


    之后,沈青不论夹什么食物,都会匀出一半丢给大黄。


    溪水缓缓向西流去,发出潺潺流水声,几人围坐在土坑边,惬意的享受午餐。


    饭罢!


    几人撤走铁网,用玻璃瓶灌水,浇灭木柴,再推土填平土坑,确保木柴没有一点复燃的可能。


    忙完,文月荷望着对岸群山,道:


    “待会儿,我要到对岸,寻一些新的绘画素材,你俩打算去哪?”


    “哥,对岸有板栗树吗?”


    “有,但少。对岸的树,以柏树居多,地上落满了松针。松针,那是蘑菇的天然培养皿。”


    “蘑菇?”沈小花眼睛一亮,“哥,板栗采得够多了,咱们也去对岸...采点蘑菇呗。”


    “成,我背你过溪。”


    文月荷:“不用背,前方溪流里,有几块大圆石,踩着它们就能到对岸。”


    沈青皱起眉头,“你说的大圆石,在哪个方位?”


    文月荷抬手指向东边,“不远,离这不到二里路吧。”


    沈青眉头皱得更紧了。


    奇怪?


    上回来溪流旁下套逮野兔,走那么远,都没瞧见大圆石路呐。


    “哥,走,踩石头去。”


    沈青拎起小号背篓,有点小重,能感觉得到手臂在往下坠。


    他托住篓底,向上一抬,令篓中一大半板栗,滚进自己的大背篓内。


    “喏,给。”


    沈小花接过背篓,背在身上后,欢快的往东边跑。


    文月荷:“慢点,溪边石头多,小心被绊倒。”


    沈小花忙放缓步伐,并注意脚下的路。


    随即,三人一狗往东边走去。


    微风一吹,凉意便袭上了脸颊。


    幸而,阳光正盛,外加穿得厚,几人才不觉得冷。


    十分钟后,文月荷所说的地方,闯入了视线之中。


    溪流中,每隔0.9米,摆一扁圆形、铁锅大的石头,摆成一条横线,供人穿过小溪。


    石头表面光滑泛白,溪水遇到石头后,一分为二,流出两道括弧,于石头背水处汇合后,再向西流去。


    沈小花侧着身子,好奇地望着石头。


    沈青凝着眸子,紧盯对岸东边一个不寻常的地方。


    时值深秋,且已经下过霜了,除四季常青的树木外,其余品种的树木,枝上的叶子纷纷往下落。


    因此,树梢的颜色,一般为青色、黄色、灰色、青黄相间色。


    沈青视线定格之处的树梢,却是黑色的,要么发生过雷劈、火灾,要么得病了。


    沈青被激起了好奇心,打算待会过去瞅一瞅。


    倏地!


    沈青感觉袖子在往下坠,一扭头,发现小花在拽他的袖口。


    “哥,你看啥呢?”


    “没什么。”


    “哥,我能...跳着踩石头过河吗?”


    “能啊。”沈青挤出一抹假笑,“想中途摔倒,泡个冷水澡,就大胆的跳吧。”


    “哥~”


    沈小花瘪着嘴,她打赌真跳了,双脚还没腾空,就被亲哥抓住肩膀...按回地面。


    沈小花曾在某本书的插画里,看见一群小孩跳着踩石头过河,他们脸上笑得可开心了,其特想尝尝‘跳着踩石头过河’是啥滋味。


    文月荷:“这些石头...又滑又不平,正常走,还怕摔倒呢,你却要蹦跳着走,怪不得你哥会揶揄你。”


    在二人的劝说下,沈小花放弃了‘跳石头’的念头,并打算回头找小美玩跳格子去,跳格子也是跳着走不是。


    “我来打头阵,大黄排最后,你俩随意安排。”


    汪---


    大黄吠了一声,退到几人后面。


    沈青走到溪边,向南迈一大步。


    双脚落在石头上后,没急着前往下一块石头,而是...双脚岔开点距离,左右摇晃身子。


    摆石头的人,似乎很懂行,他使再大的劲,石头都不带晃动的。


    接着!


    沈青每迈到一块新石头上,都会驻足十几秒,检查石头摆得稳不稳。


    须臾,沈青来到对岸,扭头喊道:“还算牢稳,过吧。”


    “好嘞~”


    沈小花站在溪边,向南迈一大步,落稳后,小碎步往前挪一点距离,再迈向下一块石头,颇为笨拙。


    沈青摇头一笑,待小花走到岸上,掏出陶罐,让她喝点水压压惊。


    接下来,文月荷、大黄,依次踩石横穿过小溪。


    随即,三人一狗爬上缓坡,进入了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