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李广田造访

作品:《从无到有

    张桂玲:“粉色那件鸭绒服,是给小花的,她昨天试穿过了,很合身。


    我还用你教的洗鸭绒法子,整了四麻袋鸭绒。


    我打算过年之前,给你舅、玉娟他们,各缝一件短款鸭绒棉衣。”


    沈青掏出钱包,欲支付布料费和工费。


    “呀~”张桂玲忙拦住他,“你这是...要干什么?”


    沈青:“棉衣的布料,厚实、滑润、针脚密,价格不便宜吧,忙活一通,总不能让你倒贴钱吧。”


    张桂玲摆手拒绝,“当长辈的,做几件衣服而已,哪能要晚辈的钱?


    多余的鸭绒,我全缝成马甲了。


    玉娟每次回来都说...穿马甲算是穿对了,胳膊活动没限制,前胸后背还暖暖的。


    鸭绒,可是外头买不到的好东西,那些多余的鸭绒,已经够抵材料费和工费了。


    大青,你心里若实在过意不去,年前起鱼时,送几条黑鱼过来,我炖成浓汤,给你舅补身体。”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沈青只好收起钱包,寒暄几句后,接过一罐酱豆,欲转身离开。


    这时,许保康回到小院,听说外甥要走,忙拎出半只鸭子,塞到他的手里。


    “不是老鸭子,养了不到一年,肉很嫩,适合红烧。”


    随即,沈青背着背篓,拎着鸭子,离开了大塘。


    他路过学校门口时,竟然瞧见了沈慧。


    眼下,是课间休息时间,沈慧攥着一把语文书,在栅栏门外徘徊。


    一个多月不见,她变化还挺大。


    之前!


    眼睛大而有神,下巴总往上扬,浑身透着一股...不知道从哪来的傲气。


    现在!


    头发打缕,眼袋下耷,嘴唇干裂起死皮,缩肩弓背,仿佛被什么偷走了所有的精气神。


    “书,我的书。”


    沈小海冲出校门,一把抢过语文书,接着,扭头往回跑。


    沈慧转过身,瞧见沈青后,吓得打了个激灵,紧接着,双眼变得怨毒阴狠起来。


    沈慧攥紧拳头。


    在大坝玩耍、去河岸市集闲逛那天,若不是沈青做局陷害,搞劳什子...抢到钱包,连包带钱全赠送套路,自己怎会进局子?


    出来后,怎会背上一身的债?


    又怎会被家人送去造纸厂?


    天杀的,造纸厂的活,是人能干的吗?


    割树皮,锤树皮,捣纤维,累得浑身酸痛,管理倍严格,不给人偷懒的机会。


    昨天,好说歹说,才讨来一天假。


    清早,撒泼打滚,想说服父母不要送她去造纸厂,奈何,父母铁石心肠不同意。


    好在,还有个备用计划。


    偷拿家里钱财,亮出语文书,谎称弟弟忘带了,主动揽下送书活计,实则...借此麻痹父母,赢得更多逃跑时间。


    造纸厂,谁愿意去谁去,反正,她是不会再去了。


    兜里的钱,够潇洒一段时间了,花完,再回家,挨一顿骂后,便能好好过年。


    哼---


    沈慧冷哼一声,走到路口,往北边拐去。


    沈青没将其放在心上,继续往西走。


    回到家,瞧见小狸躺在旧木床上,团成一团晒太阳,大黄则在李丰地里撒欢,留下一个个爪痕。


    “大黄,地里种的不是麦子,别乱踩,回来。”


    汪---


    大黄听懂指令,迅速跑出田地,绕着主人打转。


    “我把衣服放好,就做午饭,今天中午,吃...鸭块汤面。”


    一到冬天,沈青就喜欢吃热的、带汤的食物。


    随即,他将棉衣分成两份,


    分别放进东、西厢房内,接着,走进厨房,着手做午饭。


    用镊子夹净残留在鸭皮上的鸭毛,再快刀剁成砂糖橘大的小块,冷水下锅,煮出血沫,捞出用流水洗净。


    热锅冷油,倒入姜片、葱段、蒜片、辣椒、花椒煸香,再倒入鸭块,中火把鸭块表面煎焦,加点盐、酱油,翻炒均匀,添一瓢水,中火慢焖。


    等待鸭块被焖熟的间隙,沈青也没有闲着。


    他挖了两碗面,加水和盐,揉成面团,再擀成薄饼,切成0.6厘米宽的面条。


    还去屋后菜园,薅了一点白菜苗,洗净切成小段备用。


    不一会儿,小锅的锅缝


    处,冒出白雾和香味,沈青又等了五分钟,才揭开锅盖,大火收汁。


    抄起大勺,将鸭肉捞到汤碗中,锅中,要留一小碗鸭肉,添水烧至沸腾,再下面条、白菜煮熟。


    “大黄,小狸,进屋吃饭。”


