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五年之后
作品:《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 国师让晓组织送过来的孩子,最终还是留在了赵府生养,陈一羊为其取名:陈君贺。
算是给了贺清一个交代。
至于贺清去了何处?恐怕只有那位国师才知晓。
自陈一羊得此一子后,其年岁尚不及自家孙儿,不但未受丝毫委屈,反而是享尽了兄姐们的万千宠爱。
大明的皇子公主们有事无事都往赵府跑,压根不需要赵琪这位姨娘照顾一点,赵琪对此也是表示很无奈。
除夕之夜,皇室成员再添一员。
……
公元209年六月之时。
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而又忙碌的氛围之中。因为这一天,乃是大明王朝首位公主出阁的大喜日子。
作为老父亲的陈一羊,这位平日里威风凛凛、不苟言笑的帝皇,此刻却神情凝重地站在宫殿门口,双眼微微泛红,隐隐有泪光闪烁。
他这副模样与平日判若两人,使得身后那一众陪伴在旁的后宫红颜知己们皆是目瞪口呆,继而忍不住掩面轻笑起来。
然而,众人皆知陈一羊对于这个大女儿的疼爱可谓是到了极点。
此次公主出阁,他所操办的一切事宜简直可用“豪横”二字来形容。光是那些陪嫁的物品,其价值便已然高达令人咋舌的一千万两白银!如此巨额的财富,足以彰显出陈一羊对爱女的深厚情谊和无尽宠爱。
宋守节更是没想到,一向对他嗤之以鼻的陛下,居然会如此看中自己。
他心中暗暗发誓,他宋家誓于与大明共存亡。
大明公主出阁一事一经传出,瞬间传遍了整个天下。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或是异国番邦,无不为之震惊不已。
世人纷纷感叹着陈一羊的慷慨大方以及对女儿的珍视之情,甚至有人将能够迎娶大明公主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目标。
一时间,关于这位美丽高贵的公主和她那惊人嫁妆的传说,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公元210年二月。
太子妃季瑶为大明皇室在添一员,取名:陈恩邦,此乃陈一羊之嫡孙,陈一羊龙颜大悦之时,当即封其为大明之皇太孙。
同年,楚王妃也诞下一子,取名陈恩诺。
儿孙满堂的陈一羊一时间享尽了人伦之乐,时年三十七的他萌生了退位的想法。
说干就干。
陈一羊当即着手开始安排此事。
渐渐的满朝文武百官才漠然察觉,大明的这位太子爷已经是权势滔天,所有大权重任已然落在他的肩上。其地位更是无人敢撼动。
公元211年,开泰16年。
卸下不少重担的陈一羊,终于有时间,携一众红颜知己游历大明之大好河山,一同领略这世间的美好。
至于朝中之事,自然是交给了太子。他俨然一副太上皇的姿态。
历时十个多月的时间。
陈一羊与红颜们登上了台州这块土地。
作为台州刺史的李翰,守将何钦早早就接到消息,来到城门口恭候陈一羊与大明众妃的大驾。
至于皇后佘雯当然没有跟来。
朝中还需她这位皇后来主持大局,不过佘雯差点撂挑子不干。
“不嘛,不嘛,雯儿也要跟夫君一起出去,众位姐妹不也跟夫君一同游玩了,为何雯儿不可以?”
对此陈一羊只好使出了浑身解数。
这才让佘雯勉强松了口。
可陈一羊就是遭老罪了,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是扶着腰走路的,足以见得这位大明皇后那可怕的实力。
“爱妃们,前方便是台北城了,听说这里面有不少独特的美食,一会进城后,咱们必须要好好尝尝。”
陈一羊说话之时,还推了推乱摸他的何莲。
“你这女人注意影响,为夫知道今晚轮到你了,但你也猴急了吧?此时还是白天。”
岂料何莲压根听不进去他的话。
“哎呀夫君,这一月才好不容易轮到妾身,妾身岂能不珍惜今日的机会。”
陈一羊哭笑不得。“你!懒得说你。”
何莲的那一双玉手,压根就没从他身上拿开过,惹得其余众女笑声不断。
没多久她们的马车便停在了台北城门口。
李翰一个滑铲便跪在陈一羊面前,并抱着他的大腿痛哭流涕。
“呜呜~陛下啊!您终于想起了臣,臣还以为陛下都忘了臣。”
对于李翰如此姿态,陈一羊并未出言怪罪
于他,这么多年来也确实难为这他们二人了,当真是不容易。
“好了起身吧,还有人看着,如此模样成何体统,也不怕被百姓们笑话。”
过了一会,李翰好似一副模样。
他领着陈一羊等人进城,夸夸其谈城中的各个地方,其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台州本就没有城池。
这么多年来,许多城池都是李翰这位刺史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期间付出了多少心血只有他自己清楚。
陈一羊不时的点了点头表示对李翰的肯定。
“朕果真没看错人,爱卿不愧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大明有爱卿再也是一幸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言一出,李翰又哭了。
“还是陛下懂臣,臣自当为大明肝脑涂地……”
陈一羊及时打住了他的长篇大论。
往后几天,李翰总会领着陈一羊等人逛一逛台北城。
三日后。
陈一羊在大街上看到一女子的背影甚是面熟,于是乎他往那里靠了过去。
待那女子转身之后。
陈一羊当即愣在了当场“贺清!”
不过此时的贺清好像忘了陈一羊一般,与他擦肩而过,没有半分停留。
陈一羊伸手欲言又止。
他停下脚步,远远的看着贺清离去的背影,直至他的家人到来,陈一羊这才百分百确定是她。
“国师啊,你究竟做了什么?能让一大伙人彻底忘了过往。”
自从出现了这段插曲后,陈一羊无心再游玩,早早的领着红颜知己回宫了。
公元212年,开泰十七年。
大明出阁第二位公主,其规格与大公主一致。
公元 213 年,正值开泰十八年。
就在这一年,大明王朝迎来了一件大事——新封了四位亲王!然而,这四位亲王并非养尊处优地留在京城,而是肩负着重要使命,被他们的父亲陈一羊分封到各地,镇守大明辽阔的疆土。
那一日,朝堂之上,四位年轻的皇子英姿飒爽,齐声高呼:“儿臣愿为父皇,守好大明之疆土~”声音洪亮而坚定,透露出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陈一羊坐在龙椅之上,看着眼前的四子,心中满是欣慰。
他缓缓站起身来,威严地说道:“为父甚是欣慰,都起身吧。但为父有一句话要告诫你们,此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得去做伤害百姓之事。百姓乃国家之根本,若失去民心,则国将不国。若是让为父知晓你们之中,有谁胆敢违背此条戒律,为父绝对不会轻易饶恕你们!”
四位皇子恭敬地应道:“儿臣不敢忘~”随后整齐地站起身来,目光炯炯有神,仿佛已经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
这一年,陈一羊已然年届四十,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却更增添了一份成熟与稳重。而前朝皇后赵妍也已年至五十,她虽青春不再,但那份雍容华贵之气仍不减当年。
就在两人筹备寿宴之际。
一个神秘人物悄然出现。
这位消失许久的大明国师,不声不响地踏入了大明京城。
他面带微笑的看着皇宫的方向。
“陈宜洋,孤来了。”
喜欢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