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李义宗招了

作品:《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周元生这话就是说李世民老待在皇宫,啥也不知道。


    换成别的皇帝肯定不能听这话,因为皇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李世民却丝毫不满,耐心听完。


    周元生继续说:


    “可义安王上任后,不仅煽动其余安稳下来的地区互相打斗,还煽动溃卒,土着民族追随自己,来扩充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如今的义安王在利州是真正的说一不二。”


    这下李世民知道什么意思了,当初李渊在隋朝时期,太原就是他成了土皇帝。


    李世民在当时也没少收集那些身强力壮,孔武有力的人。


    可时代不同了,当初天下大乱,并不是只靠大唐一家推翻隋朝。


    是隋炀帝胡搞乱搞,培养出了天下大乱的温床。


    李世民不是那种,看到某个人有点能耐就疑心这疑心那的李渊。


    天下第一的剑客,是藐视所有剑客的,这份自信是来自自己天下无敌的本事。


    李世民知道,这是周元生在说,要提防李孝常尾大不掉。


    可这也是有点说法的,前几任的都督就申请多点兵权,好镇压当地的暴乱。


    大唐建立之初,利州都督甚至有统管附近几个州的兵权。


    只因为大唐建立之初,也是隋末天下大乱,没更多的兵权是压不住当地的叛乱。


    不是只有李渊和窦建德,王世充想建立自己的帝国。


    汉末到隋朝,那么多朝代,不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


    利州当地的少数民族当时也想效仿这些胡人。


    是隋朝和唐朝靠着强大的武力,才镇压住。


    如今李孝常只是收拢点人而已,还不至于。


    李世民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周爱卿,你所言之事的确值得重视,但李孝常身为义安王,朕亦有诸多考量。


    他在利州的作为,或许有其自身的想法,朕不能仅凭一面之词便定其罪。”


    李孝常毕竟是当初李渊起兵时,来投靠的人,甚至因为李孝常投靠。


    导致隋炀帝想西进都不行,导致隋朝加剧内乱。


    周元生微微皱眉,急切地回道:


    “陛下,臣在山南道多番探查,绝非空穴来风。


    李孝常的行径已引起当地诸多势力的不安,若不加以约束,恐生大祸。


    且臣听闻他与朝中一些势力暗中勾结,似有不轨图谋。”


    这些李世民也知道,李孝常最近跳的这么厉害,还参与到朝廷风波来。


    李世民眼神一凛:“你说他与朝中势力勾结?可有证据?”


    周元生摇了摇头:


    “陛下,臣目前尚无确凿证据,但臣察言观色,从一些官员的往来中察觉出异样。


    李孝常之子李义宗在京城的所作所为亦是嚣张跋扈,强掳民女,还公然对抗官府。


    这背后恐怕也离不开义安王的纵容。”


    又是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和当初李渊在位一样,周元生说的都是事实,还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但貌似都无法关联起来。


    李世民轻敲御案,心中权衡利弊:


    “朕会派人暗中调查李孝常,若真有谋逆之心,朕绝不姑息。


    但在真相未明之前,不可轻举妄动,以免引起朝局动荡。”


    李世民毕竟不是李渊那样的皇帝,怎么会李渊一样放松警惕。


    但是现在李孝常卷进朝堂风波,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就为这么点猜测就公开调查李孝常,很难说朝臣会不会以为是自己为了给蜀王脱罪,才开始打压李孝常。


    周元生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领命:


    “陛下圣明。


    只是山南道的局势刻不容缓,除了李孝常之事,还有诸多官员贪赃枉法,致使百姓民不聊生。


    臣恳请陛下尽快选派能臣前往整治,否则长此以往,山南道必将大乱。”


    李世民相信周元生的话,也相信他的能力,否则不会派周元生去距离京畿道旁边的山南道巡察。


    周元生能查出这些事也是李世民想知道的,李世民还不至于昏庸到,自以为天下太平了。


    李世民点头道:


    “朕会与大臣们商议,选派得力之人前往。


    周爱卿,你一路辛劳,先且退下,待朕有了决断,再行传召。”


    周元生行礼告退,李世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陷入深深的思索。


    他深知,这朝堂与地方的局势犹如一团乱麻,需小心梳理,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连锁反应。


    而他作为天子,必须在这复杂的局面中找到平衡,维护大唐的稳定与繁荣。


    这就是做皇帝的难处,你什么都知道,但却不是毫无顾忌的肆意妄为。


    如果杀人能解决问题,历史上的那些皇帝早就杀个够了,怎么还会留着到今天。


    今天李恪不想自己抽李义宗,李恪毕竟身体才九岁,没多少耐性和体力。


    想叫狱卒动手,可是狱卒不敢。


    李义宗是义安王的独苗,如果查出来真是冤枉了。


    李恪是蜀王,义安王不敢怎么样。


    可这些狱卒都是小喽啰,报复起来是轻轻松松。


    既然狱卒不动手,李恪就让蜀王府的人来。


    李义宗昨天毕竟只是被抽了十下,咬咬牙也挺过去了。


    可是今天换成了蜀王府那些招来的大汉,抽的可不是十下了。


    哪怕抽累了也能换一个,李义宗是真的受不了了。


    今天终于招供了人在哪里,包括干了什么事。


    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事。


    也就三条罪:


    逼良为妾,六十杖。


    偷盗,先笞刑五十,再根据偷盗的数额来徒刑多少年。


    殴打官差,先笞刑四十,出现淤青,破皮,再杖刑六十。


    笞刑就是指拿竹片抽。


    之所以说不是大事,因为大唐有个规定,可以赎刑,就是字面意思,花钱免打。


    七十以上,十五以下,残疾人,九品,八品官员自己,七品官员往上,自己和直系亲属包括妻妾,只要是挨打的刑罚,还有坐牢等罪行。


    都能花钱免于这些刑罚。


    每十下,能花一百六十文钱免。


    李义宗这点事,也就花三十三贯钱。


    所以说,在大唐的官员们来说,犯事不是害怕的,反正能花钱。


    但是在审案的过程中,这些罪是少不了的,这就李孝常为什么给张文忠送礼的其中之一。


    就是希望自己宝贝儿子能少挨打,最好别挨打。


    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