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绝不原谅

作品:《校花考验?我直接不舔了

    但这都不重要,至少在煽动情绪方面,她十分成功。


    这篇报道在各大社交平台和门户网站被疯狂转载。


    安然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被称为新一代“无冕之王”,各种赞誉和表彰随之而来。


    随之被引爆的还有各种关于校园霸凌的大讨论。


    躺在病床上看完这篇报道,林城知道这波稳得不能再稳。


    主流媒体的报道就是风向标。


    各大主流媒体转载这篇报道,代表着官方的意见。


    官方永远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不会站在不法商人那边。


    看到这里,林城只是微微一笑,不想评论。


    许氏集团如果不暴雷,也不会牵连这么广。


    只能说他恰到好处地添了把火,让原本还有机会起死回生的许氏集团彻底完蛋。


    总之,达成目的就好。


    第四天,林建国终于走出单位大门,第一时间来看儿子。


    老林在单位好吃好喝不动弹呆了一周,虽然担忧老婆孩子,但看起来面色红润,甚至还胖了两斤。


    见老爹没事,林城也就放心了。


    父子二人嘘寒问暖一番后,又谈起善后处理。


    说到这里,林建国还是咬牙切齿,恨从心起。


    想到儿子被冤枉,他第一时间却不相信儿子,也有些不好意思。


    聊了一会后,林建国试探着问道“儿子,我听单位的同事说,如果你不谅解,你那个同学许海涛这次可能要走司法程序,会被判刑,你...”


    “不原谅,我相信法律。”林城斩钉截铁地说着。


    “她妈妈来找过我和你母亲,苦苦哀求,还说可以给你三百万补偿,我没表态,你妈妈好像有些心软,私下叹息,毕竟是同学,又是高三应届生,唉。”


    “爸,我妈就是太善良才会被人欺负,这是钱的事吗?”


    林城淡定地说道“他伪造信件污蔑我时,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同学?”


    “她不是知道错了,而是知道儿子要坐牢了。”


    林城嗤笑道“爸,你信不信,如果现在被抓进去的是我,必须他的谅解才能免除刑事处罚,他们绝不会心软。”


    林建国被林城噎得说不出话,见林城不想再说什么,便找个理由离开。


    其实老林也不想谅解。


    他就这么一个儿子,如果不是运气好有棵大柳树遮一遮,他就绝后了。


    这他妈也能原谅吗?


    他只是不好直接驳斥老婆,现在好了,儿子也不谅解,两票比一票,她也没话说。


    林城住院的这些天,老师来探望过他,班长也代表同学们来探望过。


    大家都很热情,还表示要帮林城补上这些天不在学校缺的课。


    说归说,大部分人只是客气一下,真来的却只有颜轻尘。


    毕竟是高三,每个人都想考个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备考的时间,每一分钟都是珍贵的。


    能众筹鲜花和慰问品看望受伤的同学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谁会拿出自己宝贵的时间看望一个谁知道未来还有没有来往的同学?


    这很合理,林城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苏醒后的第五天,病房的门又被一群不速之客敲开。


    这次是个陌生的中年男人,戴着眼镜,看起来比较斯文,陪在身边的人是李莉老师。


    “林城,这是咱们学校的新校长张启明,他来看望你了。”


    林城不想动弹,但毕竟是校长来看望,也不好无动于衷,便用手撑了撑,假装很努力地坐起身。


    张校长三步并作两步,按住林城的胳膊。


    “林城同学,你好好休息,不要乱动。”


    张校长的声音很和蔼,他先是对林城嘘寒问暖,然后又承诺让年级组派出课时充裕的代课老师每周过来给他单独授课解惑。


    虽然林城不怎么需要,但张校长的态度让人很难拒之门外。


    林城心中暗想,这家伙对一个学生好话说这么多,无事献殷勤,多半没好事。


    果然,张校长见林城“受宠若惊”,话锋一转,开始讲学校的集体荣誉,讲学校的光荣历史。


    这么光荣的学校,若是应届生出个犯罪分子,多少年也很难挽回口碑。


    “所以,你能否出一份谅解书,让许海涛不受刑事处罚,只走民事赔偿?”


    “林城,老许虽然进去了,但许家还在,如果许海涛前途断送,他的家人恼羞成怒下说不定会报复。你也有爸爸妈妈,有时候退一步也是海阔天空嘛。不管你需要什么补偿都可以说出来,我替你做主,跟他们谈判!”


    张校长胸膛拍得震天响,摆出一副“我是为了你好”的架势,若是换做普通的十八岁少年,多半顶不住这软硬兼施的压力。


    但林城只是想笑。


    原来你们也有怕的时候。


    “张校长,请您替我转告许家,我们国家是法治社会,每个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全责。”


    “至于家人嘛,他们凭什么以为光脚的会怕穿鞋的?”


    “请校长替我转告一声,他们也有家人。”


    “我累了,需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