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后院大瓜2

作品:《年代:悠闲的日子

    “跟谁混?兔崽子,你不好好上班,还想鬼混?”


    冯勇一回头,正对着冯婶那张大脸,随即丫哭丧着脸回道:


    “妈,您听错了,我没鬼混,我说着玩呢!天天上班,哪有那闲工夫。”


    杨庆有也顺嘴应了句:


    “对对对,冯婶,我俩吹牛呢!您不用当真。”


    听了杨庆有的解释,冯婶的脸色才勉强好了点,狠狠拧着冯勇的耳朵教训道:


    “你给我老老实实上班,不准偷奸耍滑,瞎折腾,听明白没?”


    “听到了,听到了。”


    然后就是,冯勇捂着耳朵,幽怨的目送冯婶走回过道。


    小插曲并未影响现实。


    老爷子仍旧搂着孙子在那站着,二大妈依旧没从姜生财家出来。


    这时,院里的仨管事大爷都在上班,也没个出来主事的,只能这样瞎耗着。


    又坚持了十来分钟,那帮妇女见没热闹看,便说着悄悄话,结伴去前院听收音机。


    没多大会,后院就只剩大眼瞪小眼的杨庆有和冯勇,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聋老太太,还有站门外的那爷孙俩人。


    至于后院的邻居们,她们生怕惹事上身,被二大妈拉壮丁,这会儿全跑去了前院。


    “去,把这几块糖给老姜他侄子,顺道让大爷过来抽会儿烟。”


    杨庆有掏出糖块,示意冯勇过去叫人。


    冯勇天生自来熟,从来不怕尴尬,麻利接过糖,顺道往自己嘴里丢了一颗,然后才走向那爷俩。


    也不知他给老爷子说了什么,只见老爷子忐忑不安的走到杨庆有面前问道:


    “后生,你叫我过来干什么?”


    “大爷,不干什么,请您抽烟,顺便聊聊天。”


    杨庆有起身拉着老爷子坐下,然后掏出烟给他点上,这才假装若无其事的问道:


    “大爷,您是从哪里来的?离京城不近吧!”


    “唉!啥近不近的,我们是从通辽来的,没舍得花钱坐火车,我也不知道具体有多远,一路上全靠双腿走过来的,有时也能搭会驴车,走了大半个月,带的粮食差点没够吃。”


    杨庆有惊诧道:


    “哎吆歪,那可遭老罪了,您还打算回去吗?”


    通辽帝国,他可太熟了,别的不提,就看那狂野的地形图,谁敢说通辽不硬,你都得抽他俩大嘴巴子。


    离京城远吗?


    必须远啊!近千里路,靠双脚走到京城,不比杨庆有前身的逃难路径简单,甚至更难。


    怪不得爷孙俩干巴瘦,浑身上下找不出二两肥肉。


    “回去,得回去,京城的干部说了,我孙子可以留在京城,我必须回去,好..好像说,按照那什么来着,政策,对,就是政策,我除了种地不会别的,没法留在京城。”


    杨庆有点点头,长叹一口气。


    这也是事实,没点文化或者一技之长,想留京,难,相当难,除非,亲戚乐意一直养着你。


    “那您老家那边收成怎么样?生产队条件很难吗?”


    “唉!”


    老爷子又是一声长叹,低声道:


    “啥难不难的,也就那样,饿不死,也吃不饱,我这两年干活也使不上劲了,挣的工分越来越少,加上小刚又能吃,日子也就凑合过吧!只不过,我是外来户,在生产队没亲戚,我怕我走了后,小刚活不下去,那地儿,唉.....”


    得。


    不用说了,肯定是农村吃绝户那套。


    杨庆有用脚趾也能想到老爷子去世后的境况,孙子小,又挣不了工分,生产队即使想帮也出不了多大力,给这小子多一点,别的村民就少一点。


    能饿死人的年头,一把粮食,都能打出脑子。


    生产队压根不敢多给,再说了,就凭他孙子的年龄,给了也保不住,前脚给了,后脚就有人上门硬抢。


    即使本村的还有一丝良知,保持理智,可隔壁村呢?


    地广人稀的,等天一冷,死家里都没人知道。


    或许会有人说可以吃大锅饭啊!


    前两年行,现在基本都成形式了,集体食堂压根办不下去,不把粮食分户到家,等不到新粮下来,旧粮就能吃没,到最后,全体顿顿喝稀汤。


    所以,生产队只能分户到家,希望队员心里还有点数,知道省着吃,即使有个别不知节俭的,饿的也是自己,至少能保证大多数队员饿不死。


    “我也是年前从乡下逃荒来的京城,我能理解,那姜哥怎么说?”


    “嗐!生财是个好孩子。”


    说到姜生财,老爷子脸上才展露笑容。


    “虽然他家日子也不好过,但我也没办法,我只盼着能给小刚一口吃的,饿不死就行,生财说他有办法,让我甭担心,再等等,再等个几天,等天凉了,肯定能把小刚留下。”


    显然,老爷子是相信自家侄子的。


    “对,还是留下好,留在京城还能上学,最起码将来能识字,如果您孙子肯努力,说不定还能吃上公家饭。”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


    摸清了底的杨庆有也没心思再继续聊天,便扯了个幌子,给老爷子留了半包大生产,起身告辞。


    另一边的冯勇倒跟姜小刚聊的挺热乎,小屁孩一点不认生,问什么答什么。


    冯勇送给他的糖块,他倒是一口没吃,全塞身上唯一的口袋里了。


    冯勇见状,一个劲的夸他是好孩子。


    整的杨庆有有种倒翻天罡的错觉,他还拿冯勇当小孩呢!没成想,丫也能假模假式的夸别的孩子了。


    有班上和没班上,还真是不一样。


    “哥,您跟老爷子聊什么了?”


    “没聊什么,随口问了问,你继续盯着吧!回头有进展抓紧告诉我。”


    “好嘞,没问题。”


    冯勇就喜欢干这个,没什么比盯梢、打听信儿更有趣的了,丫闻言,撒丫子跑回了后院。


    杨庆有则继续回屋里练吉他。


    他之前专门跑了趟外语学院,把破吉他拿了回来。


    既然当了文抄公,就得有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家里好歹得摆几件乐器。


    他还打算多去几趟委托市场,看看别的乐器。


    太复杂的不敢买,整几个不值钱的破二胡、烂笛子,还是可以的。


    最起码邻居们瞧见了不说闲话。


    喜欢年代:悠闲的日子请大家收藏:()年代:悠闲的日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