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久别重逢

作品:《大明:我爷爷是朱元璋

    一别三年,再次见到这么多的亲人,对于朱雄英而言,自然是感动和兴奋的。


    不知不觉中来到大明亦有五年的时间了,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朱雄英似乎已经快要忘记后世的亲人了。


    记得自己创办公司的前三年收效甚微,公司一直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那个时候返乡过年的时候,亲戚们就像是猫见了耗子一样,都绕着自己走。


    原本每年在家里吃饭的那些亲戚,那三年的时间也从未在家里吃过一次饭,往往是礼品一放,聊不了几句就走了。


    可怜母亲准备的那么多的饭菜,最后都浪费了。


    父母也深受亲人白眼将近三年的时间。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四年,当自己接到一笔大额的投资以后,公司开始水涨船高,外贸的订单随即就多了起来,仅仅是哪一年就赚了好几个w。


    亲戚们听说公司赚了钱以后,那年的春节就像是约好了一样,纷纷在初三那天来到自己家。


    热闹的样子,让当时的自己以为是出现了幻觉。


    人性大抵就是这样吧。


    当你贫穷的时候,没有人看得起你。


    当你富贵的时候,身边都是朋友了。


    而处于大明的现在,不管是洪武大帝,亦或者是马皇后,对于自己的爱则没有掺杂任何东西。


    即便是皇叔和姑姑们,堂弟们也都没有掺杂任何的东西。


    当朱雄英的目光看向徐妙锦和绣娘的时候,两个姑娘也撇嘴看向了他。


    适才人多,朱雄英也没来得及向两个姑娘打招呼,于是松开马皇后的手以后,直奔两个姑娘。


    当着所有人的面,毫无顾忌的将两个姑娘涌入怀中。


    身边的人也纷纷欢呼起来,惹得两个姑娘面色绯红,极其的窘迫。


    从朱雄英怀里挣脱以后,徐妙锦说道:“殿下,这么多人看着呢。”


    :“是呀,殿下您......”


    韩婉茹噗嗤一笑说道:“两个姐姐明明想让殿下抱抱,可殿下抱了却又说什么羞死人,哎,你们的心思,我真搞不懂。”


    徐妙锦轻声说道:“这么多人呢。”


    一旁的福清公主说道:“大侄儿抱自己的媳妇,那有什么的,我们不会笑话你们的。”


    “就是嘛,我们都是一家人。”


    “你们迟早都是大侄儿的媳妇嘛,抱一抱没什么的。”


    朱雄英咧嘴一笑拉着茜儿的手问道:“想不想我?”


    戴茜儿垂首轻声说道:“殿下,咱们分别左右也不过两个月呢。”


    韩婉茹嘟囔着嘴说道:“茜儿也想您呢,昨晚上还偷偷抹眼泪呢。”戴茜儿急忙说道:“哎呀,我没有。”


    看着戴茜儿手足无措的样子,朱雄英看着姑娘们说道:“其实我也想着你们呢,以后就再也不出去了,每天都陪着你们可好?”


    韩婉茹撇撇嘴说道:“殿下,您说的话,我们一点都不信。”


    绣娘噘着嘴说道:“当初说好东征一年的时间,谁知这一去竟然是三年。”


    “就是,言而无信,以后我们都不相信你了。”


    福清捂着嘴笑道:“大侄儿,这下好了,她们都不相信你了。”


    朱雄英笑道:“姑姑,你又取笑我,小心我让奶奶给你找个相貌丑陋的夫君。”


    福清轻哼一声说道:“哼,你敢。”


    重新落座以后,洪武大帝端起酒碗说道:“行了,咱们举杯庆贺这个新春吧。”


    在洪武大帝的号召下,所有的人纷纷端起酒碗举杯共饮。


    这场欢庆的宴席持续了将近两三个时辰以后,众人才逐渐散去,因为天色已晚,徐妙锦等人今晚就留宿在宫里了,而朱雄英则与洪武大帝,太子朱标来到了坤宁宫。


    祖孙三人盘腿坐在案几上,洪武大帝看着朱标问道:“近来朝中还算安稳吧。”


    朱标点头说道:“元日朝会期间,各部门汇报了去年的成果,其他部门就是那些事情,唯有户部汇报今年的赋税较之往年提高了不少。”


    “去年赋税多少?”


    “全国田税总额将近四千万石。”


    洪武大帝轻轻点头说道:“商业税呢?”


    “商业税去年将近五千万左右。”


    洪武大帝说道:“商税的确是比之前多了很多呀。”


    朱雄英轻声说道:“其实我觉得田赋似乎是多了一点的。”


    朱雄英继续说道:“大明开国时地广人稀,土地荒废多年无人种植,赋税高一点是因为常年要北伐,如今大明开国亦有十四年,出生的人口也逐渐的升高了,如若在执行每亩田赋五升三合的话,估摸着会打消百姓种田的积极性,毕竟百姓一年到头种出来的粮食,三分之一多要交给朝廷。”


    朱标沉声说道:“其实咱大明的田赋已经是历朝历代以来最低的了,加上朝廷这些年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兴修水利,建立堤坝等水利工程上,还又如今咱们推行了新的制度,百姓参加徭役从无偿变为有偿,这部分也可以给百姓带来可观的收入,相比之下,其实百姓们比历朝历代要过的好很多了。”


    朱标说的其实挺有道理的,这些年朝廷仅仅是每年兴修的水利工程和堤坝就花费不少的钱。


    尤其是推行赋税制度改革以后,百姓参加徭役朝廷不仅会提供两餐,而且会发放工钱,这部分钱都是来自于国库的赋税。


    至于修路,兴修水渠等也都是朱雄英自己垫付的钱,压根就没花国库一分钱。


    看着洪武大帝眉头紧锁的样子,朱雄英轻声说道:“皇爷爷,爹,其实你们可以反过来想想,如若百姓有钱了,那么他们就会花钱就购买东西,他们购买了东西,经济就会振兴,商税这一块就会有所提高,这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朱标点头说道:“纵观开国以来的商税,其实一直在增长,尤其是前年和去年,增长的速度特别的快,如若商税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就可以弥补田赋方面的减少了。”


    洪武大帝看着朱标问道:“你也觉得田赋太高了吗?”


    朱标摇摇头说道:“秦朝时期百姓需要缴纳三分之二的田赋,还有人头税。汉朝土地试行私有制,实行十五税一。唐朝时期采取租庸调制,按照人头和土地分配税负,每个成年男丁每年向国家缴纳粮食两石,另外需要缴纳绢布等。到了宋朝时期,采取方田均税法,按照土地的质量收税,官田税百分之五十,民田三分之一,其他的还有丁身钱米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