    霎时,大黄钻出木屋,小狸跳下旧床,它俩一溜烟蹿进了厨房。


    沈青往两小只的饭碗里,各舀了一些面条和鸭肉,值得一提的是,小狸那一碗中的鸭肉,是不带骨头的。


    它俩冲向各自饭碗,小狸细嚼慢咽,大黄暴风吸食,沈青剥了两瓣蒜,坐在灶膛旁吃饭。


    面条软韧,白菜清爽,鸭肉焦香,面汤也肉香四溢,配上辛辣的蒜瓣,堪称一绝。


    饭罢,小狸跳到主人大腿上,一边烤火,一边舔爪子,大黄卧在一旁,咔滋咔滋啃着骨头。


    沈青揪拽小狸胡须,把它给惹毛了,跳到地上,风一般跑远了。


    沈青见天气好,便翻出一些脏衣服,搓洗干净,挂到晾衣绳上,又绞了四桶鱼食,用扁担挑到了陶洼。


    骑二八大杠?


    土路泥泞,坑坑洼洼,还布满灰雪,太难骑了。


    骑它,还不如徒步,耗时更短。


    此刻,水洼地内,麦田一片雪白,甘蔗田尚存一点绿色,水草打蔫,水面没结薄冰。


    沈青抓一小把鱼食,揪成小块,撒在蒲苇丛旁,留给野鸭子吃。


    他抄起竹竿,啪,轻轻拍打水面,黑鱼闻声而来。


    沈青抓一大把鱼食,团成一个圆球后,卟通,将其抛入水中。


    一时间,黑鱼张口甩尾,你挤着我,我扇着他,互相抢食起来。


    在阵阵‘卟通’声中,黑鱼们的肚子,渐渐鼓了起来。


    沈青望着黑压压的水面,打算再过一个多月,就雇人捞鱼。


    喂完鱼,涮净空桶,沈青挑着扁担往回走。


    太阳西沉,晚霞拨开云层,给万物镀上一层暖金色。


    走至南北向野草土路,和东西向泥泞土路,交汇出的‘t’字路口时,恰巧赶上学生放学。


    “哥~”东边传来兴奋的呼喊声。


    沈小花提高脚速,走到沈青身旁,


    “哥,你去喂鱼啦,喏,跳跳糖,尝尝看,可好吃了。”


    沈青接过糖袋,往嘴里倒了一点沙砾样的跳跳糖。


    瞬间,密密麻麻的爆裂感,不停冲撞口腔,带来不一样的舒爽体验。


    “酸酸甜甜,味道不赖,喏,还剩一点。”


    哗---


    沈小花接过塑料袋,将里头的糖粒,全倒进自己嘴里,眼睛发亮道:


    “唔,嘴里跟放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的,真好玩。哥,你知道...跳跳糖为什么会跳啊?”


    跳跳糖,内部含有高压二氧化碳气泡,糖壳遇热、遇水融化后,二氧化碳接触水分和热量,会迅速膨胀,并从糖粒中释放出来。


    气体释放时,会产生一些推力,令糖粒跳来跳去,气泡冲破糖壳时,还会发出轻微的爆裂声。


    沈青思索一番,将跳跳糖爆破+弹跳原理,简单叙述了一遍。


    “跳跳糖会跳,原来是因为糖里含有小气泡,哥,晚上吃啥啊?”


    “汤面,汤里加点鸭块。”


    “好欸~”这时,小美踩着淤泥,慢吞吞走了过来,“小花,你走得太快了,我完全跟不上。”


    小美的胶鞋,码数太大了,哪怕塞了两层鞋垫,走起路来,也一直掉脚跟。


    因此,小美的步子,要比常人慢很多。


    沈小花挽住小美的胳膊,“嗐,我瞧见我哥了,才会提速的,走,回村去。”


    随即,三人踩着淤泥向西走,并于杨树林拐角处分开了。


    小美继续向西,兄妹俩向北、再向东,回了自己家。


    “哥,我回屋写作业去。”


    “行~”


    沈小花拉亮了西厢房的灯泡,沈青挖了一些面,加水揉成面团,正打算擀面时,院外传来了喊声。


    “大青,在家吗?”


