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妻妾成群……

作品:《一天一袋大米,灾年收留千万美人

    赵英男手握信纸,呆呆出神,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看来,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


    凉王在信中写道“万里雨雪不断”足以说明一切。


    都这个时候了,凉王必不会用什么夸张手法,说万里肯定就是万里。


    果然,赵英男的猜想马上就得到了证实。


    铁柱大叔又掏出一封信,递了过来:“这是第二封,比第一封晚了五天。”


    赵英男接过信,仔细看完,不由得眉头紧锁。


    信中说,大月全境,都下起了罕见的大雪,不仅是凉州如此,也不仅是北方如此。


    而是大月全境如此。


    就连地处大月最南边从没听说过会下雪的州县,都遭遇了百年难遇的雪灾。


    严重的地方,大雪足足下了一个月之久。


    就连凉州这种,少雨少雪的地方,都下了二十几天,其他地方的情况有多糟糕可想而知。


    一股寒意涌上心头,赵英男仿佛回到了刚穿越到大月的那个晚上。


    家徒四壁,一个人在黑夜里挨饿受冻。


    这可能是现在许多百姓的真实写照。


    他已经能想象到,正在有数百万的灾民被活活冻死,死在一个个没有希望的寒夜。


    剩下的,就算勉强撑过这次雪灾,但今年种地没了收成,他们又如何能熬过冬天呢?


    真是让人头疼。


    铁柱大叔见赵英男读完第二封,又掏出一封信,递了过来。


    我说大叔,多少信,咱能一次性都拿出来吗……烦躁的老赵心中嘀咕,问道:“大叔,还有吗?”


    铁柱大叔摇头,说这是最后一封了,五天前的。


    赵英男拆开信。


    信中说:凉州已经出现大批冻死的灾民。


    许多百姓的房屋被大雪压塌,已无避寒之所。


    许多百姓不能外出挖野菜充饥,活活饿死。


    另外,各州的灾民,听说凉州这边管饭管工作,纷纷涌入凉州。


    已经按照之前的计划,尽量在安置灾民了。


    但奈何雪灾肆虐,灾民实在太多,仍有许多人安排不过来。


    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凉州现存的钱粮恐怕只够支撑半年到三个月。


    也可能更短。


    先生,孤该怎么办?


    请先生教我,请先生救万民于水火。


    ……


    赵英男看完信,顿觉一个头两个大。


    凉王一连发了三封信,可见情况危急。


    半个月过去,信才到自己手上,恐怕她已经在凉州城急得团团转了。


    这几天一直在下雪,当今的情况应该比五天前更加糟糕。


    真的是……卧槽了。


    赵英男将三封信递给师爷,与他约好晚上再开会讨论。


    又让铁柱大叔在谷中休息,如今大雪封山,想必不会有外敌入侵。


    事情太过于重大,饶是老赵智慧超群,一时半会也想不到万全之策。


    得回去好好想想。


    回想自己刚穿越到大月,一穷二白,挨饿受冻,一直在为生存打拼。


    刚开始没有钱要赚钱。


    后来有钱了又要保命。


    再后来,根据地建立起来了,与官府的关系也搞好了。


    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豪宅美婢,衣食无忧,妻妾成群的理想生活。


    要钱有钱,要实力有实力。


    可还没好好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怎么又出现这样的幺蛾子。


    ……


    赵英男回到家,疲惫的躺在摇摇椅上。


    心累。


    林沐潼和赵小燕姐妹两,牵着手凑了过来,一人手里还拿着一个热乎的鸡腿。


    “英男哥哥,快吃,还热的呢。”


    两人同时将鸡腿凑到赵英男的嘴边,同时一脸期盼的看着英男哥哥。


    这两个鸡腿,她们可是花了好大功夫烤的,外焦里嫩,又撒了许多香料。


    赵英男张开嘴,一边咬了一口,果然挺好吃。


    然后,伸手接过一左一右递过来的鸡腿,吃了个精光。


    心情好多了。


    吃完鸡腿,赵英男已经下定决心,要救一救这世间疾苦。


    不为别的,就为这两个天真烂漫的小媳妇。


    林沐潼大家闺秀,赵小燕涉世未深,对这天降大雪并没有什么概念。


    而且,山谷本就比外界温暖,家里又有温泉。


    仓库里堆积着吃不完的粮食和用不完的银钱。


    她们有什么担忧的呢?


    大不了晚上太冷的时候,就钻到英男哥哥被窝里去,肯定很暖和。


    最近姐妹俩迷上了烧烤,整日研究不同的酱料。


    还别说,今天这烧烤还真挺好吃。


    作为男人,赵英男自然不会把各种烦恼带到家里来。


    男人在外面开天辟地,不就是为了给家人过上好日子吗?


    当然,赵英男决定拯救大月,也还有点别的原因。


    作为一个在华夏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志青年,赵英男骨子里有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浪漫情怀。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妻妾成群……


    哦,不是。


    达则兼济天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九年义务教育的每一年,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学子。


    许多先贤,前赴后继的践行这条道路,给后人留下了榜样。


    这种博爱的精神,是每一个华夏人生下来就自带的八福。


    这就是华夏文化,也是上下五千年的传承。


    不管大月最终是否会灭国,我赵英男都要出手救上一救。


    哪怕天要塌下来,我也要试着顶一顶。


    就是不知道,我能不能顶得住。


    不为别的,就为这里有许许多多我在乎的人。


    林沐潼和小燕自不必说,还有林沐瑶,小黑,阿月,飞燕,凉王,苏樱,秦怀玉……


    还有大牛,师爷,铁柱大叔,布祝兄和德祝大哥,以及桃花村数万村民们。


    他们都是这里的百姓。


    哦,阿月不是,但她如今也生活在大月。


    这不是杀伐果断不果断的问题,面对重大决定,是个人都会感到迷茫。


    都会思虑再三。


    这也不是圣母心不圣母心的问题,赵英男明白,对好人要好,对坏人要坏。


    华夏人自有一套行事的基本准则。


    哪怕一个自诩铁石心肠的人,在遇到民间疾苦就发生在自己眼前的时候,也会动一动恻隐之心。


    赵英男决定,遵循自己的内心,哪怕要为此,搭上数百万两银子也在所不惜。


    此时此刻。


    老赵心里升起一股悲壮感,有点理解老屈那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本就是同本同源的人,黄色的脸,黑色的眼,在大是大非面前,是能共情的。


    不过。


    决定要救是一回事。


    怎么救又是一回事。


    赵英男心里很清楚。


    必须在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身边的人的前提下,去拯救大月才有意义。


    喜欢一天一袋大米,灾年收留千万美人请大家收藏:()一天一袋大米,灾年收留千万美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