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润笔费

作品:《躺平小庙祝:我家神明太卷了!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刘全福领着几个阴魂穿戴整齐,甲胄明亮,站在自己曾经住过的房间门口。


    这里以前是放柴火的,后来刘一虎找借口跟他分开睡后,就让他住在了这里,再后来,就迎回了那个女人。


    想想自己这辈子,挺不值的。


    沦为这家人干活赚钱的老牛,临老了,被一脚踹开。


    恐怕,即便没有那个女人,他们也会想办法踹开自己吧。


    回忆了会儿从前,等宋家三兄弟缩在柴火堆里睡着后,刘全福从腰间取出一个小布袋,对着熟睡的三兄弟撑开。


    三人怀里骤然一亮,又很快熄灭,三片像镜子一样的鱼鳞穿过衣物飞进布袋里。


    刘全福扎紧口袋一使眼色,身后几人取来三面普通的铜镜给这三人塞进怀里,然后消失在原地。


    河岸边,白天还有人样坐在庙门口的老头,此刻现了本相,躲在自己连通河水的井里,舒舒服服眯着眼。


    忽然,老鲶鱼睁开眼睛,巨大的嘴巴半张,小眼睛里满是错愕。


    紧接着,扑通通,井面荡起水纹。


    三枚鳞片落入水里。


    “真特娘的小气,不管人家死活,还不准劳资管,三五个孩子算什么?又没吃你三五十……”


    老鲶鱼嘟嘟囔囔,伸手召回自己的鳞片。


    ——————


    次日一早,天光放亮。


    舒阳早早结束修炼,下山办事,


    马博文和张氏今日回乡,再晚两日陶子安两口子也要走了。


    将军庙能有如此顺遂,离不开陶子安和马家的支持,自然不能不表示一下。


    从香炉里掏出一串铜钱,抖了抖香灰,取了十二枚出来,又把剩余的放回去,继续蕴养。


    这十二枚铜钱分了四份,用红绳编着,铜钱崭新铮亮,虽埋在香灰里许久,但却像是刚打出来的新钱一样,看着就讨人喜欢。


    “哎呀,多谢将军,多谢小舒庙祝了。”张氏喜气洋洋地接过钱,忙叫人取了个香囊来装起来。


    马博文那边已经塞进怀里,慎重地放在了贴身的一层。


    送完东西,舒阳也不多留,嘴上说着不耽误他们出发,就起身开溜。


    他托徐先生给将军写的新传记快好了,现下有时间正要去看看,合适的话就找说书人推广一下。


    徐家院子在南城,位置不好。


    南边的山太高,遮了不少阳光,夏天潮湿冬天阴冷。


    舒阳进门时,徐家大伯母正拎棍子追打孩子,看见有外人来了,才不好意思地丢掉棍子。


    “小舒庙祝来了,外头冷,快进来坐,景元在西屋呢。”


    说话间,得了空隙的孩子一步三跳地蹿出门,找人玩耍去了。


    “伯母好精神,身子可康健着。”


    “嗐,早晚让这群不省心的气死,还是你们刘海听话,思远也是好孩子。”


    笑着闲话两句进了屋,徐景元拖着不利索的腿也走出来了。


    “你们说话,我去给你们倒杯水喝。”


    徐家大伯母乐呵呵的去了厨房,舒阳和徐景元进了西屋。


    西屋里出来靠窗位置一张床,还有张书桌,里侧还摆了一张床,看样子是给家里孩子住。


    舒阳想了想徐家的人口结构,不由感叹拥挤。


    徐家大伯母老两口,加上他家大儿子两口,徐景元,还有四个孩子,大些的都有十五岁,该议亲的年纪了。


    就这么挤在三间房里,也真是不容易。


    “你看看,这是书稿,当朝该避讳的我都避讳了,神仙精怪方面我知道的不多,要请将军过目。”


    徐景元在书桌上找出一叠厚厚的手稿,递了过来。


    之所以说找,是因为他桌上除了各种书籍,还有许多明显是孩子的作业,从歪七扭八到稚嫩清秀,各种笔迹都有。


    舒阳还没打开看,耳边已经响起了一声:“可。”


    得,人家已经看过了。


    当即也不再看,又放回桌上,笑道:“将军已经看过了,先生写的极好,另外润笔之事,还请先生不要推脱。”


    之前没钱的时候,舒阳是想按正常市价,再打个折啥的。


    如今庙里还有九百多两,徐景元这边住的紧巴,生活条件想来也不怎么样,再打折的话多少有些不当人了。


    “不可不可,将军仁慈,庙祝亦有善行,我只不过费些笔墨,为县里穷苦百姓感激将军,有什么颜面收润笔呢?”


    徐景元连连摆手,狰狞的脸上满是羞愧之色。


    当初他还误会将军庙与那些贪心的庙一般无二,如今整个冬天,从粮食到棉布,再到现银。


    小舒庙祝始终如一,不曾多取。


    “徐先生莫要推辞,若是庙里难以维持,您不开口,我也会厚着脸皮请先生方便则个,减免几分。


    如今庙里并不缺钱,粮食和棉布堆不下,都在隔壁院子存着,您就不必推辞了。”


    舒阳态度诚恳,不似作假,徐景元更加不好意思了。


    凭他的文采,是不必活的这么辛苦的。


    哪怕毁形破相,也可以写些话本供人消遣,赚些润笔养家不成问题。


    就是名声不大好听。


    就例如他有个同年,没中举之前写艳情话本养活一家人,侥幸中举之后因为艳情话本名气太大,差点被夺了举人身份。


    他出事之后一心想教出个好学生,一展胸中郁气,故此从不碰那些,免得拖累学生名声。


    这次帮着写将军传记,都算是他破例了。


    两人正推让间,外面徐大伯母端了水碗进来,碗里泡着附近山上采的大叶子茶。


    听到银子,徐大伯母一双老眼闪了闪,嗫嚅着嘴唇,到底没说话,放下茶碗依旧笑吟吟的走了。


    她很想收下这笔银子,但顾忌侄子颜面,没开口。


    “我今日出门不曾带的银子,才在这里饶舌,否则定要把银子放下就走,再不与你争了。”


    舒阳费了半天口舌,才劝得徐景元答应收下润笔,一边打趣一边出门。


    外间正堂里做鞋的徐大伯母忙起身相送,脸上的笑容都更加灿烂了几分,嘴上念叨着有空去将军庙上香之类的。


    送走了舒阳,两人脸上都挂着喜气。


    徐景元回屋盘算着要给学生买笔纸,徐大伯母则挂念着给大孙子起间房好成亲。


    舒阳这边则去茶楼酒馆,去寻摸起说书人。


    喜欢躺平小庙祝:我家神明太卷了!请大家收藏:()躺平小庙祝:我家神明太卷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