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比作商鞅

作品:《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张居正,高拱两人,言语之间你来我往,火气越来越大的时候,张鲸赶到了内阁。


    看着张鲸到了,最先松一口气的是郭朴,他还真怕两人说急眼了,再度散伙了……


    得知是陛下召见,张居正三人没有耽搁,分别拿上了自己的官帽,跟着张鲸一同前往乾清宫。


    张鲸走在最前面,算是引路。


    而张居正,郭朴两人跟在张鲸的身后,高拱离张居正郭朴两人,有十几米的距离,不紧不慢的跟着。


    张居正时而回头看向高拱,又时而故意放慢脚步,想让高拱追上来。


    但高拱看着张居正放慢了脚步,自己也放慢了脚步,就是不愿与张居正同行……


    刚两人在内阁之中对于开海之事的谈论,张居正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但高拱却是大动肝火……


    而张居正在放慢脚步等待之后,却也不见高拱赶上,心中苦笑一声,对着身旁的郭朴笑着说道:“莫笑老人步履缓,昔日也曾是顽童……高兄,既是步履缓慢的“老人”,又是喜怒写在脸上的“顽童”……”


    郭朴听完张居正的话,只能尴尬一笑。


    最终,一行人到了乾清宫外。


    张居正,郭朴两人又站在乾清宫外,等了一会儿高拱,等到高拱到了之后,张鲸这才进去通报。


    郭朴看了看张居正,又看了看高拱,笑着说道:“肃卿,叔大,你们二人说一说,陛下此时召见我们,所为何事?”


    郭朴本意是为了缓和紧张的氛围,在这里称呼,也变得不在官方,较为亲切了些。


    张居正闻言看向高拱:“应是高兄心心念念的事情……”


    “什么是我心心念念之事,今日不知怎么,首辅大人总是说错了话……”高拱冷声回复道。


    若此时还在内阁,张居正一定会在跟高拱,辩论一番,可此时却是在乾清宫外,他不愿与高拱再起争执……


    “是,是我说错了话,高兄,莫要生气……”


    “我生气了吗?”


    张居正闻言只能苦笑一声。


    而正在这个时候,张鲸走出了乾清宫外。


    “三位大人,陛下召……”


    张居正三人在听完张鲸的话后,便抬步走进了乾清宫中。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张居正三人谢恩之后,才缓慢起身。


    坐在龙椅之上的朱翊钧看着三人,脸上一直带着微笑……顿了一会儿后,他开口说道:“考成法推行到今日,颇有成效,皆是诸位爱卿之功……”


    上来便肯定张居正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有所建树。


    “朕这些天,一直在看书,看到了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秦国被魏国压制,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广纳贤才……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国策……”


    “变法之初,秦国贵族,甚至是百姓都对此褒贬不一,一些百姓因习惯了旧制,对变法感到迷茫和担忧,害怕新的法令会让他们本就贫苦的生活变得更糟,而贵族们,也害怕变法会让他们的利益受损……”


    “然而,随着变法的推进,废除井田制使农民有了更多自己的土地,得以勤劳耕种,收成渐丰,生活有了改善。重农桑的政策让农业蓬勃发展,百姓们不再为温饱发愁……”


    “商鞅推行的军功爵制,虽然打破了世卿世禄的传统,使得平民有机会凭借军功获得爵位和赏赐,但也激励了贵族子弟投身战场,通过英勇作战来巩固和提升家族的地位……”


    “最终,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奠定的坚实基础,才有后代子孙始皇灭六国,而统一天下……”


    “虽然,我大明此时天下一统,但也绝不能少了商鞅勇于革新的勇气,与秦孝公锐意进取的担当……”


    张居正,高拱,郭朴三人听着朱翊钧的长篇大论,都是心里面跟明镜一样,陛下这是在铺垫了。


    今日到乾清宫说的就是开海。


    皇帝陛下虽十岁年龄,但行事老成果断,颇有世宗陛下遗风,在面对他的时候,三个高段位的大臣官员,可是不敢有一丝松懈……


    朱翊钧说完之后,看向张居正:“张爱卿……”


    “臣在……”


    “你觉得朕说的对不对……”


    “陛下所说,至理名言,臣认同。”张居正不卑不亢回复道。


    “哈哈,朕就知道,张爱卿会认同朕的想法,考成法是我大明万历新政之始……”朱翊钧说完之后,略有停顿,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张居正:“商鞅下场悲惨,但朕依然要拿张爱卿比作我大明朝的商鞅……”


    听到朱翊钧的这句话,高拱,郭朴两人只感觉人都麻了……


    陛下说话一直都这么直接吗?


    这是在点张居正?


    而张居正在听到朱翊钧的这句话后,只是抬起头看向了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陛下。


    君臣二人,目光对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片刻之后,张居正低下头去……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低下头去,脸上的笑容重新出现:“秦孝公与商鞅年龄相仿,若他活着,商鞅断然不会黯然收场,朕,尚且年幼,即便张爱卿是我大明朝的商鞅,得罪了很多很多人,朕也能护持张爱卿一生……”


    高拱,郭朴两人闻言,都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


    而作为当事人的张居正在听完之后,立即察觉到了皇帝陛下隐藏的深意,你可以得罪很多很多人,但是你不能得罪朕……朕可以支持你去做变革,但你也要在某些情况下,支持朕,不要搞权臣那一套,才能安安稳稳做官,安安稳稳扬名,安安稳稳传世……


    朱翊钧说完之后,便静静的看着张居正,等着他的回复。


    而张居正也没有让皇帝陛下等待太久。


    “陛下将臣比之大秦商鞅,臣惶恐之至……商鞅为秦变法,虽下场悲惨,却名垂青史,臣不敢自诩能与商鞅比肩,但既蒙陛下如此厚爱与信任,臣定当以商鞅为鉴,肝脑涂地推行改革……”


    “为我大明谋千秋之福。纵是前路艰险,臣也无所畏惧……只要陛下圣心不移,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怕粉身碎骨,亦绝不辜负陛下今日护持之诺……”


    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


    圣心不移……


    也算是张居正在言语中的一个小反击……当年的世宗陛下,十六岁的时候,也是锐意进取的帝王啊……


    当然,对于张居正言语中的这个小反击,或是提醒,朱翊钧是能接受的……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