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颠覆传统

作品:《大明最强毒士,老朱直呼活阎王

    朱佑樘看着张宁说道:“张先生,既然我们已经讨论完天象变化的规律了,那我们就开始说说第二件事儿吧。”


    张宁淡淡的点了点头。


    “那我们就开始聊聊开封百姓生计问题吧。”


    “朕,洗耳恭听。”


    朱佑樘谦虚的说道。


    张宁淡淡的开口道:“我在崇祯朝时,就深入研读过一些史书,对弘治年间的事件也是大致了解过的。”


    “来之前也特意抄录了一份。”


    说到这里。


    张宁顿了顿,看着朱佑樘问道:“虽不敢保证所有细节完全准确,但大部分应是可靠的,陛下是否需要过目?”


    说着。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册子。


    里面记录的都是弘治年间的一些重大事件。


    “当然要看!”


    朱佑樘一开始有些惊讶。


    但立刻示意将册子呈上来。


    拿到册子后。


    他第一反应是册子的轻薄,但很快他便明白了。


    平日里身边记录的官员看似写了很多。


    可经过整理后。


    内容也可以变得精简。


    他更关心的是册子里的内容。


    翻开册子,他首先看到的是:“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枯堂,宪宗第二子也……”


    看到这里。


    他当即有些发懵了。


    仿佛突然看到自己的后代给自己写的评传一样。


    尽管他心态还算平和,一开始的确有些不适。


    但他很快就投入到了阅读中,并找到了自己已经知道并打算实施的内容。


    “二年春正月丁卯,收回已故内臣赐田,给百姓,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类已,振四川饥。”


    “三月己未,免陕西被灾秋粮三分之二。戊寅,闭会川卫银矿。”


    这些内容。


    朱佑樘已经有所了解。


    并且确实打算按照这些去做。


    然而。


    朝会上尚未就此作出最终决议。


    只是先收到了相关消息。


    朱佑樘没想到史书中竟已明确记载了这些事件。


    这让他更加确信其真实性。


    但当他读到:“夏五月庚申,黄河于开封决口,涌入沁河,动员五万人进行治理。”时….


    他不禁感到焦虑不安。


    开封的黄河决堤可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一旦处理不当。


    可能会危及数十万百姓的生活。


    他自然无法对此坐视不理。


    于是他看着张宁急切的询问道:“张先生,你之前想与朕讨论的,是否关乎黄河泛滥的问题?”


    张宁微微的点了点头。


    “确实。”


    “我方才忆起,意识到此事重大。”


    “因此直接将相关书籍带来供陛下审阅。”


    朱佑樘进一步追问。


    “那么,此事是否不可避免?”


    “可能性极大!”


    朱佑樘眼睛打转了一下。


    很快回想起张宁之前呈上的奏折中,确实提到了河道治理的问题。


    他的目光立刻变得锐利起来。


    “朕记得张先生曾言有解决黄河泛滥之策,是否属实?”


    朱佑樘的语气中带着期待。


    张宁感受到了朱佑樘的目光,心中有些忐忑。


    现在朱佑樘提出问题,他更是感到压力。


    令他纠结的是。


    这确实是他之前在奏折中提到的内容。


    好吧。


    看来自己有得要忙碌了。


    “臣确有此策!”


    张宁直接承认道。


    “既然如此,那么解决黄河泛滥之事就交给你了。距离五月尚有三个多月,张先生,你的任务重大啊!”


    朱佑樘毫不犹豫地将这项重任托付给张宁。


    当然。


    张宁自然没有直接答应。


    他趁机将拿了些便宜行事的权利。


    自己来这里虽然是来帮助朱佑樘解决难题的。


    但也不是无条件的。


    而且有了权利他才能更好的办事。


    “陛下,那么关于调配资源......”


    “工部将全力配合你,任何阻碍都将由朕亲自解决,张先生现在可以安心了吧?”


    朱佑樘望着张宁,语气中透露出坚定。


    张宁听到这话,满意的点了点头。


    之后他便告辞离开了皇宫。


    朱佑樘与张宁的对话并没有刻意保密。


    至少在张宁离开皇宫回家后,当晚,有心人便大致了解了会面的经过。


    但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


    黄河治理的事情他们还能理解。


    可前面提到的史书、黄河决堤的预言、天文日全食等,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即便是像刘健、李东阳这样饱读诗书的人。


    如今也只是听懂了个大概。


    在内阁的办公室里。


    徐辉手持茶杯,不禁开口发言。


    “这张宁真是擅长迷惑人心,说什么扫把星有规律,天狗食月与人无关,这简直是颠覆传统!”


    旁边的刘吉虽然没有说话。


    但脸上的表情也显示出他的同意。


    只有刘健和李东阳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


    “现在就下定论未免太过急躁了。”


    刘健思忖后说道:“既然陛下认为开封府的黄河可能会决堤,并指派张宁去处理,我们就先观察他是否真的有这个能力。”


    “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我们自然不必插手”


    “但要是他引发了其他问题….”


    “那我们可不能轻易放过这个骗子。”


    李东阳这次罕见地没有发表意见。


    只是简洁地表示:“我同意。”


    “我也赞同。”


    其他人纷纷附和。


    “好吧,那就暂时这么决定,让他自己去处理。”


    经过一番议论。


    他们最终达成了共识。


    ….


    另外一边。


    张宁离开皇宫后,并没有直接回家。


    而是前往了工部衙门。


    但他穿着朴素,还没进门就被守卫拦了下来。


    “你是什么人?”


    张宁没有动怒,平静地回道:“我是张宁,有要事需要与工部尚书商讨,陛下的命令可能稍后会到。”


    守卫正想质疑他的话,陪同张宁的锦衣卫出示了他们的令牌,并证实道:“张先生所言非虚,快去通报!”


    “啊……哦,张先生请稍等,我立刻去通报!”


    守卫的态度立刻变得恭敬起来。


    另一名士兵瞥了一眼锦衣卫的腰牌,不敢怠慢,立刻奔进内院通报。


    工部衙门内。


    徐贯正忙碌地坐在案桌后。


    近日工部的事务繁多。


    尤其是年初。


    他们不仅需要提前收集关于水利和灾害的信息,还要做好预防准备。


    除此之外。


    军械制造等事务也同样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徐贯抬头看到匆匆跑进来的士兵,不耐烦的问道:“毛毛躁躁的,有何事?没事快给我滚出去干活。”