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你们当我们是煞笔吗?

作品:《一天一袋大米,灾年收留千万美人

    这当然也是汤师爷的计策。


    让子弹再飞一会。


    大宛国作为盛产良马的地方,对桃花村来说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而且这里是西域通往西方的要道。


    抛开以后通商,搞大米之路不谈,就说这地理位置,想要西域安宁。


    这里都得重兵把守。


    你大宛王室不投降可以,咱就把王室和百姓剥离开来。


    我只打击王室。


    我们要的是一座百姓支持的城池,而不是留下仇恨,以后三天两头搞民变。


    隔三差五有贼寇横行。


    相比于以后治理起来方便,现在攻打的时候,麻烦一点也不算什么。


    这一点,顾飞燕和汤师爷想到一块去了。


    顾飞燕谨记汤师爷的教诲,一步一步实施汤师爷的计划。


    为此,不仅没有趁大宛军败退的时候攻城,天亮了还写信让大宛人出来收拾尸体。


    顾飞燕是将军之女,还是认得几个字的,但文笔有限。


    写的全都是大白话:


    呜呼哀哉。


    这地上躺着的,一个个,一具具。


    又是谁的儿子。


    谁的丈夫。


    谁的父亲。


    我们大王仁慈,不忍看到士兵百姓受苦,你们还是派人来把这些尸体搬回去吧。


    并非我们残暴,要杀死你们的将士。


    这不是我们的过错啊,是战争的过错!


    你们还是把他们带回去,好生安葬吧。


    顾飞燕洋洋洒洒写了几百个字,颇为满意,后知后觉意识到。


    自己虽然能文能武,但奈何大宛的百姓看不懂啊。


    于是还是叫来几个随军文官,让他们翻译后,抄个一万份,射入城中。


    往后又是几天。


    顾飞燕没有攻城,忙着加固营寨的同时,有事没事还写点信。


    与城中百姓拉拉家常。


    大月军把军营修建的特别大。


    让城头上的大宛军一看,还以为真的还有三十万大军要来似的。


    如果是立刻就打,那也没得说。


    但对方竟然只围城,不攻城,反倒是让士兵们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仿佛头顶上悬着一把剑。


    又不知道剑什么时候掉下来,打又打不过,守恐怕也守不住。


    等待死亡的过程,比死亡本身更令人难受。


    那些新兵更是如此,训练有素的老兵上战场都被对方砍瓜切菜。


    我们这些刚训练几天,武器武器没有,铠甲铠甲不发。


    哪怕你发一套皮甲,或者发一块铁板,让我们用绳子绑在胸前也好啊。


    加上又不发粮食,还吃自己的。


    士兵们不干了。


    大宛城就这么大,百姓,新兵,老兵多有认识的。


    这些人私下一通气,怨言愈演愈烈,反正都是死,不如反了吧。


    造反的萌芽一经觉醒,就再也压制不住了。


    越是临近十日之期。


    大宛城里的气氛就越发紧张。


    第八日。


    城中出来一个人,趁着夜色用城墙上的吊索吊下来的。


    这人自称是大将军的副将,带来了大将军的手书。


    之前那个大将军已经被大牛嘎了,临危受命,这位是新的大将军。


    一直被前大将军打压那种,大将军不死,轮不到他。


    但这不是轮到了吗?


    副将说:大宛王残暴不仁,一意孤行,我们早就不想和他干了。


    大将军命我来投降。


    希望你们能收留我们,为此,明天晚上八点,我们可以打开城门,点火为号。


    你们直接带兵杀进去就行。


    我们里应外合,一定能赢。


    顾飞燕端坐在帅坐上,听着文官的翻译,冷冷笑道:


    “呵呵。”


    “你们当我们是煞笔吗?”


    “我大月的三十万大军,即日就到。”


    “我用得着冒险和你们里应外合吗?”


    “万一你们诈降怎么办?”


    那副将跪地,颤颤巍巍道:“不是诈降,不是诈降。”


    “大将军有所不知,如今城内军民,都已经有了反意。”


    “那大宛王并不得人心。”


    “我们这是真心实意投降,望大将军不计前嫌,收留我们。”


    顾飞燕哈哈一笑,一巴掌拍在面前的桌案上,喝道:


    “可以。”


    “但既然如你所说,城中将士与百姓都有投诚的心意。”


    “那干脆也别点火为号了。”


    “明晚,你们把城门打开,你们直接反了大宛王。”


    “放心,我也会派百十来个高手杀进去配合你们。”


    “若是能抓住大宛王。”


    “还记你等大功一件。”


    “事后本将军必定禀明赵王,高官厚禄,重重有赏。”


    那副将脸色难看,但既然能被派出来,也说明这是个机灵人。


    若是投降,让大月军去解决大宛王那咱们还是安全的,但若是让自己造反。


    那就得带兵去攻打王城。


    王城里的禁军有两万人,那可都是精锐,你派几个高手顶多大用处?


    副将没有立刻给出答案,只说要回城禀明大将军后再做定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并提出要求。


    大将军决定投降,攻打王宫,他们就点火为号,然后打开城门。


    如果不成,就打开城门,让士兵百姓逃出城来。


    只希望大月军不要乘势掩杀,让出一条路给百姓和军士们逃命。


    顾飞燕满口答应,大宛城有前后两门,他们所在正是前门。


    终于明白,当初师爷为什么严格要求,修建营寨不能挡在大路中央。


    要往旁边偏移。


    还留出后门让他们跑路。


    原来是早就想到了大宛城的军民会投降。


    师爷果然是师爷。


    怪不得英男兄对他如此器重。


    顾飞燕心中大喜,同时对师爷更加佩服了几分。


    同时暗暗庆幸。


    这次出征,自己没有自作主张,一切都按照师爷的安排来。


    ……


    次夜。


    八点。


    也就是戌时。


    大宛城城头火起,城门打开,百姓蜂拥而出,趁着夜色朝着旁边的官道跑去。


    密密麻麻的,转眼就消失在月色之中。


    他们没有接近大月军营,所以顾飞燕也没有下令射杀他们。


    只任由这些百姓逃命。


    一旁的赵文谏言道:“大将军,会不会有诈?”


    顾飞燕淡淡道:“不会,这些人都是百姓,并不是士兵。”


    赵武又道:“不是听说城中招募了新兵四十万吗?”


    “会不会是新兵?”


    瞎子插嘴道:“不会。”


    “你看他们慌慌张张,身上并没有携带兵器,拿东西最多的,只不过是一个包袱。”


    “再说,哪有打仗还拖家带口,带妇女小孩的。”


    瞎子眼神好,即使是夜晚,借着月色和火光也能看清不远处的情形。


    顾飞燕点点头,道:“瞎哥说的不错。”


    “这些人只是百姓,让他们走吧。”


    他说话的语气中还有点淡淡的失望,原本以为那新上任的大将军知道天威难犯,选择投降。


    是个有勇有谋的,识时务的。


    结果他们还是选择了跑路,这泼天的富贵给到你,你接不住。


    没办法啊!


    喜欢一天一袋大米,灾年收留千万美人请大家收藏:()一天一袋大米,灾年收留千万美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