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年前的大礼,光刻厂技术验证成功!

作品:《重回高考,暑假从10元赚到2亿

    第349章 年前的大礼,光刻厂技术验证成功!


    第349章 年前的大礼,光刻厂技术验证成功!


    大米公司融资的事情,李易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很快被他抛到脑后。


    投钱就行。


    有雷布斯带着大米公司继续发展就行。


    李易也没去自己的公司。


    星海集团、音符集团,旗下各大公司,都有各自负责人去管理。


    李易缺席了大米公司融资。


    不是他不想去,不看好大米公司。


    真不看好大米公司,就不会在大米公司连续估值缩水的情况下。


    李易还独家领投。


    这段时间,李易连燕大都没去,反正学分修得差不多。


    明年下半学期,肯定能修够学分提前毕业。


    这时候,李易刚刚从北方冰城工大,带人回到燕都。


    ——燕都正负电子对撞实验室:同步辐射装置Bsrf。


    燕都早就有同步辐射装置了。


    是1989年建成。


    属于燕都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一部分。


    燕都同步辐射装置,是当时第一代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1990年,建成的庐州同步辐射光源,为第二代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2009年,建成的临海光源,是全球最先进的第三代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沅江市投建第四代同步辐射装置,是全球最领先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


    在燕都政府电子对撞机实验室。


    来自夏科院材料、机械、光学、物理等研究所;


    燕大、清大、冰城工大、复大等高校;


    临海微电、夏微半导体、星海科技;


    研究所、高校、企业、实验室……全部都汇聚在这里。


    此刻,在同步辐射装置实验室,改造而成的一个复杂且大型怪异设备中。


    一稿光束,贯穿了各种设备和透镜,然后被引入专业设备中,开始对一块晶圆进行光刻!!


    “还是失败了……不够稳定。”


    光刻并不顺利。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尝试了。


    梁松教授加入后,对整个光刻工艺、整个设备都进行一个统一的优化;


    甚至加入了星海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控制。


    依旧达不到想要的稳定度和精度。


    “其实我们整体研究方向是没问题的,光刻已经实现,只不过不够稳定……”


    “或许不是我们设备、工作台不够稳定,也不是我们的透镜精度不够!”


    “而是光源不行……”


    燕都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同步辐射光源只是第一代技术。


    确实存在很多缺陷。


    而且,这个同步辐射状元,只有几个实验室。


    临海那边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分出了几十道光束,拥有几十个实验室。


    那是2009年才建设好投入使用的。


    算得上全球先进同步辐射光源。


    “要不还是去临海吧!”


    燕都这边最核心、最基础的:同步辐射装置、同步辐射光源或许就不够先进、不够稳定、精度达不到要求。


    在沅江市第四代同步辐射装置建设好之前。


    临海同步辐射装置,就是当前全球最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


    肯定比燕都这边好用。


    不过,临海同步辐射装置,关乎着几十个顶尖实验室。


    拿来改造?


    哪怕只是局部改造,也不见得愿意。


    这关系太大了!


    这东西,都不是夏科院这边物理所能决定的。


    需要临海官方批准才行。


    大概率是不会同意的。


    “去庐州吧!”


    “庐州的同步辐射装置是第二代技术,也比燕都这个好用。”


    燕都这个,只是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室的附属产物。


    确实不够看!


    庐州的同步辐射装置,是全球第二代同步辐射装置,使用的是nsrL光源。


    比临海第三代ssrf,确实有差距。


    那也比燕都这个好。


    庐州那边应该没那么难沟通。


    “先拜托高主任去问问了……资金不是问题。”


    李易亲自拍板。


    燕都这边第一代同步辐射装置确实不太行。


    眼看着,都到了技术验证阶段,所有技术都凑齐了。


    光刻也确实能完成。


    就是达不到要求!


    整套设备和技术,都优化好多次了。


    不应该有什么问题才是?


    夏科院、物理研究所高主任出面,和庐州同步辐射光源谈了两天。


    庐州同步辐射装置,1990年建成。


    如今落后临海第三代同步装置太多。


    只要给足够的资金,改造一下,拿来验证‘光刻厂’是没问题的。


    这次高主任亲自去沟通,加上领导对这件事也比较重视。


    协调过后同意了李易这边做技术验证。


    “年前应该能完成验证!”


    设备还需要改装和调整,时间上不着急。


    这东西虽然是90年代建成,但精度很高。


    仅仅是调试就需要很长时间。


    李易这时候也没事情干了。


    留在这边,协助星海科技的团队,帮忙改进人工智能在光刻厂方面的辅助研究!


    光刻厂项目和材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很大不同。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带来的帮助也是有限的。


    不过,李易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平时除了盯着外汇市场,就是看看大A有没有突发情况……顺便看看自己和身边人,是否会出什么意外。


    及时避免!


    如今,用在研究上,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用的。


    虽然有些鸡肋……只能‘预知未来24小时’的情况。


    通过不断预知未来24小时的情况,进行修正。


    多少有一些用的。


    不过……像光刻厂这样的项目,未来24小时内,很少会有比较大技术突破。


    只能说,每天不断总结,然后通过预知未来,看24小时后的总结,提前一天将总结的问题提出来。


    再解决!


    有时候也能看到解决方案!


    为整个项目带来提速……但不多。


    这种提升,还需要李易每天都要参与研究项目中。


    不需要他时时刻刻都加入进去。


    到了晚上,用‘预知未来’的能力看一下就行。


    年前,庐州同步辐射装置改造完成,整个光刻厂项目的技术验证工作再次进行。


    这次……大家都很有信心。


    “3,2,1……来了!”


    “没问题,约束很稳定~”


    “工作台肯定没问题,我们验证很多次了。”


    “开始光刻!”


    “很稳定~”


    “90nm,这都要1微米级别了,还不稳定、不能验证成功,证明‘光刻厂’的想法就不行!!”


    “……”


    这次验证的技术,是90nm的制程工艺。


    90nm……再高的话,就是微米级别了。


    现在大部分家用电器,都不用微米级别的芯片了。


    内卷严重的电视,使用的都是28nm的芯片。


    就是洗衣机,也是五六十纳米的芯片。


    当光束在同步辐射装置中释放出来,进入‘光刻厂’实验室中。


    可以看到约束得很好,然后通过各种设备和镜头,急转直下,化作一束光,开始对晶圆进行光刻!!


    90nm的工艺,以目前‘光刻厂’项目的技术设计,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庐州同步辐射装置,比燕都那边的强大不少。


    稳定很多。


    看一束光,在晶圆上进行精准光刻,所有人脸上凝重的表情变得轻松起来,露出微笑……甚至直接笑了出了声!


    激动得相互鼓掌、搂肩。


    “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