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战前动员

作品:《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不过我还是要向老师借两个人,借部分兵马。”


    韩明话锋一转,炯炯有神的盯着已经恢复平静的张文弼说道。


    “哼!我还以为你小子就打算领本部兵马作战呢?”


    张文弼始终觉得韩明做事过于大胆,让人真真是心惊胆跳,所以面对这位杰出弟子,总是忍不住摆脸子,希望对方能够稍稍收敛一些。


    “那我就是韩信转世、卫霍附身都做不到啊!”


    韩明自然知道自家老师的关怀,所以打趣了自己一句。


    “说吧,想借谁?”


    张文弼最终还是放心不下韩明。


    “逢辰和泽之。”


    韩明立马伸出手指着张文弼和杨文广身后两个小透明卫士。


    此话一落,两个老将军立马神情一怔,随即嘴角止不住的抽动。


    半晌,还是杨文广忍不住开口说道:“你眼光是真够毒的!”


    这是对韩明的称赞,也是愤愤不平。


    ‘逢辰’和‘泽之’是二人的字,他俩大名一个叫燕达燕逢辰,一个叫王恩王泽之。


    他俩都是英国公张文弼和杨文广亲自从禁军中挖掘的年轻人才。


    同时也是后世神宗朝的出名将领,二人都曾与西夏作战中英勇无畏,获得胜利。


    燕达更是转战南北,北破西夏,南征交趾,堪称一代名将。


    “老师客气了,这还不是二位老师教得好。”


    韩明的这句马屁可把两位老人家气的够呛。


    这孙子从小就这样,总是能够把他俩培养的武将人才网罗在身边,相互称兄道弟,作为依仗。


    这事放以前,只当是年轻人臭趣相投,现在看来,这小子有意在军中培养自己的亲信,而且还是较为厉害的人物。


    不说别的,就此战过后,若是全军大胜,获得功劳,就他俩手底下给朝廷培养的各大将帅,都得暗暗投入这小子的门下。


    毕竟摊上一个会打仗、打胜仗、有前途官途的文臣,这事可不容易。


    上一个这么有能耐的,还大力帮衬扶持武将的大人物,是如今在京城致仕养老的庞太师呢!


    “燕达、王恩!”张文弼冷喝一声。


    “末将在!”两名还刚刚崭露头角的小将立马出列抱拳道。


    “既然韩经略指名道姓了,你二人就统帅三万大军听从调遣吧。”


    张文弼最终还是从了韩明的意愿。


    “是!”


    两名小将很是兴奋,毕竟这么大一桩功劳突然砸到他们身上,说出去,谁不羡慕。


    “不要觉得他俩跟随本官就能立大功,说不得这头功还是落在本官头上。”


    韩明看出折氏兄弟和姚氏兄弟的一丝不满,主动接过话题。


    众将一听这话,不由得哈哈大笑,将心思隐藏过去。


    “各位,此次好水川一战,将是我等大宋洗刷耻辱的一战。”


    “不单是韩某人一家,种家、狄家、折家、姚家、杨家、曹家等将门世家,还有第一次宋夏之战中为国捐躯的众多将帅、士卒、百姓。”


    “他们的家人、后代都看着我们,甚至是他们本人,都有可能在天上注视着。”


    “我朝自开国以来,对外战争略略受挫,既有朝政国策的失当,也有外部强敌环伺的原因。”


    “为此在近百年的岁月中,大宋的声望可谓自秦汉、隋唐以来降至最低。”


    “面对强势的辽国,我们被迫称兄道弟;面对异军突起的西夏,我们一忍再忍。”


    “可谓将中原王朝的里子和面子丢的一干二净。”


    “纵观古今,可有如同本朝一般任人压迫而无从反击者?”


    韩明猛地一拍帅案站起身来,语气中的气势与压迫让众将不由得神色一凛。


    “高粱河之战...澶渊之盟...庆历和议...”


    “这一桩桩、一件件可是不到百年就接连发生的耻辱。”


    “试问哪一朝、哪一代,有如此荒唐、骇人听闻之事?!”


    韩明语气幽幽,让帐下不少深知朝廷问题的将领脸色一变,这种肆无忌惮的抨击朝政,可是稍不留神,就会被‘风闻奏事’的台谏给喷死。


    “因此大反攻之战,打的就是声势之仗,本官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我大宋近百年对外战争屡战屡败,以致士气蹉跎,国威沦丧!这种局面从今以后必须彻底地扭转!”


    “此次本官不顾朝廷上下各方言语,在被喷做独夫行径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发动第二次好水川之战。”


    “不是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也不是想要显摆韩某人有多大能耐...”


    “而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和党项、契丹等异族,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


    韩明掷地有声的话语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万万没想到,韩明竟然是抱着这样的心思来设计和指挥这场战役的。


    要知道在当今时代下,由于各方掣肘的情况下,大宋想反向主动出兵攻伐各国,基本都是痴人说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因此在历史上,宋朝的胜率虽然高达七成,但大部分都是防御战,而不是进攻战。


    所以韩明的话对于诸将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毕竟谁不想开疆拓土,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名将、猛将人物。


    可是在大宋这样的社会下,只能用后世一句经典概括:“太难了——!”


    “高遵裕、刘昌祚、折克柔、折克行、姚雄、姚古听令!”


    韩明眼神灼灼的看着手下的将领,感觉真是有一股天下尽在掌握的感觉。


    “末将在!”


    先是被韩明的一番话震撼,随后听到他名字,六人立马抱拳出列,等待后续。


    “你等六将回营后点齐兵马,从致胜关出发,一路衔枚裹蹄、星夜不停赶至各处驻守区域。”


    “待西夏兵马出动,即刻抢占三处寨堡!”


    “但见好水川火起,立马全军出动,合围好水川!!!”


    韩明的大手恶狠狠的摁在地图上的好水川位置。


    “是!”×6


    六将齐声大喝。


    “就知道还有咱们的事儿,不可能一直待在寨堡里。”


    折克柔和姚雄对视一眼,心里的不满立刻消失无踪。


    他们不怕功劳小,就怕没功劳、没仗打,这回有了表现,回家之后,就能在父亲和长辈面前显摆一下了。


    所谓的武将世家,最怕的就是断代,一旦某一代没有扛鼎的人,那么接下来整个家族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在朝廷之中。


    目前杨家就是这个情况,在后世民间声名鹊起的杨家将,在历史中,到了杨文广这一代,就开始凋零了。


    杨文广之后,杨家将基本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到两宋交替之时,更是不见踪影,可以说完全失去了踪迹。


    至于传说两宋交替时期的猛将杨再兴为杨家将后代,是根据清人钱彩的古典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得来的。


    真实情况如何,估计只有当时的人们才知道吧。


    “诸将听令,即刻钦点各项人员物资,大军两日后开赴战场。”


    “本官也给各位讨个好彩头,在致胜关城头誓师!!!”


    韩明的意气风发感染了众将。


    “是!谨遵经略军令!!!”


    高喝声传遍了整座营帐,随即化作汹涌澎湃的军势充斥致胜关内外!


    喜欢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请大家收藏:()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