    沈青走出厨房,发现来人是村长李广田。


    他没戴红袖章,也没夹公文包,眉宇之间,却带着一丝愁绪。


    “大青,我找你有点事。”


    “叔,外面冷,进屋谈吧。”


    “也好。”


    沈青洗掉手上的面粉,领人进了堂屋,泡了一壶李子茶


    后,倒了两碗水。


    “叔,喝碗茶润润嗓子。”


    “成~”


    李广田抿了一口茶水,微酸之中,夹着一丝清甜,特别败火,连喝几口后,心底的愁绪,竟消下去一半。


    “大青,还记得我跟你说过,李坚发现有十几株麦苗梢头发黄吗?”


    “嗯,记得,签合同那天,你提过这件事,怎么了?”


    “那天,你提醒我,要相信李坚不是花架子,要派人盯着麦苗的动静。


    我和同事商量后,决定按你说的去做。


    观察了十来天,梢头发黄的数量,比之前多了百来株。


    一亩地,十多万株小麦,百来株,跟十几万株相比,连一粒芝麻都算不上。


    我们几个还是认为,麦苗黄梢,是自然损耗,可...李坚不这么想啊。


    他每天领着学生,到田里观察麦苗,并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下雪前,还寻一些细树枝,插在黄梢麦苗旁。


    下雪时,窝在大队后院。


    听做饭的老许说,说他们坐成一个圈,讨论得可激烈了。


    天一晴,李坚领人跑到地里,扒走树枝周围的雪,发现麦苗黄梢数量翻倍了,扒除离树枝远一点地方的雪,又发现一些黄梢的。


    今天下午,李坚找到书记,想---”


    “他想干嘛?”


    沈青起了好奇心,看来,上午瞧见搁麦田里忙活的那伙人,就是李坚他们了。


    “他想...让书记发话,命村民扒除田里的积雪,他好统计一场雪之后,黄梢数量具体增加了多少。


    积雪,对麦苗的作用,是个庄稼汉都清楚。


    扒雪,工程量大不说,还会影响明年的收成。


    书记提议,甭出动村民了,等雪自己化了,再进行研究。


    李坚不同意,称土路和大塘上的雪,一个总被人踩,一个有水,因而融化得快。


    大地,是个保温装置,照麦田上的积雪厚度,大晴天的话,5~7天就能化完,连绵阴天,或气温过低,鬼知道啥时候能化完。


    他坚持扒雪,不扒完,扒到露出麦梢就行。


    书记称...积雪消融,确实很耗时间,但...露出梢头就行的话,时间会缩短很多的。


    二人互不退让,整出了僵局。


    李坚特犟,还很傲,能让他服气的人,还真没几个。


    书记怕他暗地里雇人扒雪,便派我来找你,想让你劝劝李坚。”


    治枣树那天,沈青和王文正达成协议。


    协议内容:当李坚等人,不按本地情况来,瞎整时,沈青出面,想法把他们拉回正道上,作为酬劳,王文正需介绍黑鱼收购商。


    李坚等人,出发点是好的,但...扒雪,


    工程量也太大了。


    “土壤、水分、微量元素含量、病菌等,都会引起麦梢发黄,我今晚翻翻书,分析一下不同病根,表症上的区别。


    明天一早,我就去大队后院。


    呼---


    李广田长舒一口气,“有你这句话,我顿感放心多了,那什么,你姨还等着我喂鸭子,我就先回去了。”


    说完,喝净杯中茶水,起身往外走,沈青出门相送,寻问志诚怎么样了”


    “还行,听见我说...不再勉强他报师范类院校后,他脸上就又有了笑意。”


    “那便好。”


    沈青目送李广田走远后,便转身回到厨房,继续忙活起来。


    不一会儿,两碗热腾腾的汤面,摆到了堂屋的饭桌上。


    “小花,吃饭。”


    “好,马上。”


    西厢房,沈小花趴在箱柜旁,捏着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副画。


    白纸上,几株野草,生长在碎石的夹缝中,还开出一朵朵小花。


    白纸边上,有一张照片。


    里头的画面,与纸上图案极为相似,区别在于...纸上,是简笔画,只有灰、白两个色,照片,一比一拓印了现实里的景象,色彩缤纷,如,灰色的碎石,绿色的叶子,黄、红、蓝、橘色的花朵。


    沙---


    沈小花快速画完最后一朵花,放下铅笔,冲到了堂屋,瞧见亲将装满面条的豁口碗,放到了地上。


    小狸冲上前,一点一点咬着面条吃。


    “哥,好香啊。”


    沈小花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