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朝堂与国舅府的默契

作品:《大唐之国舅纵横

    码头上,摆出这样的阵式。


    国舅府诸将在进行自我保护,他们要告诉朝堂,你们想动我们,多少要过一点脑子,我们自然是忠君的,可古话说的好,母慈子才孝呢。


    若是朝堂上欺负我们,我们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欺负的。


    新皇即将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


    永业军各大营,夜不解甲的命令还没撤消呢,各地永业军其实也很紧张。


    生怕换了新皇帝,会改变以前对待他们的方式。


    谈殿甚至非常直白的告诉冯盎,长安城那些人,若有什么不长眼,咱们也不介意跟他们抡刀子。


    冯盎,没一秒犹豫,立即和谈殿达到一致


    码头上,李建成还在码头外的营帐内。


    码头内,王珪、韦挺等人在迎接。


    与国舅府的众人见面,相谈甚欢,完全就是多年不见的好友,再次见面的样子。


    船上。


    窦乐看着码头上这夸张的仪仗,忍不住问郑元璹:“郑兄,你读书多,可曾听过有闻仲这个人。”


    “闻仲!何人?”


    窦乐只是看到码头上的仪仗,想到的就是太师回朝那一幕。


    连帝辛都亲自出迎。


    窦乐对郑元璹说:“商末,太师。”


    郑元璹摇了摇头:“乐郎可能是记错了,或许只是名,没姓氏。闻氏,依古籍就我所知,有三个来源。以地为氏,春秋时的郑国的闻邑。以号为氏,还是春秋时,有世称‘闻人’为鲁国太史,以及鲁国少正。这两位,都是姬姓,以‘闻人’后代为闻姓。”


    郑元璹非常肯定的表示:“商末,没有闻氏,或是闻姓,或有姓氏,只是乐郎你只记得名字。”


    原来,闻仲并不存在。


    郑元璹再问:“此人,非寻常人?”


    窦乐:“野史,不为准。商量个事。”


    “讲来。”


    窦乐:“我准备让雷音堂普及,按字收费。普通的时候,可以传递家书,也可以商人间传递商情。国舅府用的,改用加密电码,普通的,为公众码。”


    郑元璹:“善,惠及天下。码头上来报,东宫在码头外迎接,等乐郎下船之时,东宫出迎,此事可算一份极重礼。”


    “有劳。”


    “份内之事。”


    郑元璹转身离开,有些细节他要在窦乐下船之前讨论一下。


    当下,宗圣观弟子们,已经对电学整理出很厚的典籍。


    电报,有线的,无线的。


    有线的,稳定不会受天气干扰,可这东西需要架线,谁敢保护线不会被人偷呢。


    无线的,便宜,成本低。


    但会受天气、距离等很多因素干扰。


    未来若是架有线的电报,也是为了配合铁路,建铁路顺便架线,方便各站联系,调控线路与车辆,这需要稳定性高的方式。


    只是研究要花钱,而且花钱越来越多。


    窦乐想的让电报变成一种店铺,除了给宗圣观去挣研究经费之外,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件事物,只有普及了,才可以进步。


    要相信,民间有奇人。


    那么,商用化之后呢。


    一个字多少钱呢?


    怎么也要值一或是两斗米。


    此物原本就不是便宜的,也不是普通人家日常所需要的,更何况研究投入的经费非常巨大。


    商人使用,从兰州到长安。


    仅是交换商情,莫说是一字个一斗米,就是十斗,对于他们而言,都是物超所值的。


    毕竟,六百里加急,也比不上这个快。


    郑元璹离开后,他也没注意,一直在船仓外溜达的一个身影嗖的一下就来到窦乐身旁。


    马周。


    依窦乐的说法,机要秘书。


    马周干的,都是极为机密的活。


    所以,窦乐的亲卫几乎不会拦马周,而且还会替马周打掩护。


    亲卫们虽然读书不多,却也能分清,谁是自己人,谁是外人。


    郑元璹,再有智慧,也是外人。


    马周虽然年轻,而且连寒门都算不上。


    自幼,父母双亡,靠亲戚救济才能活下来,能读书,也是机缘巧合。


    马周来到窦乐身旁。


    “国舅,臣下请罪。”


    “罪?”


    窦乐就不明白,马周有什么罪。


    难道是记录中,马周打了高句丽使节几个大鼻窦?


    马周说道:“红云台在收养孤儿,秘密训练。臣,也在收养孤儿。”


    窦乐转过头看着马周。


    马周也没绕圈子,说的很直接:“世家的学问有他们的一套,臣的学问也有臣的一套,臣不太会教人善良,却懂什么是不善良,铜矿有人中饱私囊,这点小事不值当惊扰国舅,可总要有人盯着,莫让不善良的人去欺善良的人。”


    窦乐点了点头。


    马周的意思他听懂了。


    没什么人之初、性本善。


    他更相信荀子的一套,张初尘训练的人,不仅仅是杀手、死士,更是高明的细作,算是武者。


    马周培训的是文士。


    在这个时间点上,马周把这话说出来,也是有另一番意思的。


    窦乐问:“缺钱吗?”


    马周:“非常缺,韦夫人支持了一些,但她也没多少私房钱。”


    窦乐问:“有什么可以不让人多想,却是不错的产业,找个借口,我给她?”


    马周:“珍珠湾如何?”


    窦乐:“再建一个,人要守信。”


    “是。”


    窦乐相信,韦纤芸管新建的第二个珍珠湾,从中抽出一部分,资助马周,可以做到悄无声息。


    大海。


    窦乐抬头望向窗外的天空。


    他相信,他会有机会管理更多的大海。


    会有更好的沿岸适合的地方,用来养殖珍珠。


    终于,在又过了半个时辰后,窦乐下船。


    东宫监国太子李建成,前往码头迎接。


    此时,窦乐的感觉,真的就像是闻仲回朝。


    只是,李建成不是帝辛。


    莫说是李建成,就是自己原时空的李世民,怕也不够与帝辛相比。


    一个南征北战,每攻占一块地方,就把中原文化带过去,只有两个儿子的帝王,为什么会被拥有一百多个儿子的人标上荒淫的标签呢?


    如果说帝辛有错。


    那便是,开疆扩土是利在千秋,却是弊在当代。


    打仗是一个极烧钱的活动,会增加民间的负担,自然会有人反对。


    帝辛为人也够刚,谁反对,就动用酷刑。


    喜欢大唐之国舅纵横请大家收藏:()大唐之国舅纵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