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西原乡,刘家村

作品:《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朝会终于散了,这次的朝会真是越开越渗人,比直接在朝会打架还渗人。


    李恪蜀王府那里也来了一大帮人。


    带头老者见到李恪就跪地哭诉:


    “蜀王殿下,你快救救我们吧!”


    跟着来的几个人也纷纷跪地哀嚎。


    李恪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赶紧上前搀扶:


    “老人家,你这是怎么了?有话好好说嘛。”


    老人姓白,是当初李世民封给李恪的食邑。


    按理说,别人得到这些食邑和封地,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


    李恪倒好,快半年了都不见踪影。


    这半年都是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如今到了五月,正是春小麦种植的季节。


    属于农忙的时候,最是缺水。


    这个老人家地里没水,只因为他们村子是在另外两个村子后面。


    以往有屯田郎管理,还算有序。


    可是前不久魏征把这个屯田郎给弹劾罢官了,也就没人管了


    既然没人管了,那岂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最后这个老人家只好带着后生,赶了两天的路才来到长安。


    好在李恪现在名声不小,容易打听。


    李恪也想起来了,当初的封地是:


    长安城东北方,二百倾地,万年县,西原乡五百五十户食邑。


    一半封赏人的时候,都是尽量把封地和食邑弄一起,好管理。


    所以,这个西原乡的人口真好差不多,就被直接全部给了李恪。


    但是距离长安,骑马都需要两天的时间,可想而知,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一路上,李恪还在白姓老人哪里得知了更多的情况。


    他们的西原乡,距离最近的河,渭水河挺远的,也相当于去长安要两天的路。


    附近还没有任何水源,是西原乡的前两个村子,刘家村和王家村的祖先。


    他们在三百年前,带着人自己挖了一条河沟,引水到这里。


    后来,隋朝之后,就又在原本两个村子后面,又迁移来一个村子。


    就是白姓老人的村子,叫姜云村。


    这里面全是那些战死士兵的家人,隋文帝给这些人赏赐田地,并且搬迁到一起,希望更好的照顾。


    这个村子羌族和汉族的混居,在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村子。


    从南北朝时期,每个国家朝代都在有意的促使民族融合。


    哪怕是李世民都有鲜卑人血统,这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原本,这个姜云村只有二十户,但是人家的土地不用交税,还免徭役。


    因为这本来就是隋文帝奖励给功臣的地,算是一种封地。


    姜云村逐渐从二十户发展到三百户。


    到了隋末乱世,李渊入主长安。


    当时到处打仗,李渊在关中练兵,却没征召姜云村。


    因为李渊是继承了隋朝的政治遗产,那么隋文帝曾经说过不用姜云村的人上战场。


    李渊为了政治正确,也一样不用姜云村上战场。


    但是西原乡有招兵指标,必须完成,那么姜云村的士兵人数就都是刘家村和王家村出。


    后来天下太平了,但是刘家村和王家村出去的孩子们死了不少。


    他们不去怪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用自己孩子的命换取他们的富贵荣华。


    却怪姜云村这些和他们一样的老百姓,是他们不出人,才让两个村子的人顶替。


    乞丐不会嫉妒皇帝金碧辉煌的宫殿,琳琅满目的藏宝阁。


    唯独会嫉妒隔壁街的乞丐比自己多要了两块钱。


    在两个村子看来,他们姜云村的人,不仅不用交税,还不用上战场。


    明明都是老百姓,怎么就你们比我们过的好?


    李世民登基之后,这两个村子一直和姜云村不对付。


    以往都有发生抢水的事情,这水是前两个村子的祖先挖出来的。


    你们姜云村想用?你们自己挖!


    好在当时还有个屯田郎,能调和这些种地的矛盾。


    但是今年没了屯田郎,那么矛盾直接爆发。


    姜云村不是没想过抢水,人家刘邦还不是皇帝之前,不也带着村子里的人去抢水吗?


    不过刘家村和王家村的人更多,不仅暴打了一顿姜云村的村民,甚至死了不少人。


    最后无奈就只能向蜀王求救。


    李恪带着蜀王府的护卫出发,两天后才到达封地。


    李恪都蒙了,这哪里有什么乡?说是个镇才对。


    甚至还有城墙,因为距离远,隐约间能看到门口还有站岗。


    当离开快走到城门外,才看清楚,也不算什么城墙,最多就是两人高的土墙。


    不像长安,城墙都是石砖堆砌,比这还高几倍。


    城门也涌出一帮人,敲锣打鼓,喜气洋洋的迎接李恪。


    带头一个老者身穿绸缎,笑着说:


    “欢迎欢迎,欢迎蜀王殿下来刘家村。”


    身后还跟着端茶的,端着脸盘的,拿洗脸布的。


    “来来来,蜀王殿下一路辛苦了,先洗把脸。”


    李恪都更懵了,怎么一上来就先洗脸。


    老者明显看出李恪的疑问,解惑:


    “这是我们的习俗,尊敬的客人来到,都会先洗脸以示亲近,特地端到这里来,是为了表达对蜀王殿下的渴望之情啊!”


    老者的话,让李恪都以为来错了地方。


    李恪听那个白姓老人说的,这个刘家村不该是个民风彪悍的村子吗?


    抢水争斗,还能打死不少人,这没点战斗力不行。


    怎么还这么的客气?彬彬有礼。


    李恪觉得有诈,就没洗脸,而是语气冷淡的说:


    “不了。”


    李恪这话不带任何的语气的感情,完全是很简单的两个字。


    带头的老者脸上明显有点尴尬之情。


    一瞬间老者就没了尴尬,又是热情的说:


    “您看,为了欢迎您来,我们专门为您准备齐全了,九面锣,还有......”


    李安静在李恪身边小声说:


    “这个刘家村倒是挺懂规矩,知道王爷的仪仗队得有九面锣,雉尾扇、朱团扇这些东西。”


    以往李恪在长安,是没必要用这些。


    因为按照规矩,皇帝是十二面锣,雉尾扇、朱团扇都是十二个。


    基本每个官员都有,但是长安那么多大官,每天都有出行。


    长安每个角落都是敲锣打鼓的,长安百姓没被烦死,先被震聋了。


    所以在长安是没这些仪仗队的。


    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