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世家老狐狸开始培养接班人

作品:《大唐之国舅纵横

    两人,一个是郑家的嫡孙,郑悯。


    另一个是崔氏的嫡孙,崔煜。


    两人赶紧施礼。


    窦乐明白,这两个老狐狸是装老,然后准备培养接班人了。


    两人商量过。


    窦乐这老怪物,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若是培养子侄辈,估计依旧熬不过窦乐。


    窦乐,依窦氏族谱记录的年龄,五十五岁。


    看起来,比登基的新皇李建成这个外甥还年轻,所以老狐狸们要提前开始做准备了。


    王家的人选已经内定。


    就是一直在国舅府的王绩,他还年轻,也是王聃的孙辈。


    几个人坐下,窦乐开始讲:“有个老妇眼睛瞎了,他的儿子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有一日,孝子带母亲去走亲戚,原先一直走的路被水冲断,老妇却让儿子一直往前,孝子不听,是不是算不孝呢?”


    郑元璹沉默。


    崔君肃却是笑着起炉烧茶。


    窦乐也没说结果。


    孝顺是美德,愚孝就是愚蠢。


    郑元璹,一直背负着不孝的恶名,但就窦乐了解,他管理军队、管理州县,都是相当有才华,无论在何地任职,名声也相当好。


    唯一的恶名,就是不孝。


    崔君肃为什么笑呢。


    因为窦乐这个故事,放在世家子弟间讨论,足够他们争执上一年两年的。


    孝还是不孝,窦乐心底有自己的道德观。


    还好,眼下窦乐辈份高到,在大唐没长辈。他也不用受这些束缚,可郑元璹却不同。


    果真,窦乐讲完故事。


    郑悯与崔煜坐在那边,脸都憋红了,却不敢开口。


    无论怎么说,都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正确,或是错误。


    窦乐看出了两个年轻人的尴尬,主动换了话题:“房玄龄的提案,两位兄长知晓吧。”


    “知道。”


    窦乐:“我有一个想法,反正已经放下脸面了,索性就不要脸了。我要卖地。”


    “简单来说,把筑紫岛划成许多小块,谁家有钱就去买,然后狭县出人,关于筑紫岛上的倭人呢,永业军不可能出兵,自己想办法去。”


    崔君肃:“乐郎,你让史官将来怎么写这一笔。”


    窦乐拿起茶杯,喝了一口郑元璹新泡好的茶,一脸的无所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反正已经有人写过了,辽东开荒,每顷良田之下都会有一副尸骨,或是高句丽战奴,或是倭奴。大唐国舅,为首恶。”


    郑元璹眼睛一瞪:“谁写的,老朽亲自活劈了他。”


    窦乐:“无妨,千年之后,自有评说。扯个题外话,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养殖业,没有棉花,我们无法保暖,也没办法再往北。还有,上等鹅绒,也是保暖的好材料。北地界山,外兴安岭,一定要筑城,而且必须是雄城。铁路要修过去,这是北界。”


    郑元璹点点头。


    他知道窦乐所说的外兴安岭。


    室韦人称呼这里为夏思阿林,由三条山脉组成,大、小、外。


    极寒。


    但有人。


    靺鞨的肃慎部、契丹也有小部分人、室韦的小部落,都有达到过。


    再往前,秦汉时就有人。


    眼下,没有农田,只有游牧的小部落,靠渔猎为生,兽皮保暖。


    五姓,也在夏天的时候,派人去勘探过。


    三岭都是山岭,可在这三岭的保护下,却有大片的平原,只要下功夫整,就会是亿亩良田。


    这种地方开荒,真是要拼命的。


    若说当下辽东一顷良田要埋下一具尸骨,那么往北,怕是每一顷良田都要数人把命留下。


    留下的是我大唐子民,还是高句丽、百济、倭人的奴隶呢。


    这简单的数学题。


    有些个文人高举道德大旗,装作不会计算。


    可五姓,三十六世家会算。


    窦乐一脸平静喝下一杯茶:“我的意思是,二百万倭奴,换辽东两亿亩良田,几千里铁路,如何?”


    郑元璹:“听闻,倭岛多地动、多飓风、多海啸。倭人,向往中原,太国舅仁慈,给予他们移居中原的机会,此大善,我等当助之。”


    窦乐:“喝茶。”


    窦乐与郑元璹语气平静。


    郑悯、崔煜却感觉到呼吸都带着一种沉重感。


    他们也明白,为什么祖父会带自己来参加这样的茶会。


    这里说的每一个字,都可能关系到数万人的生死,倭人。


    他们知道,也见过。


    汉帝赐,倭。


    二百万人,换辽东二亿亩良田。


    两个年轻人跪坐在茶台旁,心跳接近二百,一边是他们读书告诉他们的礼教、道德,一边却是最现实的大唐盛世,世家大发展,万民生计。


    大唐的狭县,最近来到福港的叶祖良他们也知道,那真是穷出他们在读书中能读到的极限。


    整个县,凑不出几万亩良田。


    整个县,都不用等青黄不接的时候,平时都要靠野菜才能吃到不饿,饱是什么感觉,许多人一辈子都没体验过。


    现在,为这个县,找到十万亩良田,可以种桑,种药材。


    代价是。


    倭人可能会有几千人变成奴隶,倭贵族男丁死光。


    怎么选?


    慢慢的,两人的眼神变了。


    郑元璹也注意到两人眼神上的变化,便吩咐道:“太国舅所说的事情,你们去办,唐永业军只负责守护港口、码头。倭岛上发生了一些可能不太仁义的事情,也是贫苦的狭县之民,为讨一个生计,难免过激了一些。”


    “无论怎么说,他们还是帮助、救济了大部分倭人嘛。”


    两人起身,长躬施礼:“是,我们这就去拿一个章程出来。”


    两人准备离开,窦乐伸手:“等一下,还有件事情。”


    郑悯、崔煜两人站好。


    窦乐对郑元璹说道:“这么一个事,我打算根治虏疮,我有信心,也有些把握,但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我家中儿女,年龄上合适。听闻兄家中有《肘后备急方》原孤本,可否借来一阅。”


    虏疮!


    郑元璹连手边的茶壶都打翻了。


    这就是天花。


    重症,九死一生。中症,生死对半。轻症,十之二三也熬不过去。


    放在贫苦人家。


    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


    轻症也能恶化成重症,而且这病还会传染。


    喜欢大唐之国舅纵横请大家收藏:()大唐之国舅纵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